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貴陽的標誌性建築在哪裏?

貴陽的標誌性建築在哪裏?

甲秀閣

甲秀樓是壹座著名的古亭,矗立在貴陽南明河的萬鰲樊氏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人鰲)。有壹座漂浮的玉橋連接著兩岸。這座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建於明朝萬歷二十五年(1597)。自貴州省省長蔣東修繕後,該建築歷經六次大規模修繕,直至1981年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歷經400年風雨,依然屹立,是貴陽歷史的見證,也是貴陽文化發展史的標誌。

甲秀樓是壹座三層三檐四角的金字塔形屋頂閣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絕無僅有。我們可以在這個特色上大做文章,提高這個建築的知名度和觀賞性,從而吸引遊客和建築專家前來參觀考察。建築高約20米,飛角,12石柱撐檐,白雕花石欄桿保護,挺立,煙窗水島,如畫中。當妳爬上大樓時,妳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風景。扶余橋,像壹條臥在海浪上的白龍,長90多米,從樓下穿過,連接兩岸。橋上有涵碧閣,橋下有涵碧湖和水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歷代詩人、詞人吟詠甲秀樓的詩詞很多,其中阿清劉昱杉寫了壹副206字的對聯,比號稱天下第壹聯的昆明大觀樓對聯多了26個字。總結了山城貴陽的地理概況和歷史變遷。

集山、水、色於壹體的甲秀樓,有壹種獨特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來此壹遊又是壹種有趣的享受。

賈秀樓長聯:

“五百年來,我壹直穩坐鰲頭——洛城,我壹個人在天宇,這讓我更上壹層樓,也開闊了我的眼界。東看橫鄉,西看雲南,南看廣東,北看巴曲;壹路迅速過了關河,兩渡熊,撐起了半個中原。不過,掃豬拱,散燕窩,談雞營,通過努力去創造,擺出壹副錦繡山河的樣子,還是不錯的。由於土地貧瘠,很難與中國爭奪勝利。

千牛過永鎮界,問雙柱復刻何人,滾滾強攻。憶秦通帶刺路,漢河,和蘭,羅甸;悲天憫人,嘆幾代名人,磨去了舊跡。不如叫獅子山成月,夏天吃如嶺,山上蓋鳳凰谷,霧中攻螺螄峰,悠然登階,賞此金閣畫煙景。感覺彭州就在咫尺之遙,頻頻呼喚童話。"

2006年5月25日,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朝時,貴陽有個狀元。為了討好他,政府願意出巨資建造壹座。

圖書館,作為他閱讀和娛樂的地方。為此,知府請了三位風水先生來視察全城。

後來我覺得南明橋是風水寶地。回來後向知府匯報,決定在南明橋建圖書館。

,並將其命名為“甲秀樓”。

地點確定後,治安官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壹個石匠和兩個木匠,帶他們去了。

有壹次看南明橋,他下令選個吉日開工。

知府走後,石匠做了壹壺酒,邀請木匠到他家。三杯酒下肚,石頭

木匠嘆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修建,哪敢違抗。就這南明河,現在。

只有這座橋貫穿南北。如果圖書館大樓建在橋上,這座橋就成了冠軍的地盤,交通要道就不是了。

這裏變成了禁區!以後誰還敢過橋?有錢的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只能

望河嘆息。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著板車挑擔子的,更是不方便。

木匠說:“大哥說得對。這南明橋真是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出來了

妳和我哥繞了壹圈還敢不做?"

石匠說:“別管治安官了。我們還是得為人民著想,否則,妳我將在未來世世代代

取個惡名。"

木匠說;“聽大哥的,這個圖書館不會修了吧?”

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罷了。”

木匠問:“我該換在哪裏?”

石匠說:“順流而下壹百二十步,是個好地方。”

木匠認為這是壹個好主意,並決定這樣做。

當晚,貴陽市陰雲密布,大雨滂沱。這兩位能工巧匠把他們的兄弟姐妹、門徒

徒孫們聚集在南明河邊,連夜攔河造橋,砍柴造樓。遠近住戶都在擔心知府大人。

南明橋上的建築書籍

樓,切斷了以後過河的通道,現在聽說兩個工匠另選地方建樓,壹個個冒著風雨,

過來幫忙。那壹夜,不知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堤上搬石頭、取土,架設梁柱,只聽得人來人往。

聲音沸騰,驚天動地。當東方泛白,大雨停止,壹個精致的飛雕梁畫柱的亭子已經

它矗立在碧波蕩漾的南明河新橋鰲脊石上。

當亭子上出現“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時,知府聞訊趕來南明河。

邊緣。他看到圖書館沒有建在南明橋上,非常生氣,馬上命令兩個工匠來來回回地談。朝臣無處不在

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泥瓦匠和木匠。知府大人別無選擇,只能湊合著用這座九眼新橋。

校園裏的圖書館給了冠軍。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個工匠因為害怕被政府調查,帶著老婆孩子走了。

遠離家鄉。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壹直不知道建造甲秀樓的兩位工匠的真實姓氏和名字。

  • 上一篇:2022年7月生肖猴最美好最吉祥的開篇日。
  • 下一篇:1994公歷結婚吉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