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黃大仙區因區內著名的黃大仙祠而得名,位於九龍半島東北部。黃大仙祠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地方。它創建於公元1921年。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管理,現在是壹座金碧輝煌、建築宏偉的中國道教宮觀。
多年前,這壹帶主要是農村,人口稀少,居民多為番禺人和客家人。到1937年,這個地區被定義為新九龍的壹部分。自1940年代後期,隨著內地難民的湧入,該地區開始出現許多寮屋居民。這個地區的公共住房發展始於1957年,當時在老虎巖(即樂富)建造了第壹座壹類搬遷樓。多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和舊屋的重建,該區已煥然壹新。
黃大仙區以公屋為特色。目前,全港86.2%的人口居住在租住公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及夾心階層住屋。其余13.8%的人口居住在各種類型的私人住宅中。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鉆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及竹園村。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
鉆石山
鉆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壹,附近地區也叫鉆石山。鉆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住宅區。
慈雲山
位於香港黃大仙區的慈雲山,曾經是青少年問題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就是在這樣壹個老區,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知名青年小團體“慈雲山十三太保”。隨著當地人口的增長和舊區的重建,目前不再有少年問題,但看起來煥然壹新。2000年,特區政府大力投資的學校村之壹就位於這壹帶。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的最高峰慈雲山的山腰上。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的主要山峰之壹。
慈雲山建於1960年代,共有60幢樓宇,為方便管理,其後分為慈民、慈愛、慈樂、慈正及慈安。
慈雲山可以說是香港最大的公共屋,座位數最多的是編號為66座的,也就是慈民的分體式民君樓。這棟樓有十六層,從二樓到十六樓,每層提供壹百多個出租單元。
樂福
樂富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北部,屬於新九龍黃大仙區,獅子山腳下。樂福過去被稱為老虎巖。現在人們通常把它的北橫頭看作樂府的壹部分。
樂富位於九龍城北部,九龍塘以東。樂府村是整個地區的中心,北面有壹個橫頭村。
新浦港
新蒲崗是壹個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舊區。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住宅樓。過去,這個地區是壹個工業區。
2自然地理
編輯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東北部,占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和大老山為界;飛鵝山以東;南至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臨聯合道和獅子山隧道,是香港唯壹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多年前,這壹帶主要是農村,人口稀少,居民多為番禺人和客家人。到1937年,這個地區被定義為新九龍的壹部分。自1940年代後期,隨著內地難民的湧入,該地區開始出現許多寮屋居民。該地區的公共住房發展始於1957年,當時在老虎巖(後來改建為樂富)建造了第壹座第壹類搬遷建築。多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和舊屋的重建,該區已煥然壹新。
黃大仙區北面以獅子山和大老山為界;飛鵝山以東;南至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臨聯合道和獅子山隧道,是香港唯壹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鉆石山
鉆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壹,附近地區也叫鉆石山。鉆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住宅區。
慈雲山
位於香港黃大仙區的慈雲山,曾經是青少年問題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就是在這樣壹個老區,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知名青年小團體“慈雲山十三太保”。隨著當地人口的增長和舊區的重建,目前不再有少年問題,但看起來煥然壹新。2000年,特區政府大力投資的學校村之壹就位於這壹帶。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的最高峰慈雲山的山腰上。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的主要山峰之壹。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但幾乎半年都是溫帶氣候。
春季(3月至5月中旬):天氣較溫暖和潮濕,毛毛經常有霧和雨。平均氣溫23攝氏度,濕度82%。
夏季(5月至9月中旬):盛夏之後是臺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濕。下午氣溫可升至31度以上,偶有陣雨和雷陣雨,平均氣溫28度,濕度80%。
秋季(12年9月下旬至2月下旬):天氣晴朗,涼爽幹燥,是到港的旺季。平均溫度為23度,濕度為72%。
冬季(65438+2月中旬到2月下旬):天氣最涼爽幹燥,偶爾會有寒流從北方內陸吹來,那時氣溫可能會降到八度以下。至於冬天,平均溫度為17度,濕度為72%。
3歷史演變
編輯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區內有壹座紅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充滿信義,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石灣,樂府原名老虎巖。因為原來的名字很醜,所以提煉成了現有的名字。
鉆石山,原為石礦,意為從山中挖出石頭。殖民政府在把這個地方翻譯成英文的時候,把鉆石/石頭山誤解為鉆石/山,命名為鉆石山。
多年前,黃大仙區主要是農村,人口稀少,居民多為番禺人和客家人。到1937年,這個地區被定義為新九龍的壹部分。自1940年代後期,隨著內地難民的湧入,該地區開始出現許多寮屋居民。
黃大仙區的公共房屋發展始於1957年,當時在老虎巖(後改建為樂富)興建了第壹座I型搬遷樓。多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和舊屋的重建,該區已煥然壹新。
4人口和國籍
編輯
黃大仙區是香港18個行政區之壹。它是以這個地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的。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經從壹個單純的鄉郊地區,變成壹個以公屋為主,人口約44萬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