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河邊的山坡上,看到遠處有個女人在挑水,她用兩個水桶在山坡上接,估計是用來澆地的。以前,我只是割草和耕地。沒見過陜北人是怎麽打理雜糧田的,就跟著去了。這個女的姓張,我姓我自己。這塊地是今年新開墾的,只能種壹點向日葵。當我提出幫忙澆水時,她同意了。土地不大,馬上就要澆水了。本來是要繼續往河堤上走的。沒想到她很好心的邀請我去她家院子坐坐。家裏的桃子擔心沒人吃,我只好尊重。這個阿姨很健談,好像很久沒有人和她說話了。我只需要聽。偶爾她想起來了,會讓我問幾個問題。不過她挺有意思的,給我講了很多當地的事情,好像在盡力滿足我對這個小村莊的好奇心。
她問我在老家是怎麽過春節的。我支支吾吾的告訴她,好像沒有什麽特別熱鬧的節目。她說:“哎呀,這麽短(不好),不想告訴我嗎?”“真的沒有什麽儀式或者活動,就是壹家人吃飯看電視。”然後她向我描述了在這裏的第壹個月。這裏是正月最冷的壹個月,到處都是大雪和白衣。節前,大家不用忙農活。每天,他們都在為節日做準備。各村乃至各縣都會舉行慶祝活動,人們會陸續走出緊閉的大門,面對震耳欲聾的鑼鼓聲,走向歡樂的人群。秧歌傘頭沿門拜社,腰鼓社火此起彼伏,大人小孩都會找東西加入,或跳秧歌,或打腰鼓,或撐起招牌,好不熱鬧。而且每家的女人都聚在壹起剪窗花,壹些小女孩也開始效仿。
妳可以想象它是多麽的熱鬧,多麽的充滿了年味。腦海裏突然浮現出壹幅畫面:驚天動地的鑼鼓聲打破了冰雪的覆蓋,嘹亮的嗩吶聲喚醒了冬日的休眠。仿佛壹年中人們所有的激情都在壹瞬間釋放出來,節日的活力無處不在。
進入舒窯洞的窯壁是用石灰粉刷的。洞的壹邊有壹口鍋和壹個爐子,爐子連著炕的壹頭。因為竈火的煙道穿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壹般在炕四周的墻壁上貼壹些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畫,陜北人稱之為炕圍。陜北窯洞的窗戶很精致,而且非常大。分為天窗、門窗、斜窗、炕窗四個部分,都用剪紙裝飾。窗格稀疏,陽光可以自由透入。同時,當地氣候幹燥多雨,洞內冬冷冬暖夏涼,非常適合當地的氣候。很多人蓋了平頂房之後,夏天熱,冬天冷,最後後悔了。
我舅舅現在住的院子裏有三個大窯洞,分別是主窯、招待所窯、雜物窯,還有三個小窯洞,分別是竈窯、大車窯(帶毛驢)、柴窯。窯檐用青石板壓起來,院子旁邊建著牛棚、豬圈、雞舍。此時,窯沿斜坡上已經開始搭建起壹堆堆拱形輪廊的金色幹草堆,像康斯特布爾畫的風景畫。主窯的窗角上側,掛著兩串紅辣椒和壹些黃煙葉。門柱上,壹串串被選為種子的谷穗、谷穗掛在橫風中,給人壹種新奇獨特的魅力。明亮精致的窗戶上,貼著剪紙窗花,院門邊種著壹些小花。壹切都顯得那麽和諧自然。
金大爺給我們看了他大兒子之前結婚的視頻,讓我們感受到了陜北和南方風俗的不同。陜北民間婚禮由選親、相親、訂婚、送別、迎親五個儀式組成。前四禮相當於周秦“六禮”中的前五禮,而迎親則增加了許多禮。
陜北人結婚壹般不喜歡暴富,合適就過得好。在選擇親戚的時候,通過媒人了解對方的情況是傳統,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通過媒人,但是選擇親戚還是要考慮四個方面。壹個是氣味門色,所謂門色,即對方家族是否有狐臭史,尤其是對方是否有;二是探人氣,所謂人氣,也就是我的個人性格和家庭在當地的地位;三是檢驗八字,即考察雙方的出生年月是否相符;第四,被認為是“問骨學的問題”,不過這個已經漸漸淡了。
經過選親戚的過程,如果雙方要結婚,可以相親。壹般先由男方和主婦去女方家看看。如果他們滿意,男方就方便邀請女方到家裏見面。女方可以看看男方住的窯洞,了解壹下家庭收入,看看公婆是怎麽待人的。男人為女人做面條。如果女人吃了面條,這意味著是的。如果她不吃,說明相親對象不滿意。
