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語言特有的藝術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之壹。高州積極重視楹聯文化教育活動和文化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據了解,本市楹聯文化群眾基礎良好,人才輩出。2013年中國楹聯學會會員20人,廣東省楹聯學會會員32人,市級會員115人。在鄉鎮、街道、社區、機關、學校有16楹聯分會,有2000多名楹聯愛好者。開辟了高州壹中、高州三中等對聯教育基地。投入大量資金將高州仙臺寺打造成為楹聯文化符號工程;在瀛洲公園投資230萬元建設具有廉政教育功能的“尚義名區”聯簽工程。年節是高州地區乃至粵西地區最盛大的節日。在農村,它被稱為“年節大於春節”,也是茂名地區最具特色的節日。
光緒《高州縣誌·風俗》載:“十二月至二月(農歷二月),村民儺,沿門追鬼,唱地方歌,謂之年。”據了解,明清年表壹直記載在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流行的粵西地方誌中,壹度中斷。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年型格局逐漸恢復。
活動
1,“流浪神”活動
有彩旗、香爐、菩薩、道士、紙船、炮手、長號、嗩吶、羌、鑼鼓等。彩旗上寫著祝福、祈福等相關的文字。,有些還註明是誰捐贈的旗幟。彩旗隊主要由小朋友組成,最前面由壹個拿著橫幅的大人帶領,站在整個遊魂隊的最前面。有些地方還有“巡邏”“避讓”等標識。炮手沿路每隔壹段距離引爆壹個炮頭,響向天空。
2.文化表演
文藝演出的節目包括粵劇、電影、歌舞、木偶戲、采茶、雜技、魔術、醒獅、煙花等。其中,粵劇、木偶戲、采茶戲、雜技、魔術、醒獅表演從白天到晚上輪番上演;電影、歌舞、煙火表演壹般都是從晚上排到淩晨甚至通宵。燃放煙花壹般安排在晚飯後或晚上的7點至9點,或淩晨3點或4點,配合當時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進行燒船活動。
3.年度盛宴
高州地區把過年分為“年過”和“年過”兩個部分,宴在過年中也是很重要的。主要菜品有:水煮雞、炒粉、扁豆炒魷魚、梅菜紅燒肉、雞翅、紅燒魚、鮮蝦。有的地方壹年壹度的午餐都是素食,據說要等“休”拜完才能開齋,晚餐則是“飽餐壹頓”的時候。
皮影戲
高州木偶戲,又稱鬼戲,是高州民間藝人不斷吸收、轉化、發展而形成的壹種新劇種。高州木偶戲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百年木偶,時代新經典”,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註。2006年,高州木偶戲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州單偶曾赴法國、德國、香港、澳門等地演出,深受歡迎。
履行
木偶戲按人數可分為大、中、小班。大班十幾個人,中班幾個人,小班壹個人。小班壹人表演壹個節目,跳舞、唱歌、讀書、敲敲打打都是“壹腳踢”,什麽都可以。
在表演過程中,藝術家們表演木偶和用當地方言說唱。劇目服裝現代,表演通俗易懂,獨特新穎。
藝術
高州布袋戲的藝術價值主要是在保持傳統的同時融合了許多現代流派。高州布偶造型優美,故事優美,演繹清晰。
祭祀荔枝神
這個習俗在每年荔枝收獲的時候完成,通常是在農歷五月初五之後不久。祭祀荔枝神首先定壹個吉日,包括單戶和集體。單戶自做食物,添菜邀親友飲自釀荔枝酒,並帶祭品,尤其是荔枝酒到自種荔枝樹下祭拜。祭拜結束後,燃放鞭炮,鑼鼓喧天,表演儺舞。人們集體選擇壹棵產量高、“貢獻”最大的荔枝樹作為祭壇,八仙桌上擺著三樣祭品和各家各戶送來的荔枝酒,請大家告別南寨。晚上在荔枝園附近做木偶戲。這種習俗最早出現在根子,後來流傳到界首、泗水等地。
仙臺夫人的生日
農歷11月24日,每當高州城鄉有祠堂,節日前後幾天,都要舉行表演祭奠,特別是在馮憲生活過的地方,如兩德、長坡、東安等地。在長坡的董磊村,冼姓村民聚居在壹起,冼太太被稱為“奶奶”。過去,每當冼的生日,村民們總是準備祭祀儀式,敲鑼打鼓,到梁德(的家鄉)歡迎“祖母”回來慶祝節日。長坡老城是鮑鋒後裔的聚居地,那裏的仙臺廟到幾十裏外的董磊村迎接“仙臺廟”回到老城。而鄰近的化州,解放前,憲泰生日前幾天,到高州城迎接憲泰到化州,沿途各村都有“搶拜”的習慣。搶完拜,當晚還上演了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