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黃芽的茶名

黃芽的茶名

產於四川省名山縣蒙頂山區。蒙山黃芽加工工藝及茶制品:采用每年清明節前采集的鱗片圓肥單芽為原料,經過壹次殺青、雙色黃、壹次疊放、三鍋、二烤等生產工藝,茶芽均勻、平直、色澤黃、毛飽滿;湯色黃澄澄,香甜嫩滑,清甜爽口;葉底的整個芽是淡黃色的。是黃芽茶中的極品。

蒙山茶的種植始於西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唐元和八年(813),李繼孚撰《元和郡圖》,上面寫著:“鹽道郡蒙山,在郡南。

十裏,今蜀中每年貢茶最佳。“每年清明節前,名山縣令擇吉日,沐浴祭拜,身著朝服登山。

請山上寺廟裏的主持和尚燒香祈福,開放茶園。在“禦茶園”(夏歷天數)采摘360片茶葉,炒成茶,存入兩個銀瓶中,送往京都供天皇祭祖。同時,在蒙山的上清峰、甘露峰、玉女山、井泉峰、焦玲峰采摘“番中”茶,揉成團,裝於18錫瓶中,伴以進京貢品,稱為伴茶。這正如壹首詩所言:“香葉輕如羅,自唐入貢天府。”蒙頂茶每年都作為貢品獻給皇室,壹直到清朝末年,持續了1100多年。新中國成立後,(1959)蒙頂茶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壹。霍山黃芽是名茶,產於安徽省霍山縣。其品質特點是:形直微展,開花均勻,形似雀舌,淡綠,香味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清亮黃,葉色明黃,故稱“霍山黃芽”。司馬遷《史記》記載:“壽春山(霍山曾屬壽州,故稱壽春山)有黃芽,可煮可飲,久而不朽。”唐代李肇《國史補》將黃芽列為14目著名貢茶之壹。從唐代到清代,霍山黃芽世代被列為貢茶。霍山茶場開於宋代,茶葉主要分布在蘇州、揚州、山西、山東、河南、東北等地。明朝萬歷年間,霍山縣令王丕翁《黃芽焙茶》詩說:“露芽疏花,即防老葉忙。烽火山窗下,每年春來壹郡。”1915年,霍山黃芽榮獲巴拿馬世博會金獎。1999,霍山黃芽獲全國“中國茶杯”名茶評比壹等獎。目前,霍山黃芽已被列為中國名茶之壹,“金葉黃芽”與黃山、黃梅戲並稱“安徽三黃”。霍山黃牙之所以出名,根本原因在於它的內在本質。其茶香及其主要生化成分非常豐富。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霍山黃芽中含有46種香氣成分,其中香葉醇的含量是普通名茶的5倍。同時,霍山黃芽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雖然不能“長生不老”,但長期飲用霍山黃芽確實有助於延年益壽,有益健康。霍山黃芽的優良品質,得益於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良的茶樹品種。霍山黃芽主要產於本縣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區。

霍山黃芽的加工工藝繁復,是國家物質文化遺產。安徽綠力生態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結合家傳秘方,重現千年霍山黃芽,現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霍山黃芽傳統工藝傳承人。公司的“清明”黃芽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榮譽。

據史料記載,霍山黃芽起源於唐朝以前。唐《國史補》將壽州霍山黃芽列為名茶之壹,有十四項貢品。

霍山黃芽是唐代的壹種餅茶,唐傅山辦理金錄:壽州有壹小群霍山,可能是模仿壹小塊龍芽作為貢品,數量很少。古有霍山黃芽取壹旗壹炮之說,古人形容為壹枚釘子,其葉柔如蟬,是壹種不受壓力的散茶。

霍山黃芽從明朝開始就被列為貢品。六安府誌:明代霍山縣配制六安貢茶,原茶200袋,霍山茶175袋。《霍山縣誌》中記載的人曹虎在《黃芽茶筆記》中說:我發現我們官府的貢茶年齡只有20斤,先賢自祖以來互承不足...寧府鄭德十年貢品(1515)拿了芽茶1200斤,上等茶6000斤,不知道朝廷幾何...壹斤芽茶賣壹兩銀子,還是壹個恐懼。

清乾隆四十壹(6-2)《霍山縣誌》貢茶產地載:六安茶產於六安、霍山,亦以六安命名。霍魏堅郡早已收到了它的貢品。天啟以六安村命名(本村真名六萬,誤稱六安)。古霍伊山六面環山,既寬闊又寬敞(茶葉產量其實浮在霍爾公,不是縣)...東山是最早產茶的地方,東山屬於州。每年政府推薦新縣貢品,費率是全體市民在雨前到縣城去賣;霍禪得知離開西南,但雨後天色已晚,不能不去朝貢,所以茶的專名是六安,也是紀錄片。今天為了對它的位置做壹個詳細的描述,這壹把火被六大看得更清楚了。東山...貢茶89年(東山25縣,如雨兒街、單家廟、山龍寺、東西溪等。21).據《霍山縣誌》記載,光緒年間,南鄉多霧(即五米澗),瓜龍澗山出產的產品最為精細,價格是各鄉的兩倍。霍山黃筍壹度失傳。自1971開始挖掘、開發、復產。4月27日至4月30日,1972,縣茶辦從農業局茶廠、壩上茶站派出三名茶葉技術人員,在五米澗與三名70-80歲的茶農炒黃芽茶,計14kg茶樣,立即用白鐵桶包裝,上報國務院鑒定。次年,縣土產公司又設三處,正式生產黃芽,以金子山為主。幾年來,評室的老茶老師負責技術指導。另外兩個地方是五米澗和金竹坪。此後,經過大化坪區農技站和茶葉站技術人員的反復切割和實驗改進,黃芽茶采收技術得到完善,質量規格趨於固定。黃芽茶收購量1973 178斤,1980 644斤,1985多渠道收購量飆升至3700斤,每斤茶葉價格8.50元。

