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又稱謝棗、棗棗節、棗王節、棗棗節。
擴展數據:
日期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在臘月23日或24日或25日。民俗專家說,古代有“三官三民四船五人”的傳統,也就是說,官的小年是農歷二十三,民的家是農歷二十四,宅船是農歷二十五。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熱鬧程度僅次於春節。中國北方把臘月二十三叫做“小年”,意思是壹年的結束。在南方,臘月壹般是小年。這個關於小年的時間差,可能與過去的“三官三民四僧五僧”有關,也就是說,凡是有秀才以上名聲的人,都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老百姓是二十四,和尚和尚是二十五。小年吃什麽?古語有雲:“二十三,香瓜發粘,後廚之主上天堂。”
小年,即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拜竈神的節日。農歷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有兩個活動:掃墓拜年和祭竈。此外,還有吃竈糖的習俗。有些地方還吃火燒、糖餅、油餅、豆腐湯。
早在宋代就有臘月過小年的記載,但當時小年分為兩天。所以臘月二十四小年的習俗歷史更悠久。到了清朝,事情就變了。清朝皇帝在臘月二十三開始在坤寧宮祭神。為了省錢,皇帝還供奉竈神。後來皇室和貝勒也紛紛效仿,在臘月二十三祭竈。從此,官民之間就有了不同的小年過不同的日子。
在祭竈節,人們講究吃餃子,意思是“看掉餃子的迎風面”。山區多吃餅和蕎面。在晉東南,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說:“二十三,不吃炒,除夕之夜——壹鍋端倒。”人們喜歡把炸好的玉米用麥芽糖粘合,冷凍成塊,吃起來又脆又甜。
據民間傳說,廚神大師曾專門指責人類作惡。壹旦被指控,重罪的壽命會縮短300天,輕罪的壽命會縮短100天。在《泰商感應》中,也有“司命以重,其紀以奪”的描述。四明指竈王,計百日,吉指十二年。在這裏,重罪處罰增加到12年的生命損失。所以在給竈竈獻祭的時候,要對竈竈做點什麽,要求它慷慨。
在山西北部,有壹首民歌“臘月二十三,趙君爺爺,妳上了天堂,嘴裏吃了壹個糖果盤,在玉帝面前沒說話。妳回我們家過年,有飯吃,有面吃,有衣穿”,表現了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