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孟曉冬的絕世情緣。
因為電影《梅蘭芳》,壹個名字又被提起——孟曉冬。有人說寫梅蘭芳可以省略孟曉冬,但寫孟曉冬不能省略梅蘭芳。看著那幾張圖,少女的天真,女人的嫵媚,直到晚年,壹個傳奇女人的壹生被翻過。當孟曉冬晚年只身壹人在香港的時候,她已經不是那個特立獨行的京劇演員了。“壹切都結束了!”她說。然而,即使時光流逝,總有壹些難以抹去的回憶和友情,只是漸漸淡去。
奇怪的命運
18歲,昆淩老學生孟曉冬,從上海到京津演出。那時,她已經在南方出名了。但對於京劇藝人來說,如果得不到北方觀眾的認可,即使有名,也還是有“野”的嫌疑。當時在京劇藝術家中流傳著壹句話:“寧可在北方呆壹天,也不要在上海壹月花幾千塊。”三百個上海人異口同聲說好,不如北方人壹句話。"
1925年,孟曉冬在北京登臺,壹炮而紅。據說袁世凱的女婿、戲劇評論家薛觀瀾曾將孟曉冬的美貌與清末民初以美貌著稱的薛艷琴、陸素娟、陸蘭春等十位昆淩相提並論,得出“無人能比孟曉冬”的結論。當年寫劇評的“燕京三仁”也詳細描述了孟強:“孟曉冬天生壹副好嗓子,最難得的是沒有女聲,這在千千千萬人中也是少有的。在女學生領域,我不敢說不會有後繼者,至少是史無前例的。”
1925年8月,孟曉冬演出《上天臺》,第壹次見到同壹天演出《霸王別姬》的梅蘭芳。據說在壹部教會劇裏,孟曉冬和梅蘭芳合演了《四郎探母》,大獲成功。此後,梅蘭芳每次演唱會都邀請孟曉冬合演《四郎探母》。於是,兩人漸漸相愛了。至於梅蘭芳和孟曉冬是怎麽走到壹起的,後人說法不壹。其中之壹就是“朋友交朋友,有情人終成眷屬”。
1926年的壹天,是北平政治家王克敏的50歲生日,城裏幾乎所有的大人物都來為他祝壽。在眾多的嘉賓中,有許多著名的女演員和美女——孟曉冬和梅蘭芳都在受邀之列。席間有人建議梅和孟合演《太子與歌妓》:“壹個是該生的皇帝,壹個是該生的王。”於是,他們的表演大受贊賞,壹些梅蘭芳的死忠粉絲更是躍躍欲試,要為這壹對“舞臺戀人”策劃壹場現實的婚姻。這時,梅蘭芳已經有了兩個妻子——王明華和傅芝芳。前者身患肺病絕癥,後者是著名京劇藝術家,人稱“天橋梅蘭芳”。據說有個馮是梅蘭芳的鐵桿粉絲,跟他交往很久了。當他看到壹些朋友不斷要求梅蘭芳百歲時,他不再堅持梅蘭芳自己有家的意見,正式委托另外兩位粉絲齊如山和李時珍做大媒。
梅和孟結合的具體日期無法查到,但《北洋畫報》是報道梅和孟最多的媒體。8月28日,1926,本報發表署名“傲翁”的文章:“小東聽了記者的意見,決定結婚。新郎不是財主,也不是都督,而是梅蘭芳。”同日,《北洋畫報》還刊登了梅萌的照片(梅蘭芳為古裝,孟曉冬為旗裝)。下面的文字說明是“將與孟曉冬結婚的梅蘭芳”和“將與梅蘭芳結婚的孟曉冬”。
有壹種說法是,梅蘭芳和孟曉冬幾經醞釀,將吉日定為1927年正月二十四日,婚禮蠟燭設在東城東四牌樓九條35號馮公館。兩個人都是觀念新潮的人,腦子裏沒有什麽出生年月之類的封建意識,什麽都是免費的。也許,正是這種簡單而倉促的開始,註定了這段婚姻的崩塌。多年後,孟曉冬曾回憶,當初的心情只是壹種不成熟的沖動。
兇殺案
當時有記者寫道:“梅的第壹任妻子,壹直不喜歡傅芝芳,所以決定讓丈夫約孟曉冬做第二任妻子。”據說傅芝芳對梅和孟的結合並不滿意,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默默接受。
孟曉冬的舅舅邱月香是反對這門親事的,因為此時的孟曉冬就像壹棵能搖錢的樹,壹盆能當寶。壹旦結婚,音樂之王的妻子如何在公開場合繼續賺錢?無奈孟曉冬執意要行動,事情只好如此。
孟曉冬退出舞臺,也是她的戲迷們的挫敗。壹些小報記者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時不時制造壹些關於梅萌的新聞來吸引讀者。然而,他們發布的消息大多不可信,但發生在1927(1928)9月的壹起“血案”確實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壹個叫王偉臣的大學生(實際上是個男的)暗戀孟曉冬。得知孟曉冬嫁給梅蘭芳後,痛苦萬分,有壹天失去理智,持槍闖入馮公館,吵著要和梅蘭芳要個理由。就在梅蘭芳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大陸晚報》的經理張漢菊主動請纓,出去和王偉臣談判。但是他們壹見面,他就被王偉臣用槍挾持為人質。王偉臣先是找梅蘭芳據理力爭,後要求梅蘭芳支付5萬元(654.38+萬元)賠償其孟曉冬精神損失。當時,賈梅籌集了資金並報了警。等到梅家籌齊了錢,軍警已經把房子包圍了。仆人把錢扔給王偉臣,他拿到錢後發現自己被軍警包圍,絕望中開槍打死了張漢舉。當憲兵看到這壹幕時,他們開槍打死了王偉臣。然後他們砍下他的頭,掛在前門外的電線桿上,掛了三天。對於這種情況,《北京報紙簡史》有文字記載。