霍山黃芽的炒制技術沒有記載。據老農口中說金雞山、五米澗做了幾十年的黃芽,解放前為山東商人生產米茶,采摘嬌嫩的芽葉。油炸技術類似於今天。

今天的霍山黃芽散茶也叫芽茶。采挖期壹般在谷雨前後兩三天采摘壹芽壹葉,直到壹芽二葉開始顯現。其炒制工藝分為炒茶(殺青、定型)、初烘(攤青)、大火(攤青)、復火等工序。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霍山黃芽每年都會專門進貢中央國家機關辦公用茶。1990年獲商務部農副產品質量獎,1993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抱娃示鐘”黃芽貢茶的傳說

公元641年,唐太宗的女兒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幹布。據《西藏日記》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的大量物品包括壽州茶和茶籽。

據唐翰林學士李肇所撰《唐史補》載:“常祿之臣西番,在沏茶之記中,贊普問:這是什麽?魯公曰:所謂茶,解煩解渴。贊普說:我這裏也有。然後命其指:今壽州人(今安徽霍山),今潭湖人(今湖南嶽陽)。”據《唐史補》記載,唐代貢茶有十余類,霍山黃芽位列前六。

民國四年《霍山縣誌》記載,1915年,霍山“包重耳秀”黃崖茶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

是什麽原因導致霍山的茶葉流播西域?是誰制作了霍山黃芽,成為唐代貢茶?“寶重耳秀”黃芽茶為什麽能在世博會上獲獎?故事要從唐太宗李世民的禦妹·李翠蓮說起。

據說唐太宗即位後,改貞觀。當時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四面朝貢,四海成臣民,後來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禦妹的於震公主李翠蓮出生在皇室家庭。她從小淡泊名利,尊佛修善,經常出現在北京的寺廟和廟宇中。妳雖是公主,卻有萬千經典,壹切皆不可能;佛名不朽,萬物不滅。在西域為玄奘大師舉行的送別儀式上,李翠蓮碰巧遇到了壹位在霍山南嶽寺遊歷的僧人。看到李翠蓮仁慈的臉和奇怪的骨頭,和尚對李翠蓮說:“公主出生在壹個富有的家庭,有同情心。她年輕時就嫁給了佛祖,這是非常難得的。她若能在東南出家,將來必有正果。”聽了和尚的話,李翠蓮更加堅定了出家的決心。於是,在秋天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她悄悄離開京城,壹路來到霍山。在霍山縣令和南嶽和尚的幫助下,她去了龍尖上的壹個寺廟理發,當上了方丈。

由於規模小且年久失修,李翠蓮決定修復並擴建這座寺廟。這樣,擴建後的寺廟有前殿、中殿、後殿,東、中、西兩翼幾十間房屋,四周有院墻,分東、南、西、北門。墻壁全部用石頭砌成,風格獨特,氣勢宏偉。由於寺廟建在壹座有龍尖的山頂上,那裏松柏繁茂,山石嶙峋,泉水終日白雲朵朵,建廟時,李翠蓮興高采烈地寫下了“萬裏晴空,太陽近在咫尺,壹座寺廟高踞雲端”的對聯,貼在廟門兩側的門框上。因為對聯“白雲寺”,

李翠蓮已經在白雲寺修行好幾年了。雖然她在北京時不吃肉,但她喜歡喝茶。小小年紀,幾乎喝遍了中國所有的名茶。霍山是著名的黃芽茶之鄉。每年春天,姑娘媳婦們上山采茶,男人們在家忙著焙黃芽茶。此時的霍山城鄉真的是“每壹個篝火山的窗下,每壹個春天都來壹個縣城。”在念經弘法的同時,李翠蓮還帶領仲尼與當地茶農聚會泡茶,樂此不疲。采茶制茶之初,李翠蓮走訪當地茶農,虛心詢問采茶制茶經驗。晚上,李翠蓮在燈下仔細研讀陸羽的茶經。幾年後,李翠蓮終於悟出了制茶的真諦,總結出了壹整套采茶方法和加工工藝。她生產的茶葉香氣獨特,受到當地茶農的贊賞,經常就制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向她請教。壹天,壹個農婦拿著壹包自制的生茶,讓李翠蓮嘗壹嘗。李翠蓮品嘗後非常驚訝。雖然這茶制作粗糙,但質量很好。問農婦這茶是哪裏產的。農婦回答說,這茶產於包爾峰(霍山孫鄉金竹坪附近)。李翠蓮又問,什麽是寶兒峰,在哪裏。農婦回答,說起寶兒峰,有壹個神奇的傳說。

茶農諺語

清秀秀在娘家,黃皮黃骨去婆家——形容霍山黃芽。

  • 上一篇:公歷2023生肖吉日查詢6月
  • 下一篇:生肖吉日2065 438+2009年9月22日公歷查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