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鎮新民村有壹座寶塔,名為“常常”。寶塔高3.42米,平面四角三層。它像壹個木制的亭子,堅固,由石塊雕刻和堆疊而成。塔有三層,每層都有屋檐,為波紋狀和卷雲狀屋頂,屋檐向上傾斜。在塔的第壹層,獅子浮雕在正面,大象浮雕在背面。白象和綠獅都是佛教吉祥之物。青獅為文殊菩薩坐位,白象為普賢菩薩坐位,顯大智慧。左右兩側分別雕刻有寶籃、火珠等供品。第二層分別刻有佛教萬字和方勝紋圖案。第三層,右側刻有四個漢字,如“常”,左側為“朱”,背面為“寶”,正面為“塔”。三重塔立於蓮花基座上,塔底有圓形座,支撐四角芭蕉葉形插角阿育王塔,剎身置於中間,是單相輪托寶瓶的火焰形頂。寶塔內沒有壁龕,須彌山前立著壹尊浮雕佛,兩側有兩根寶瓶柱。
石塔建成的時候,新民村沒人能講出那個醜陋的故事,只知道比他們村還古老。已有多位文物專家來看過寶塔,稱其建造時間不晚於宋代,其形制可在北魏時期山西大同發掘的雲岡石窟浮雕塔中找到。長流地區過去有很多古塔,現在只剩下這座永久的寶塔,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遺跡。
鄧龍房
在長流鎮博夫村,保存著壹座明清石刻“登龍坊”,位於黃祠堂右側。石方完好無損,上面字跡清晰。據博福村村民介紹,石頭廣場後面原來有三間房子,廣場上方有屋頂。現在它們都被破壞了,只有登龍廣場被保留了下來。石坊正中,樹蔭下刻著“登龍”兩個楷書字,登龍二字上刻著“旨”字。古人堅守玉璽。以及刻本《文胤直書》的小字年份:“大明弘治五五年(公元1498年)黃輪,中舉中舉,長作詩人,受教立正。”左段下刻:“國學捐補”(王字旁小字以示後輩)。地名和人名的五行也被送給了非洲裔的同修。地名分別為“伯府、、頭公、文章、風情金、澄邁”,中間刻有“黃”二字,並配有以下名稱:“瓊玉、宗保、吉祖、正宗、、大群同修。”上壹任行政公署重修年款:“是日午吉日(公元1762)。”
黃倫是博夫村人,明中葉受知府扶持。登龍坊創建於公元1498年後若幹年,至今已有500年,再算的話甚至有245年。保存完好的登龍廣場,造型古樸莊重,是今天人們研究明代石廣場的重要物證。
班超寺
長流鎮很多村都建了班超廟。班超是東漢安陵人,沒去過海南。不知何故,大部分長流人都尊稱他為“領地之主”。班超廟裏有班超的雕像和畫。當地人民稱班龔超,說他保護環境和人民,他像富博將軍馬援壹樣是人民的保護神。長流等地的班超廟修建得很好,氣派非凡。沒有建班超廟的村,但班超被安置在村廟裏祭祀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