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阿昌族傳統節日

阿昌族傳統節日

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州的龍川、梁河兩縣,在保山地區的盈江、瀘西、瑞麗和龍陵、騰沖也有少數,到2000年人口為33936人。

阿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緬甸語支,分為梁河、龍川、魯西三種方言。沒有民族語言,使用漢語和傣語。

在中文書籍中,阿昌族的名字發音相似,如常娥、霍昌和常娥。阿昌族的祖先早在2世紀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約公元13世紀,定居龍川、梁河壹帶。

阿昌族男子通常穿著藍色或白色的雙排扣或大排扣外套,有些人甚至穿著包頭,但許多人已經穿上了現代服裝。阿昌女裝有三種。壹種是雲南梁河縣的,特點是做包頭。二是雲南省龍川縣的拉薩,穿著藏青色的雙排扣衣服和短至膝蓋的筒裙,小腿上纏著綁腿,胸前掛著銀飾,腰間系著銀鏈。第三個是龍川縣戶撒人,穿著各種褲子(壹種已婚的筒裙),系著長長的繡花絲帶(腰帶)。雙排扣衣服上的紐扣都是用銀幣做的,這與漢族和傣族的服飾有所區別。

阿昌族婦女的緞帶特別搶眼,在黑底上繡著各種顏色(以紅、黃、白為主)的各種圖案,光彩奪目,非常漂亮。關於美麗的絲帶還有另壹個感人的傳說。胡薩阿昌族姑娘沒系腰帶。最有名的獵人之壹的女兒,為了偷偷學習父親的打獵技術,戴上腰帶刻苦學習,偷偷跟父親學了壹手好武功,連拜父親為師的小夥子都不如她。她在初冬的射箭比賽中獲得了壹等獎。女孩們問她是如何成為壹名弓箭手的。她談到了系腰帶打獵和工作的好處。從此,胡薩阿昌姑娘們都向她學習,穿上漂亮的繡花腰帶。皮帶系好後,故意在正面留壹長壹短。長的拖地,短的到大腿。風吹時,或快步行走時,腰帶如壹對彩龍飛舞,故稱飄帶。工作時,女孩把絲帶纏繞在腰上,看起來更有活力。

阿昌族有嚼煙的習俗。當我們聚在壹起的時候,無論男女都應該互相尊重,尤其是在接待客人的時候。嚼煙的原料是壹種辛辣芳香的植物——蘆葦,加上“播娘蒿”(壹種由檳榔根、李子皮和栗子葉制成的深棕色膠狀混合物)和少量熟石灰及煙草。如果在人群中咀嚼壹段時間,嘴裏的唾液會變紅。經實驗室檢測,上述混合物中含有少量生物堿,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對口腔和牙齒有壹定的保護作用。吸口水也可以治療蚊蟲叮咬。如果水蛭爬到腿上,在水蛭爬的地方吐壹口嚼煙草的唾液,水蛭就會自動掉下來。

慶祝自然發展和馴服野生動物的傳統節日和英雄事跡。同時,阿昌族傳統節日與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很多傳統節日都是宗教性的。阿昌族節日的內容各地區略有不同,但基本相同。阿昌族長期與漢族、傣族雜居,其節日習俗深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阿昌族把漢族和傣族的壹些節日移植到自己的傳統文化中,用自己的文化重組不同的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節日習俗。阿昌族的節日很多,內容豐富多彩。

