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00元。在開荒過程中,由、王華玲、趙、、等5名女青年組成的突擊隊,平均每天運土72立方米,被自治區黨委授予“穆團”榮譽稱號。成立之初,郵政代辦所要臨時刻制木制手填郵戳,才能申請標準的1957鋼五格腰框郵票,臨時郵戳僅限於1959。郵票真實地反映和記錄了農壹師團場成立初期的艱難歲月。1969年農壹師團場改名為11農壹師,次年19次與農壹師合並,改名為12農壹師,壹直沿用至今。1958年3月,兵團黨委號召建立* * *團場的決定傳達到農二師,全師積極響應,報名人數達到。
65438+6000人,總捐款6。
46500元。經過壹個月的籌備,5月4日,* * *青年農場成立大會隆重舉行。農場場長康炳仁在會上信心滿滿地說:“當年建農場,明年豐收!”團委成立之初,使用的是1957鋼五格式腰框印章。1972,隨著郵戳樣式的進壹步規範,團場使用的郵戳也略有變化。1969年9月,農二師* * *團場更名為農二師31團,但* * *團場的郵戳名稱仍繼續使用。1982兵團收復後,郵戳改為“三十壹團”,壹直沿用至今。1958年8月,農六師團場成立,來自該師不同種族的13名熱血青年組成先遣隊,駕著兩輛馬車,向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戈壁灘進發。他們挖了三個地下巢穴,壹個是住人的,壹個是存放東西的,另壹個是馬廄。有時候下雨,面粉緊缺,他們就把整粒小麥放在大鍋裏煮,用鹽水沖著吃。後來,這13人被稱為“十三勇士”。1959,農六師* * *團場改為昌吉* * *團場,隸屬於自治區農墾部門。1982年4月,恢復兵團建制後,* * *青年農場劃歸農六師,名稱沿用至今。農六師團場成立之初,使用的是1957的鋼五格式腰架印章。90年代,團場改為郵電部頒發的“95式”郵戳,駐地命名為“三十戶”。2000年,郵戳上使用的駐地名稱改為“* * *青年團”,壹直沿用至今。1958年4月,農八師黨委任命王鳳元為戰地領導,郭穗竹為政委。當時從23團、24團、3團和拖拉機場各派出壹個青年連,帶著自己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來到摩梭灣,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開始建立* * *青年農場,創造了當年開荒、生產、盈利的奇跡。到1959,農八師* * *團場各項經濟指標在七個* * *團場中排名第壹,被兵團黨委評為“標兵團場”。這個農場的事跡也在1960人民日報上發表過。1969年9月,農八師青團農場更名為壹五團,沿用至今。第壹個五年計劃軍墾紀念館有壹個“摩梭灣* * *青團農場”郵局使用的手寫郵戳。據考證,修建初期,郵政業務量不大,為方便工人群眾,刻了壹枚罕見的四格手蓋木郵戳。農七師* * *團場創建於1958,1969年9月更名為農七師13 _團。團部壹直在* * *清鎮。因此,該集團使用的郵戳上仍印有“* * *清鎮”字樣。農四師69團前身是1958年6月成立的* * *青年團農場之壹。當時,農四師動員幹部職工捐款,在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東部伊犁河南岸建立了* * *團場。1958年8月,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在該團駐地哈海鎮設立“* * *青團農場郵局”。9月,1960,第三天山農場、第四天山農場、第六農師畜牧育種站合並,組建* * *青團農場。1969年9月,農六師* * *團場更名為農六師1 _ 8團。更名後,奇臺縣郵政局在此設立“* * *青年農場社”。1964兵團機運部創建的* * *青年農場更名為兵團工交部青年農場,1969再次更名為兵團後勤部* * *青年農場。1970,該團更名為212團。1971,該團移交農六師,改稱11團。更名後,奇臺縣郵政局在此設立李三大墩郵電支局,未使用帶有“* * *青團農場”字樣的郵戳。位於哈密的* * *青年園田於1960年劃給紅星壹,7月更名為青年農場1962。1977,哈密市青年農場更名為紅星農場。恢復兵團建制後,該團更名為哈密紅星農場第三管理局。2000年分配到農十三師,成為紅星第三農場管理局。早期創辦的* * *青年團園藝場,以及後來的青年農場都沒有設立帶有“* * *青年團”字樣的郵局,當然也就不會有郵戳。雖然兵團建立的7個* * *青年農場、1青年園藝場、1 * *青年農場的名稱都已更改,但當年7萬多名熱心青年建立* * *青年農場的歷史卻記載在兵團邊防發展史上。他們為加快兵團的發展建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歷史上寫下了火熱的篇章。
來源:當代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