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通常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舉行。有些村子也有固定的日子,比如正月初五、初七、初八、初三。也有很多村在正月秧歌之後,或者其他村的秧歌隊吊唁的時候隨便做。沒有固定的日期。過去“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已經在陜北婦女的風俗習慣中根深蒂固。
改革開放後,女性徹底解放,男女平等,女性撐起半邊天。有些禁忌逐漸被拋棄和打破,有些則被納入精神文明的行列,繼續被使用。紅棗是陜北的壹大特產,主要分布在陜北黃河沿岸和無定河下遊。它具有栽培簡單、適應性強、結果早、見效快、耐旱等優點。民間有句話叫“大旱收葛藤的針”。紅棗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也很高,被稱為“果中之王”,是人們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充品。拯救饑餓生命的食物;送給親朋好友的精美禮物。
隨著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棗鄉人民通過多年的示範,引進技術和設備,走出了壹條紅棗產業化的新路子。蜜棗、熏棗、棗、烤棗、沙棗、脆棗、豆沙棗、紫晶棗、棗酒和棗汁等。以紅棗為原料加工而成,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市場廣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陜北清澗1995被農林部正式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驢大家都知道,尤其是郟縣的米肥驢。
驢是陜北農村常見的生產運輸工具之壹,陜北人世世代代離不開它。不管它的歷史追溯到什麽時候,它都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之,驢在生產習俗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農民願意養它。信仰是對某種宗教的極端崇拜和尊重。信仰和崇拜超自然的神是壹種自然和社會力量,主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它是人們頭腦中的壹種折射和虛幻的反映,它被看作是壹種行動準則,壹種社會意識形態。
在日常生活中,動物的異常活動和天氣的異常現象分別是由動物生活規律和自然條件的變化引起的。但在過去落後的歲月裏,人們往往誤以為這種異常的出現是某種不祥的前兆,是鬼神對人的警示和啟示。所以有些人就利用了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用它來騙錢騙人。今天,隨著科學的發展,經過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這種變化有了科學的證明。陜北有很多信仰和禁忌。隨著兩個文明的不斷發展,民間流傳的壹些信仰逐漸被打破,壹些被帶入人們的生活,成為壹種習俗。以前陜北人因為天災人禍,壹般都是供奉神靈的,所以各地都建了很多寺廟。據相關統計,目前平均每個村子有兩座寺廟,其中有些還特別豪華。
修廟最早是總統提出來的,召集全體村民討論通過。在選定的地址,陰陽先生被要求設置壹個指南針,設置方向,然後選擇壹個黃道吉日開始建設。廟裏的神是沈默的,享受著人們供奉的香煙和金錢,但人們要想知道吉兇和神提示的吉兇,就必須在神面前抽簽,要求占蔔。
抽簽:將彩票用竹竿做成扁平狀,刻上“上、上、大運、中、下、下”字樣及彩票號碼,然後放入彩票桶中。抽簽時,香客跪在神像前,點上香,焚燒。描述完抽簽的原因後,慢慢搖動短抽管,反復幾次,最後壹次抽簽出來了。然後根據抽獎號和抽獎譜查找抽獎內容,就可以知道神仙給妳的“提示”了。如果有事,會再抽壹次,直到理想為止,但最多抽三次。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標誌,其數量和內容都不壹樣。
卦:卦由柏樹制成,長約五至六英寸,厚約壹英寸。按照幹、脊、無限、震、釵、離、坤、對等八卦排列,做成八個面,上面分別寫有具體內容。當然,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卦。
抽簽求蔔,歷史悠久,至今流行於陜北各種廟會。孩子治病、升職、家庭生活、經商結婚、求雨祈福等都要抽簽求卦。說到唱戲,每個擅長唱戲的人都很感興趣。男女老少都特別愛看,不僅在劇場看,在家裏端著飯碗在電視上看。老人們看古典戲曲看久了不會膩,但年輕的時候也不會膩。“戲迷”這個外號隨處可見。
陜北的劇種也很多,有秦腔,有晉劇,基本都是古典的。表演這種劇需要的演職人員比較多,服裝道具也比較復雜,表演藝術難度較大,只有大型劇團才能完成。但也有很多小戲,基本都是現代的,比如道情、胡美、秧歌劇、宛宛手腕、小品、二人臺、三局板、快板等。這些劇的演職人員少,服裝道具簡單,表演藝術輕松。除了壹兩個大劇團演出的綜合性文藝晚會,大部分都是小劇團演出。幸福是溫飽、幸福、和諧、團結的象征。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寫幾張方形的紅紙或者在市場上買幾張大大的福字,倒貼在門、窗或者窯的墻上。相傳把“福”字倒過來就是“福在此”的意思。
成為了中華民族善良的又壹道風景,也符合我們民族期待好運的心理狀態。深受國人喜愛,所以傳承至今,長盛不衰。提起“吃飯”(乞討)這個話題,人們會說是家裏太窮的結果。事實並非如此。我說的表面形式和社會上的基本壹樣,但意義大不相同。這也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民俗。
以前,人們處於壹種理想主義的觀念中,把孩子的生死交給上帝的祝福。有的貴族娃娃等到三四歲,在大人的指導下去別的家“吃”,壹直吃到十二歲。“建窯蓋房子是我壹生中最忙的時候”。當妳選擇壹個合適的地方建窯時,請風水先生(陰陽師)以“羅盤”的方式固定方向,看能否建成。如果可以,破土的那壹天,主人會帶著香火,祭上食物和酒,到選定的地方點上香,燒了它,獻上食物,磕頭,通知當地的土地神,將來會有的。這種流傳了幾千年的習俗被稱為“破土”。
另外,在服喪時,同樣的儀式要在掃墓前舉行,這也叫“破土”。祭土,民俗又稱“土安之神”。土地神,在民間也被稱為“家神”,其“性格”就是守護這個家庭的平安。這個家庭如果有什麽災難,就要靠土地神來“救援”,所以人們要在新建的房子裏,或者在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裏,舉行保護土地神的儀式。
土地神是有壹定期限的,只有土地神還在的時候才能舉行。在陜北,有壹種特殊的活動,就是同壹個宗族集體祭奠逝去的祖先,再加上“掃墓黨”。掃墓聚會不是壹年壹次,壹般要看祖先留下的財產多少。有時幾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舉行壹次,壹般在清明節,少數在農歷七月十五、十月壹日舉行。
祭奠先人報。通過傳統的吃墳習俗,既緬懷了先人,又加強了壹家人的團結友愛,甚至消除了他們之間的壹些矛盾。隨著社會的變遷,這種習俗在各地已基本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