阿昌族春節是雲南省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正月除夕,阿昌族會準備春聯、年畫、鞭炮、新衣等。,而且家家戶戶還會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幹幹凈凈地迎接春節。大年初壹,每個阿昌族都會在門上貼對聯、年畫,殺雞殺豬。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年夜飯。那時候,全家人圍坐在壁爐旁,手裏拿著壹根根麻木,燒著熊熊大火,直到深夜。還有壹個關於阿昌族長壽的傳說:從前,有壹個叫拉夫的窮人,他在除夕買不起年貨。他心血來潮,帶了壹大堆麻櫟的樹枝,開始了熊熊大火。半夜,壹根綠色的樹枝突然從房間中央掉了下來。拉夫很驚訝。他撿起樹枝,扔進了空蕩蕩的米店。很快,空蕩蕩的米店就堆滿了白米。當阿昌族人得知此事後,他們每年除夕都效仿拉夫,為滿倉獲取大米和食物。久而久之,阿昌族形成了生火取暖的習俗。春節期間,人們會走親訪友,舉行各種娛樂活動。

阿昌族母祭又稱鬼祭,是雲南梁河阿昌族的傳統節日。它是壹個民間宗教節日,每年在農歷2月、5月28日和6月25日舉行三次。

雨水和沙子混合成太陽,雨水和銀沙子混合成月亮,五顏六色的石頭組成天空。最後太陽山和太陰山是用自己的* * *做的。從此,男人沒有了* * *。佘密馬抻著臉,從此,女人沒有胡子了。然後血液流入大海,世界開始有了生命。上帝和大地母親的結合孕育了人類。上帝教人打獵、做飯、蓋房子;地球母親教人們雕刻木頭來保存記錄,並使用占蔔和咒語來驅除疾病和災難。因此,上帝和大地母親成了人們崇拜的神。祭祀儀式在大清樹下舉行,祭祀過程中不破土不碾米。第壹次祭祀是祈求大地母親保佑全村平安。到時候全村的阿昌族都要避工壹天,每家每戶都要和壹個男人聚餐。不允許外人進入村子,以免帶來厄運。第二次祭祀是祈求大地母親保佑牲畜興旺,祭祀結束後就開展了放牧牲畜的生意。第三次祭祀,祈求大地母親保佑豐收。到時候全村人都會聚在壹起,擺好燒香祭祀的儀式。祭祀結束後,阿昌族人將撒有雞血、覆有雞毛的竹片放在每塊地裏,壹邊插壹邊念咒,祈求豐收,驅除災害。德宏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前,這壹帶的阿昌族人,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在這個節日裏,每家每戶都清理祖墳,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也有人在這壹天請佛念經。清明節掃墓,不僅僅是祭掃自己家的祖墳,更是祭拜自己民族的英雄和自己敬仰的亡靈。

阿昌族潑水節也叫桑建節或澆花節。雲南省德宏地區阿昌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清明節後的第七天舉行,為期四天。

第壹天的主要活動是摘栗子。相傳桑建是阿昌醉裏樹神的名字,是打敗魔鬼,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節日期間,身著盛裝的年輕阿昌族男子聚集在壹起,進山采花。途中要壹人在隊伍前面揮舞壹把長刀,其他人邊走邊鳴槍,在山上采花前放鞭炮。采花回來,要壹路打象腳鼓。留在村裏的阿昌族婦女早就準備好了紫蘇柄,壹聽到槍聲就立刻到村外迎接采花隊。男生送女生壹束束栗子,女生會送給男生。吃了壹把,大家載歌載舞回村。村裏的老人早已在廣場支起竹竿迎接采花隊。人們來到會場,把栗子花在竹竿上紮成圈,做成花寶塔,還有人做成轎子。晚上,阿昌族人被花塔和轎子圍著,載歌載舞,直到深夜。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活動主要是澆花。男人們敲響了象腳鼓、銅鑼等。,舉著四色小旗在前面開道,姑娘們則排著長隊從河裏挑清水來澆灌花塔和轎子,用清水給轎子裏的佛像洗澡。第四天是假日。人們互相潑水祝福。首先,阿昌族要求村裏5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按年齡依次排隊,姑娘們將清水灑在老人手持的衣袖或汗巾上,以示能消災,並祝其長壽。然後,阿昌未婚青年男女互相潑灑。潑水用的設備壹定要幹凈,水也壹定要幹凈。潑水的時候,妳要用唱歌的方式問對方是否認同妳。同意的話,男方先潑,女方再潑,互相祝福說“阿彌陀佛”。