相親相當於古代“六禮”中的問姓名和“那吉”。相親後,如果雙方同意結婚,在選擇定親日期時要請他們喝定親酒,男方還要給鄰居送禮,這就成了壹種“太平盛世的儀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稱之為“公證費”。訂婚時,夫妻雙方要互贈禮物,這叫“拉手”,壹般是金銀飾品。訂婚後,雙方父母商定壹個結婚的吉日,這叫“生意談”,聘禮的數目會在交付的當天商定。
陜北人稱之為“招人”,有“平親”和“迎親”兩種形式。“等親”是指新郎自己不去接新娘,而是待在家裏等家人和親戚來接新娘。“婚禮隊伍”是指新郎和婚禮隊伍壹起去接新娘。出發前,大家壹般都會喝壹碗紅豆小米粥,寓意美好幸福。出發的時候,鼓手在前面,後面是拿著10化妝包子的送禮人,中間是新郎,後面是提著彩禮的幫工。出門壹般要放三次槍,鼓班放音樂,壹路上不停的放。到了女方家之後,女方會看壹下彩禮,到了過年,會脫下自己的舊衣服,在男方送的被褥上穿上老公的新衣服。新娘洗漱打扮後,新娘的母親帶來壹盆蒸糕,放在新娘面前,壹個壹個地堆在新娘周圍。這壹舉動被稱為“圍餅”,意為多子多福。宴會結束後,男方帶新娘回去。如果很近,他通常走路。如果很遠,他就騎驢或者坐轎子。少數有錢人開汽車。然而,乘公共汽車有壹個缺點。公交車速度比較快,很難向路人和鄰居展示排場。因此,新郎、新娘和婚禮隊伍都下車步行。如果途中遇到其他婚禮隊伍,由於當地道路非常狹窄,會出現“搶花”現象。當兩隊相遇時,他們經常友好地交換鮮花或發夾等小飾品,以表達相互的祝福。
當婚禮隊伍進村時,會經過壹戶人家。如果家人支持並祝福婚禮,就會在門前放鞭炮。鞭炮聲越大,鞭炮聲越長,越表示支持。如果婚禮隊伍進村,炮聲不斷,說明這戶人家在當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到了門口,我們會有壹個“背新娘”的儀式。新郎背著新娘走回家,親戚朋友和他們壹起玩。他們三三兩兩地站在新郎面前,輕輕推回去,或者幾個人圍成壹個圈,圍在中間不動。新郎要沖出重圍,把新娘背回家。雖然離家不到百步,但新郎經常被拖著走半個小時,直到筋疲力盡。有些年輕力壯的男生會累到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新郎把新娘抱回家,馬上就去“拜天地”,但漸漸地這壹步取消了,新郎直接把新娘抱進洞房。這裏的“洞房”不是性儀式,而是洞房。洞房裏,丈母娘主持儀式:先由新郎新娘爭搶事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紅棗、花生、糖果,然後新娘坐在炕上,稱之為“坐帳”,丈母娘和新娘再壹次“圍餅”,然後由壹位德高望重的老婦人給新人“打頭”,也就是老人拿著壹把木梳,把新郎新娘的。當所有這些儀式完成後,新娘和新郎將幹杯,然後開始宴會。
王蘇裏很久沒下雨了,晴朗的天空需要爆幾聲響雷,高原的土地需要壹場瓢潑大雨的洗禮,因為這是壹個霹靂催雨的季節。
終於,從遙遠而蒼茫的黃土高原西北,壹片烏雲湧了上來,壹場激戰的硝煙正重重地向這裏推進。太陽漸漸失去了主人,燃燒的火焰被翻滾的烏雲所震撼,劍正在被擊倒,精神即將崩潰,壹場驚天動地的大雷雨即將來臨。
地平線上突然跳出幾道血壹樣的閃光,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風驟然刮起,揚起壹條長長的黃色塵土,像是從監獄裏掙脫出來的妖王,又像是沖破監獄的惡靈,毫無遮掩地從裂開的背脊上卷起來,烏雲迅速吞噬了殘留的陽光,讓空氣變得漆黑難分。 烏雲爆裂,積蓄了足夠力量的雨水鋪天蓋地而來,密密麻麻地落在黃土地上。
高原完全被雨幕籠罩,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這種喘不過氣來的雷雨之中。地上的壹切都在這瓢潑大雨中高聳入雲,盡情地跳動著,拼命地吞著雨水。這種雨太震撼了,壹種宏大感充斥著血管的每壹個角落。和叔叔壹起脫下外套,只穿了壹條足球褲,我脫掉鞋子,沖出山洞,站在雨下的院子裏,接受陜北山雨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