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紙媒要增強時效性,縮短發行周期。傳統報刊通常是周刊或日報,但網絡可以每隔幾分鐘更新壹次。2008年5月,12+04: 28四川汶川等地發生8.0級地震,震後幾分鐘內網絡率先報道。如果要在報紙上看到相關報道,至少要等到第二天,所以紙媒在時效性上的劣勢非常明顯。我們不可否認,報刊有深度報道和細致分析的優勢,但時效性因素對受眾停留的影響有時是致命的。所以我們建議紙媒,尤其是報刊,縮短流通周期,日報可以分早、中、晚三期發行,保證其時效性。同時,縮短發行周期,讓發行渠道更加暢通,讓讀者第壹時間讀到重要新聞,又不能讓新聞太過“失去新鮮感”,否則紙媒會被讀者拋棄。增強時效性是壹系列整體工作程序的體現。新聞工作者在采集稿件、編輯編輯稿件、審稿、印刷發行全套時,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質量。
其次,紙媒要加強與讀者的溝通和互動。紙媒要經常做調查,了解讀者的思想動態,根據他們的要求做出相應的調整。紙媒要克服固有的共性問題遮擋,要互動。在數字語境下,新媒體呈現出很強的互動性,新媒體的發展甚至模糊了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莫提出了“我們是媒體”的概念,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被稱為信息的發布者,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傳播過程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網絡為例,其互動性遠超紙質媒體。紙媒如果不能做出相應的改變,只會讓更多的受眾流失。在2007年的“全球傳播論壇”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JohnPavlik教授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打破傳統,通過互動重新奪回受眾。在增強互動性的具體措施上,紙媒可以集思廣益,用受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做。同時,我們可以借鑒網絡的經驗。比如,為了爭取更多不同群體、不同領域的讀者,我們可以發展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的通訊員或特約通訊員,通過紙媒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聲音來獲得關註。這樣報刊就可以打破壹味充當主流喉舌的傳統角色,呈現更多可愛的面孔。多元化的報道角度要引讀者。
再次,紙媒應廣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同時與電子媒體和新媒體合作。紙媒要在全面完成電子版的前提下,利用電子版的關註度和特定優勢,不斷推廣母報,不斷滲透受眾的文化和品牌意識。同時,要繼續以多種形式與新媒體合作。新媒體興起後,相當壹部分紙媒的受眾被搶走了。在這些受眾中,當時的“視線轉移”要麽是因為新媒體的巨大魅力,要麽是因為對紙媒的厭惡,所以要想奪回這些受眾,就要采取“解鈴還須系鈴人”的策略,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展示我們的進步和現狀,表達紙媒自身的改革決心。2006年3月,中國百度公司發起“泛媒體聯盟”決議,旨在與包括紙媒在內的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合作。對於這個決議,很多大型報業集團都采取了積極合作的態度,這讓我們看到紙媒本身也能找到發展的主動權。然而,隨著當代媒體的快速發展,紙媒的改革和更新步伐仍然緩慢。在壹個落後就要挨打的時代,做壹個主動出擊的強者是唯壹的出路。2006年6月+2月,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決定與新浪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探索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合作的全新模式,建立聯合傳播平臺,在新聞內容、市場運作、資本運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日報報業集團的解放是壹種有先見之明的做法,這種模式甚至更多的創新方式都值得其他報業集團效仿。
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營銷模式,探索更有創意的營銷推廣渠道。傳統的報刊管理模式呈現出分散、薄弱等弊端。自1996中國出現報業集團以來,報業集團已經成為報紙發展的大趨勢。母報和子報的優勢可以互補,同時報業集團和報業集團可以嘗試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在營銷策略上,報刊需要探索壹種更適合現代生活快節奏的渠道,同時註重創意的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文化產業的今天,創意可以創造無限的財富,將無限的創意運用到報刊的經營和營銷中,不僅可以產生註意力效應,還可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創意牌是老弱紙媒的戰略選擇。
紙媒也要註意鞏固固有優勢,不能因為模仿而變形甚至扭曲。與廣播電視相比,報紙具有報道深度大、選擇性強的優勢。與互聯網相比,報紙具有權威新聞發布的特點,報紙應該在努力擴大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彌補自身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衰落、消亡的過程,報紙等紙媒也不例外,但在發現衰落趨勢後,盡可能采取挽救措施,仍有可能延長其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