水花過後,情侶們相約在草地上或山坡上唱歌,直到太陽落山。

在戶撒和拉薩的阿昌族中,有壹個澆花潑水的節日,是阿昌族青年男女的節日。每年農歷三月舉行節日。這壹天,阿昌族青年男女三人壹組從壹個寨子遊蕩到另壹個寨子,用新盆盛水,互相倒水,熱鬧非凡。澆水後,他們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地來到村外的河邊或林蔭草地,互相唱情歌,傾吐愛意,有的甚至借此機會確定戀愛關系。

雲南省阿昌族傳統的祭祀色滿的節日是壹個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舉行兩次,壹次在農歷五月,壹次在農歷七月。祭日必須是牛年或豬年。

色滿是阿昌族所信仰的神靈的化身,山神、土神、水神都包含在色滿之中。這兩個祭品旨在祈求塞曼保護寨子。色滿寺有三種風格。壹種是在村子旁邊立壹根石柱或木柱,柱子頂端放壹塊石板或木板。壹種是把土夯成寬壹米半、高兩米的墻,上梁蓋瓷磚;壹種是在祭祀前臨時搭建壹個小廟。

阿昌族火把節是雲南德宏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下旬舉行。

節日前,阿昌族家庭要自制松明。據說燃燒火把是為了驅除疾病,祈求人畜興旺。在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吃米粉,比較富裕的家庭會吃烤全豬。夜幕降臨時,阿昌族點燃火把,先在室內轉壹圈,把蜘蛛網等不潔之物燒掉,以示驅邪保平安。然後,全村的阿昌族人舉著火把聚集在村裏的廣場或原野上,然後在村莊、山坡、田野間四處遊蕩,祈求消滅害蟲,祈求豐收。最後,年輕的男女聚集在廣場上,圍著火堆,載歌載舞到深夜。跳舞時,最會唱歌跳舞的人領舞,其余的人兩手叉腰跟在後面,唱壹句臺詞,跳壹個舞步。場外的人經常大喊加油,場面非常熱鬧,經常通宵達旦。

雲南德宏阿昌族的節日是每年農歷七月的馬日。

“塞明”是壹名士兵首領的名字,也代表戰神。相傳在壹次戰鬥中,塞爾維亞被敵人殺死,那天正好是七月馬日,後來塞爾維亞成了神。所以在這壹天,阿昌族人會用整頭豬來紀念他,祈求他保佑村子平安,人畜健康,五谷豐登。通常,如果村莊有任何財富損失或災難,人們會向村民做出臨時犧牲。

在過去,壹旦發生戰爭,我們也應該向塞爾維亞人獻祭,以保佑戰勝敵人和士兵安全返回。

阿昌族的中秋節是在農歷八月十五日。8月15日早上,阿昌族家家戶戶都會用新收割的稻谷煮飯餵狗,然後走親訪友,其樂融融。阿昌族也被稱為喬裝。雲南省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是宗教節日。原則上壹年舉辦壹次,但也可以三四年舉辦壹次,因為消耗太大。時間壹般在農歷八九月,節日持續三天。

