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示例:
1.近日,人教社出版的中學教材決定減少魯迅作品,引來非議。關於中學課本中是否保留魯迅作品以及保留多少,歷來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相持不下。
對此妳有什麽看法?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短評論。
2.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逝世,享年98歲。從中央領導到普通百姓,都為這位德高望重、文筆好的學者默哀。各種媒體也大量報道。就壹個學者而言,這樣的規格和影響在新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僅僅是失去了壹個對中國和西方了如指掌的學者嗎?
對此妳怎麽看?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短評論。
3.2009年9月9日,恰逢“三九合壹”“天長地久”的幸福寓意,讓很多青年男女選擇在這個吉日喜結良緣,登記結婚,做個好兆頭,希望能為自己的婚姻生活開個好頭。中國人求吉兆的心理很普遍,比如手機號、車牌號選擇“8”字,樓層、房間號避免用“4”字;婚禮、葬禮、搬家、建房,壹定要選個好日子;生活中也有很多禁忌。
如何看待這樣的文化現象?請寫壹篇批判文章,說出妳的觀點,並說明理由。
評論的基本特征:
1,講究“及時性、針對性、準確性、合理性、思想性”。尤其要註意準確性和合理性。
2.從寫法上來說,可以分為實用和實用兩類。就事論事,就是根據事情本身的性質來評價得失。它不需要在材料外有太多的膨脹和延伸。主要是評論材料本身,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以事實為依據說理,是對所評價的事物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充分推理,闡明壹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事實的基礎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攪濁清氣”的寫作目的。
3.在命題上,是開放的,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
4.在審題構思中,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構成因素,然後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進行構思。
書寫模式:
(壹)引用材料(選擇正確的起點,簡明扼要,1自然段,約100字)
(2)分析材料(註意層次,邏輯關系要清晰,2-3個自然段,400字左右)
(3)聯系實際講真話(收集典型論據,適當發揮,200字左右)
(4)結論(約100字)
“時評”也屬於議論文,所以寫時評的基本思路和壹般議論文基本相同。其基本思想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開盤報價材料的新聞報道內容。簡介
2.分析報告的內容作為過渡。(點)省略
3.多角度分析新聞,或解釋其意義,或分析其謬誤。(討論)細節
4.接觸社會現實中的類似現象,探究現象背後的根源。(聯合)細節
5.最後,從多個層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結論)細節
即:引言-要點-討論-連接-結論
寫評論的四個要求:
1.選擇適當的當前新聞。
2.識別與眾不同的原創觀點
3.收集典型有力的論據
4.使用嚴謹有趣的語言
閱讀下面的單詞,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陳小姐帶著在BB車上睡覺的1歲的孩子坐公交。司機讓陳小姐把BB車折疊好放好,否則要交1元的行李費。陳小姐說,如果把車折疊起來,會吵醒孩子,而且車上沒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裏很危險。她認為司機的要求很不合理,堅決拒絕支付1元錢,而司機拒絕開車。為了這1元錢,陳小姐和司機對峙了幾個小時,期間陳小姐多次報警,警察兩次報警,車上幾十人被迫轉移。最後,在民警的勸說下,陳小姐坐警車回家了。
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反響,眾說紛紜。
要求:選擇壹個角度構思作文,獨立確定概念,確定風格,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意義,不要抄襲,也不要照搬。
示例文本
學會寬容和體貼
因為壹輛BB車,司機和女乘客“對峙”數小時;因為壹輛BB車,警察兩次出警;因為壹輛BB車,幾十名乘客被迫換乘。這也許只是茫茫社會中的壹件小事,卻充滿了諷刺和尷尬。(引用材料)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司機體諒年輕的媽媽,讓她把BB車停在車的角落,只要車上任何壹個乘客都能體諒司機的顧慮,把座位讓給想抱寶寶的媽媽,幫她把BB車疊好。但那天在車廂裏,卻沒有這樣的包容和理解,於是發生了可笑又可悲的壹幕。(根據材料的具體分析指出論點)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壹員,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與人相處,與人打交道。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與他人產生摩擦和糾紛,但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他人的難處,多為他人著想,也許這個社會的很多戰爭都可以化為友誼,也許和諧社會就不會離我們那麽遠了。(過渡到現實生活)
