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原的基本情況——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中原是中國歷史上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其範圍從古至今變化很大。“中原”壹詞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被當時的人用在口語中,但它最初的意思是“平原”或“原野”。如《詩經·瀟雅·吉日》雲:“望中原,有洞也。”《詩經·瀟雅小灣》雲:“中原有鈸,庶人采之。”上面詩中提到“中原”二字,毛詩註:“中原,原在中國也。”鄭玄寫道:“霍生於原。”顯然,所謂“中原”其實指的是平原或原野,而不是地域。只是到了春秋晚期,中原才演變成壹個地域概念。《左傳·Xi公二十三年》記載:“晉楚治軍,相約中原。”《孫子兵法·戰記》也記載:“力廢,中原空。”甚至後來諸葛亮的《出師表》:“三軍授之,中原定於北。”《北史任城王成傳》說:“因此規模,照耀中原。”明朝永樂十四年:“付偉京,中原之南。”上述五個文件中的“中原”已不再指平原或元野,而是指黃河中下遊平原,區別於邊區。當然,中原的地理範圍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逐漸變化的。春秋至漢代,中原主要指黃土高原東部和華北平原中部。從唐代開始,中原的範圍擴大到整個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到南宋才包括長江中下遊的大部分地區。黃土高原大致的地理範圍是,西起祁連山東端,西至太行山,北沿長城與蒙古高原相連(黃土高原與蒙古高原的高度相同:海拔約1000米,但氣候、土壤、降雨量差異較大),南至秦嶺,面積約50萬平方公裏。華北平原的地理條件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相似。大部分地區海拔低於50米。地勢非常平坦,交通也相當便利。範圍北起北京、天津,南至長江流域(包括湖南中部、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區),西至太行山,西至巫山,東至大海。總面積654.38+0萬平方公裏。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基本上都位於中國暖溫帶氣候區(年積溫為3400-4500℃)。在現代,年降雨量基本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濕潤地區),其農作物壹年三熟或壹年兩熟。長江中下遊平原屬於中國亞熱帶氣候區(年積溫4500-8000℃),現代年降雨量基本在800mm以上(屬於濕潤區),其農作物壹年收獲兩到三次。
上一篇: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想知道從癸卯年開始選擇基準日的要求嗎?下一篇:丙寅的女兒適合嫁黃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