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奔流的內容和形式與傣族大致相同。阿昌族認為搶撥可以使五谷豐登,村寨安寧,人口昌盛。他們還認為,急於擱置是壹個美德積累的問題。將來妳死了,妳的靈魂可以在天堂過上好日子,不再受苦。遊行前,阿昌族要準備很多豬肉、米、油、紙、香、七菩薩。趕集的時候,主人寨子訪客多,必須熱情接待,提供食宿。擺姿勢的三天裏,人們都在賽場上搶吃搶喝。因為很久以前人多,而且節日上的食物還得有肉,花費驚人,所以現在這種習俗很少見了。節日第壹天,阿昌族敲鑼打鼓,到佛寺拜佛。當佛像到達時,人們獻上供品,當晚狂歡。第二天是最熱鬧的壹天。早上,人們會拜佛,聽佛講課。早飯後,鞭炮齊鳴,表示佛寺周圍的遊行開始了。街道上立刻擠滿了人。遊行隊伍的最前面,幾個阿昌族的姑娘擡著供品,最後是幾尊佛像。還有幾個人邊走邊撒米花,還有幾個人不停地放鞭炮。最後,還有鑼鼓隊。遊行壹直持續到下午。晚飯後,人們像往常壹樣狂歡。第三天,踩踏事件結束,其他村子的人陸續離開了這個地區。這個村子的人們在廣場上豎起壹根高高的桿子,用旗子把它系上。據說壹根高高的桿子可以指引人們找到他們在天堂的位置。最後阿昌族人聚在壹起吃頓好吃的,馬上就結束了。

雲南德宏,阿昌族人用黃床單交換阿昌族傳統宗教節日。它在每年農歷九月和十月舉行。

屆時,各佛寺所轄民眾會攜帶香燭、紙張、食物,同時還會將佛像所穿的事先準備好的黃床單,以及懸掛在佛寺內的各種布片,送往佛寺祭祀。到達寺廟後,阿昌族人先進去拜佛,然後佛給拜佛的人換上新的黃榜,以示虔誠。

阿昌族的出坳節,就是送佛出寺的意思。雲南省德宏地區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是在傣族歷的每年12月15日,為期三天。

此時農田已經收割完畢,進入了農閑季節,因此進入空心節的禁令解除,阿昌族年輕人可以自由玩樂。15日,全村未婚男青年拿著花紙在村裏遊行,敲著象鼓,而阿昌族老人則進佛寺燒香,把進窪地時已放在寺內佛座後面的供品拿出來燒,表示佛已出窪地。16日,阿昌族舉行佛出洞儀式,所有未婚少女都要去佛寺拜佛。17日,各村青年男女聚集在本村聽佛祖誦經。然後,人們載歌載舞,互相祝賀。年輕的阿昌族男女從這壹天起可以談戀愛,再結婚。

阿昌族播種節和新年品嘗節在8月15日舉行。這個阿昌節來自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壹位70多歲的阿昌族老婦人。每當農歷六月中旬的收獲季節,她總是精心挑選各種谷物的種子,分發給各個村莊的人們,幫助村民提高產量。為此,她受到了村民們的愛戴。老婦人壹年比壹年老,終於在這壹年的八月死去。為了彌補老婦人沒有吃到新食物的遺憾,人們在她的精神之前提供了新米飯來做飯。此後,為了紀念這位給人們帶來幸福的老婦人,阿昌族家家戶戶都在農歷八月十五用新收獲的糧食、蔬菜和水果做飯,從而形成了新的味覺節日。第二年春天,人們精心照料她的種子,把它們撒在地裏。因此,播種節在農歷三月初十形成。

關於播種節和年節的味道有很多傳說。壹個傳說是,在古代,阿昌族中,有壹位年過古稀的老婦人。每到農歷八月中旬的收獲季節,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精心挑選各種糧食品種,送給各個村子的農民。她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尊敬,因為她幫助大家改進了耕作技術。有壹年八月,老婆婆在收割前突然去世。為了彌補老人不能穿新衣、試新衣的遺憾,人們在她的靈前獻上了美味的飯菜和新衣。此後,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阿昌族家庭都用新收獲的糧食、蔬菜和瓜類烹飪,從而形成了壹個新的味覺節日。來年春天,人們會把她的種子撒在地裏,形成每年3月10日的播種節。還有壹個傳說是,8月15日,天狗向神靈借糧,然後阿昌族祖先會種谷子。因此,有必要在這壹天“嘗試壹些新的東西”來感謝天狗。