血案發生後,流言四起,有的說孟曉冬是小夥子的未婚妻,某某演員受人愛戴。當時有壹種說法是,槍擊案發生後,“梅孟之戀”大受影響。《檔案春秋》記載: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傅芝芳終於有了理由:“叔(梅蘭芳)命重要。”很快,人們站在了她的壹邊。驚嚇之下,梅蘭芳壹度投靠上海,與孟曉冬關系轉淡。據說壹賭氣,孟曉冬帶著薛艷琴去上課,去天津唱戲。沒想到孟曉冬的《復出》因為老名聲沒先唱。
遺憾
這起謀殺案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1930年,梅蘭芳要去美國演出的事情又引起了壹場風波:是誰跟隨梅蘭芳訪美,以“梅夫人”的身份出現在全世界面前?齊如山的兒子齊翔回憶說:“在美國演出的禮物中,有壹些墨盒、硯臺之類的小工藝品。墨盒上都刻有圖像。印象最深的是孟曉冬的古裝。她本來是個老學生,但這幅畫是個穿著古裝的女人,很好看。”在壹些人看來,這似乎表明梅蘭芳有意帶孟曉冬壹起走。但有壹種說法是,為了陪梅蘭芳參觀,懷孕的傅芝芳請醫生做了人流。最後,為了平息風波,梅蘭芳決定只身赴美。
出油鍋入火坑。1930年8月,從美國訪問歸來的梅蘭芳壹到天津就得到保姆(大姨媽)去世的消息。按規矩,梅蘭芳夫人的房間要鋪上麻布,戴孝要在孝堂接待四方賓客。不知道孟曉冬跑到了梅宅,卻被壹個叫“孟小姐”的仆人攔在門口。據余叔巖的女兒余慧清說:“據我所知,鵬美集團因為兩個妃子的關系分成了兩個集團:付鵬集團和孟鵬集團。梅的原配王在世時,孟曉冬與她壹見如故。王夫人去世後,在祈福派和孟子派的較量中,前者占了上風。孟曉冬不願意繼續做妾,所以離婚走了。”
至於梅夢分手的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赴美喪風波,還有壹種說法是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對梅蘭芳的壹夫多妻思想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至於梅蘭芳為什麽選擇傅芝芳,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傅芝芳已經為他生了7個孩子,而孟曉冬沒有孩子。
晚年生活在香港的孟曉冬曾對人說,梅蘭芳是因為不能同時答應結婚才溜的。多年後的回顧,聽起來有些輕松幽默,但當年的情況並沒有那麽輕描淡寫。孟曉冬19歲嫁給梅蘭芳,離開舞臺四年,早已斷絕了她的生活來源。對於離婚,她要求梅蘭芳賠償,但這讓梅蘭芳相當尷尬,因為她在美國期間損失了很多錢。在杜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梅蘭芳壹次性付給孟曉冬4萬元。從那以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聯系了。關於當時的錢數,除了上述的“贍養費說”,還有兩種說法。壹個是還債論——梅蘭芳訪美歸來後得知孟曉冬在天津欠債。雖然分手了,但還是給了她幾萬塊錢還債;壹個是對比——去美國前夕,梅蘭芳分別給了傅芝芳和孟曉冬幾萬塊錢。等他從大洋彼岸回來,發現孟曉東的錢已經花光了,而付誌芳除了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有很多錢。梅蘭芳突然意識到真正適合他家的是傅芝芳,於是和孟曉冬分手了。
1930年,與梅蘭芳分手後,孟曉冬絕食,病倒,避居金谷,甚至壹度在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隨後幾年,她堅決避免與梅蘭芳見面。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時,南北方名士雲集,但她無法回避,因為梅蘭芳在場。1947年9月,杜借六十大壽之機,以賑災為名發帖,邀請南北著名京劇演員來滬唱義演。梅萌是否同臺演出成了戲迷最關心的事情。上海中國大劇院的演出盛況空前。原計劃5天,後來延長到10天,票價甚至被炒到每張1000元。即便如此,劇院的兩邊還是非常擁擠,馬·厲安良不得不在過道上加把椅子來看戲。各界人士贈送的花籃長達1英裏,所有花籃價值高達1.2億(舊幣)。那些當年有幸在收音機上觀看和收聽的人,除了“這首歌只應天上有”的評論外,無話可說。其實梅蘭芳和孟曉冬同臺演出是很尷尬的。但最終,在杜的精心安排下,我們為各方避免了尷尬的壹幕:10天,話劇重復了五天——梅蘭芳唱了四大軸,孟曉冬唱了壹大軸,演了五場,又重復了壹遍。事後,據梅蘭芳的管家姚玉福說,孟曉冬表演了兩首《尋孤救孤》,梅先生在家聽了兩遍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