但是,在這個自我利益至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漠的社會,有多少人能放下自己的利益先去理解別人,又有誰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包容別人呢?城管為了嚴格執法,強行扣留了小販的貨物。小販為了對抗城管,不惜砸貨,甚至不惜冒死;為了盡快收回土地,房地產開發商野蠻強拆居民房屋;為了爭取更多的補償,居民願意堅守崗位,做“釘子戶”;農民為了去除惡臭焚燒鄰居的豬圈,學生為了壹時的憤怒用鋼筆捅同學,鄰居為了翻墻互相咒罵...我們都忘記了“退壹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了嗎?難道我們都忘記了“和為貴”的含義了嗎?(與生命現象有關的否定論點)
但壹定要記住藺相如對廉頗對自己不滿的理解和處處遷就。最後以國事為重,隱忍同僚的品質讓廉頗自憐自艾,負荊請罪。我們壹定還記得壹個讀書人的故事,他在蓋房子的時候,告訴家人要給鄰居留幾米的巷子,結果鄰居也給他們留了巷子。這其實是我們都想要的結局,少壹點吵架,多壹點包容,少壹點沖突,多壹點和諧。這個結局需要大家的努力。(與生命現象有關的正面論證)
放下自己煩躁、功利、自私的心,多體諒別人。也許他們也體諒妳的難處,包容妳的錯誤。用包容的心照亮社會的每壹個角落,用體貼化解每壹場戰爭。(總結、要點、扣分)
閱讀下面的課文,根據需要寫出結構模式。
5438年6月+2008年2月,天地壹公司與35名研究生正式簽訂工作協議。養豬、賣肉、擦鞋、足底按摩、做保姆,是浪費人才還是改變大學生擇業觀念的體現?對此,各方說法不壹。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賣豬肉合理但不合理。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的嚴峻形勢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從事這些與專業無關的簡單工作是“不合理”的。資料顯示,國家每年培養壹個大學生花費約1.3 ~ 1.5萬元,每個家庭花費更多。如果只能賣豬肉,那麽投入的教育資源就是巨大的浪費。
但不少簽約研究生表示,“不管什麽行業,都要從基層做起。”而且三天實習下來,他們說:“賣豬肉其實很有技術含量,切豬肉能影響20%的利潤。”
針對2009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困境,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說:“其實我年輕的時候什麽都幹過,砌墻,當水工。”他還反復強調,能充分發揮自己長處的職業才是好職業,只有轉變擇業觀念,才能解決困局。
材料中心事件概述:
引言:思考、挖掘並找到正確的切入點
1.關註時事題材
2.抓住事件本身的焦點。
(與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沖突或壹致,與社會文化傳統、文明禮儀的沖突或壹致,與傳統道德底線的沖突或壹致等。).)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
分析出土物的內容,明確概念角度:
①大學畢業生要轉變就業思維。要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積累經驗,鍛煉自己。“勞動不分高低貴賤。”金子總會發光。大學生畢業後選擇養豬、賣肉、擦鞋、足底按摩作為職業,實際上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
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只好選擇養豬、賣肉、擦鞋、足療等技術含量不大的工作,浪費國家教育資源和人民稅收,增加老百姓經濟負擔,也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所有的畢業生都去賣豬肉,如果所有的專業人士都要從事技術含量很少的工作,那我們的高等教育豈不是很失敗?高等教育急需改革。
從對(贊成)和錯(反對)的角度來看
閱讀下面的課文,根據需要寫出結構模式。
住在長沙的韓女士被醫生建議服用蘆筍片,這是壹種化療後的癌癥輔助藥物。湘雅二院這個蘆筍片的價格是213元。經詢問,韓女士發現,其實每瓶蘆筍片只要30元。
醫院負責藥品采購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的藥品價格都是經過湖南省物價部門批準的,按規定采取招標采購。記者查詢2010湖南省藥品集中采購招標指導價,發現蘆筍片的指導價為136元。湘雅二院實際加價率為56%,遠超國家標準15%。
記者從藥廠獲得的銷售清單顯示,蘆筍片從藥廠銷售到醫院,價格從三四十元漲到136元。蘆筍片入庫價才15.5元。也就是說,醫院價是批發價的7倍,出廠價的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