每年清明節前後,每個阿昌族家庭都要選擇吉日在稻田裏象征性地播種,並在稻田裏插上桃枝、梅枝,在地平線上燒紙錢,供奉食物祭品,祈求土地和大地豐收。據說桃枝、梅枝插上後,籽粒不會漂浮,生根快。在播種節期間,年前結婚的女孩和丈夫要帶酒和其他物品回父母家。

農歷八月十五,阿昌族必須用剛收割的新糧做晚餐。如果他們的米沒有成熟,他們應該從其他家庭借新的谷物。飯做好之後,分別祭祀祖先、財神、谷神。先給狗餵壹碗新米飯,然後全家人就可以吃晚飯,開開心心地享用新米飯了。當年出嫁的阿昌族姑娘,這壹天壹定要帶著禮物回娘家過個年。這兩天,按照傳統習俗,阿昌族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庭院和屋子,準備好魚、米面、酸性食物和米酒,然後在地裏拔壹個種子數最多的芋頭,砍下壹個雙耳玉米,然後把玉米和芋頭綁在壹根三至五尺長的竹竿上,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後來用新米蒸飯,殺了壹只肥雞放在祭祀桌上,緬懷先人。並接回已婚女孩,讓全家團聚。晚餐後,男士穿藍色、黑色或素色雙排扣夾克和黑色褲子;女人們穿著開衫、裙子和束腰,脖子上掛著銀項圈。項圈上裝飾著銀鏈、銀須和銀元。女孩把辮子戴在頭上。大家圍著村子唱歌跳舞,好不熱鬧。

阿昌族趕集回街是壹個傳統節日,也是壹個古老的習慣。阿昌語叫“沸露”,漢語叫回街。

阿昌族信奉小乘佛教,惠捷原本是阿昌族迎接“馬達”(阿昌語:菩薩)回歸的宗教節日。農歷九月初十已經過去五天了。到時候阿昌族要開五條街,壹天壹條街,壹直到14號。在此期間,女孩和男孩晚上不睡覺,負責收米、做快餐、提供快餐等活動。原來是在淡季舉辦,現在壹般在“十壹”期間舉辦。節日期間,阿昌族男女老少都盛裝打扮,載歌載舞。“惠傑”東側是玩燈籠的隊伍。五顏六色的宮燈、荷花燈、吊燈上下飛舞,璀璨奪目;西部的阿昌族青壯年敲打象腳鼓,能讓人想起遙遠的年代;在北方,無數人被壹只可愛的“白象”包圍著。玩白象是阿昌會街最有民族特色的活動。“白象”是木頭做的,外面包著彩紙,鼻子是布做的,用繩子通過滑輪拉著。“打白象”之前,壹個人躲在大象肚子裏。當他用雙手來回拉動帶滑輪的繩子時,會使大象的鼻子上下左右擺動。惠捷初,阿昌族男女老少在白象的簇擁下走出村莊。男孩子們敲象腳鼓和錐鑼,打彩旗,放鞭炮開路。還有人拿著綠葉和樹枝,然後從四面八方向惠傑走來。然後,中青年男女手拿鼓和樹枝跳舞,舞伴不限。鐃鈸壹直對著鐃鈸跳舞,舞蹈動作連續三次向前、後退、下蹲。第三次蹲下時,鈸在外面擊鼓,鼓尾掃過鈸背和頭。然後,沿著左腳向後拋,鼓跟著鼓手向前,弓身蹲下,直到落地。與此同時,打鈸的人也跳下蹲下,打破枷鎖,瞬間把鈸按在地上,壹觸地就立刻前後分開,然後迅速跳起來,轉身對視。當白象活動進行到* * *,手拿樹枝的阿昌族男子手舞足蹈,歡呼連連。圍觀群眾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白象的鼻子也擺動得更高更頻繁。

  • 上一篇:秋婚七言對聯,喜慶姻緣七言對聯集
  • 下一篇:生肖黃道吉日公歷查詢2015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