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奇特動物,是吉祥幸福的象征。麒麟,明代民間舞蹈,形似龍頭、鹿身、馬蹄、牛尾、狼額,身披彩鱗。表演用的獨角獸從頭到腳4米,最高5米。它高大雄偉,舞動威武,吞長虹。每只獨角獸由兩個年輕力壯的男孩表演,他們壹前壹後共同完成表演。前者腰間挎著獨角獸頭騎著獨角獸,後者在裏面表演尾巴表演。麒麟,壹紅壹綠,代表壹雌壹雄,成對出現。黃金情侶坐在上面,演員踩著壹米多高的高蹺,背著50公斤的道具,完成閃轉騰挪等壹系列動作。表演技巧要求高,難度大。許多麒麟在鑼、鼓、樂的伴奏下壹起起舞,表演場面雄偉壯觀。20分鐘完成整個套路的表演。
10人以上跳麒麟可以進行套路表演。表演套路有沙仙打麒麟和沙仙練麒麟,四八拳(南拳派中的十字門),徒手對抗白刃和各種兵器的武術表演。是集韻文對聯、人聲鼓點、美術、武術於壹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壹只麒麟獅子唱道:
問:獅子興旺發達。妳有多少條龍?
答:獅子興旺,龍興旺。我今天有九條龍。
問:獅子來跳舞,誰帶妳下山?
答:獅子來舞,神仙帶我下山。
麒麟舞開始,隨著鼓手的大喝,鼓聲和嗩吶聲四起。十多只獨角獸圍成壹個圓圈,左右擺動著腦袋,大頭娃娃從中跑過,手裏拿著紅布或綠枝,或站、或蹲、或向前看,逗弄著獨角獸。麒麟的樣子各不相同,有的開心,有的生氣,有的在空中翺翔,有的在地上爬行。整套麒麟舞將武術融入到充滿生活氣息的完整套路中,可以即興發揮,幽默風趣,尤其是用大頭木偶表演獨角獸,融入到生活的搞笑細節中,客觀上讓嘉賓捧腹大笑。道具制作
麒麟的傳統裝幀方法是用竹木做骨架,用紙糊上,再用毛筆畫出鮮艷的鱗片。做出來的麒麟容易損壞。後來,民間藝人改進了工藝。竹木做好骨架後,用彩絲和鐳射紙做成鱗片的碎片,縫在麒麟的絲衣上,用油彩畫出頭部、牙齒等部位。用這種方法制作的麒麟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經久耐用。
麒麟是手工制作的。做成之後,還要選擇黃道吉日,在山中畫龍點睛,使之有靈氣。麒麟頭風格各異,有鴿獅、鬥牛獅、扁鼻獅、大頭獅,其中“鴿獅”最重。麒麟頭(白鴿獅)直徑50厘米,高38厘米,重2.5 ~ 6公斤。白鴿的獅頭是用糯米糊做的,其他獨角獸的頭是用老黃竹做的。麒麟(白鴿獅)至少有3.2米長,2米寬。麒麟頭(白鴿獅)繪有義龍兩鳳壹八卦的圖案,以及各種吉祥飾品。頭和身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幾個大字,寓意“龍風吉祥,辟邪,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