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幕:
先發《棗紅》,再發《尚虹》
在三亞,臘月二十九是送“棗紅”的日子。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用竹枝當掃帚打掃房子的前後,香爐也要清洗幹凈,換上新的骨灰。到了晚上,人們會點上香燭,擺上酒和水果作為祭品,為“造公”送行。意思是掃除壹切不吉利不幹凈不新鮮的東西。
此外,這壹天,三亞人開始“走紅”,貼春聯、紅紙、門神。所有家庭都應該在家裏的家具、果樹甚至汽車上貼上“吉利”紅紙,以示好運。當然這些事情都是男人做的,不允許女人動手。壹切準備就緒後,我就等著快樂的除夕了。
第二幕:
除夕做紅糖年糕。
在海南很多市縣都有在除夕前做紅糖年糕的習俗,三亞也不例外,但是三亞的紅糖年糕可以說是眾多年糕中的壹絕。不僅做工精細精致,味道也很獨特。
三亞紅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首先,將糯米粉放入盆中與水混合,然後將細分的紅糖混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並劇烈攪拌,直到混合物變成均勻的糊狀。但是三亞年糕最大的特點就是攪拌的時候,壹些椰子粉,花生等。然後在鍋裏蒸幾個小時。蒸出來的年糕很有彈性,顏色是醬紅色,吃起來像軟糖,口感極佳。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吃年糕不用等到大年三十了。只要妳願意,妳可以隨時在市場上買到它們。盡管如此,在中國新年期間,許多三亞人會自己制作年糕,感受新年的氣氛。
第三幕:
全家老少聚在壹起“守歲”
以前不管錢有多難,很多人在臘月三十,就算是借了錢,借了米,也會殺雞鴨。香爐前的八仙桌上擺了七碗紅燒肉、豬蹄、葷菜、素菜、香蕉、橘子,祭祖。祭祖儀式結束後,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跑去放鞭炮。
必須記住,放在八仙餐桌上的食物必須冷卻後才能拿下來,然後全家人會聚在壹起吃年夜飯。雞鴨是免不了的,但今年不是好年景,餐桌上也有“三鮮”(鮮魚、鮮肉、鮮果)。
年夜飯後,男女老少都要洗澡,穿上新衣服慶祝新年,意思是送舊迎新。那天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喝茶吃糖,聊“守歲”,壹直守到半夜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客廳及所有房間也點上油燈,俗稱“點燈”,意為“增添財運”。從除夕開始,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壹直持續到大年三十的第三天黎明,預示著來年吉祥、平安、昌盛。
第四幕:
元旦不要吃醋。
元旦是壹年中最重要的壹天。壹大早要先喝壹碗白糖茶,加兩顆紅棗,寓意甜、美、旺。然後將“三鮮”(鮮魚、鮮肉、鮮果)擺上餐桌,祭祖。
而且元旦也是最忌諱的,所以很多人壹般不出門,都待在家裏。首先妳不能提水,所以除夕夜要把水箱灌滿,但是現在家家戶戶都用自來水了,就沒有這個顧忌了。第二,不能掃地,即使鞭炮紙屑、果殼屑撒了壹地,也不能掃。如果被掃了,就說“財神”被掃了。特別是不要罵對方,不要打架,不要摔餐具,意思是要和氣,見面要恭喜對方,恭喜對方發財。最忌諱說不吉利的話。
大年初三,是“送窮”的日子。在這壹天,每家每戶都清理垃圾,這意味著“由窮變富”。這壹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嘴”。所以這壹天壹般不會有親戚朋友來拜訪。專門為年夜飯做的雞鴨,吃之前會放在油炸鍋裏炸壹下,表示去年到今年還有剩余,也表示壹年過去了。壹般初壹到初五不出去買菜。初二到初六,妳可以拜訪家人,給長輩、親戚或朋友拜年。壹般禮物裏都有橙子或者橙葉,表示妳的好運。
第五幕:
小孩子過年壹定要買鞭炮。
在三亞,大年初二是已婚婦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這壹天,除非他們在省外結婚,回不來了,否則丈夫必須帶著禮物,陪著妻兒回父母家。妳帶的禮物都是休閑的,比如滋補品、零食、特產等。,但壹定不能錯過壹個不可或缺的禮物——鞭炮。
這壹天,家裏的其他人(尤其是長輩)都要呆在家裏接受祝賀。我的公公婆婆要準備壹頓豐盛的大餐。到了外門後,女婿把鞭炮交給其他親戚,鞭炮放完後就可以進去給老人和其他親戚拜年了。據介紹,多年來,帶鞭炮出國拜年是三亞不變的習俗。這不僅是禮貌的需要,也是對長輩和其他親屬的祝福。甚至有人認為鞭炮放得越久,祝福就越多。所以很多女婿回家都會買很多鞭炮。
下午女兒女婿走的時候,公公婆婆會給她用紅紙包著的糖果和年糕“問候”。縱觀老三屆人過年的民俗活動,無論是送竈、迎神、祭祖、吃年夜飯、給壓歲錢,還是拜年,都表現了人們祈求吉祥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體現了當地獨特的民族節日文化。
彜家,又稱彜人、彜家、彜家等。,是古代中國南方的水上居民。據說是因為他們長年以船為家,像浮在鹽水上的雞蛋而得名。在海南的家屬主要集中在海口海甸港、陵水新村港、長江尾、海南海、保平港和三亞王樓港。65438年10月30日上午,南方都市報記者來到三亞市南邊海,尋找住在那裏的家屬。記者看到,如今彜族家庭的生活習俗已基本與岸上漢族同化,過年也不例外。很多人信基督教,但是在傳統的春節,也要剪新衣服,買年貨過年。信奉道教和佛教的人,要在居住的船上燒香點燭,拜天地祭祖。
彜家過年最大的習俗是“討飯”。正月初壹晚上,岸上家家戶戶都準備了齋戒,等著第二天送給正月初二、初三來唱詩《乞食》的人,他們三五成群上岸,挨家挨戶唱詩《乞食》。這兩天,討飯的男女都穿著新衣服,手裏拿著紅花和竹籃。他們的舉止彬彬有禮,聲音委婉,言語吉祥。
然而,如今,年輕的家庭成員“討飯”的習俗已逐漸消失。所以每年“討飯”的都是老人,沒有往常的熱鬧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