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西式情人節,恰逢春節,格外喜慶。不過,也許中國人再也不用覺得本土節日不如外國節日了,因為中國人在對待情感的態度上已經越來越喜歡傳統的方式了。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婚禮舉行,甚至形成壹個產業就是壹例。
不久前,在北京的北海公園,出現了吹打遊行,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這是壹場老北京的傳統婚禮,由北京民俗大師任平春先生親自策劃並主持。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壹次通過皇家園林舉辦民間婚禮。這種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轎子婚禮,幾乎同時出現在中國的南北。是什麽魅力讓傳統婚俗在中國重新煥發光彩?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親身體驗了壹場中國傳統婚禮,來揭示它的魅力。
我國傳統的婚禮總是用大紅色來烘托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順成為婚禮的主旋律。俗話說,“禮、樂、唱”,幾乎婚禮中的每壹個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
對紅色的喜愛源於對太陽神的崇拜。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紅色”是幸福、成功、吉祥、忠誠和繁榮的象征。這源於古代對太陽神的崇拜。傳統婚禮,貼紅色喜字,新娘臉上蓋紅色蓋頭,新娘穿紅色外套,新郎胸前佩戴紅花。這些紅色的服裝不僅給婚禮帶來了節日的氣氛,也暗示著新婚夫婦的結婚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婚禮體現了天地之間的和諧。
著名民俗學家高偉認為,傳統婚姻的許多儀式反映了中國人向往“天地和諧”的哲學思想和人們祈求好運的文化心理。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婚姻不僅僅關系到婚姻雙方,而是關系到兩個家庭和整個社會。要通過壹系列儀式來體現婚姻的莊嚴性,喚起當事人、親友對婚姻本身的重視。背後隱藏著天地壹體的理念。
邀請親朋好友,證明婚姻本身是正規莊重的,不是隨便的,這是和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結合在壹起的。由於婚姻,兩家人形成了姻親關系。儀式可以體現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
儀式結束後,新娘新郎要把拜神的錢、糧、碑文放在錢糧盆裏,帶到院子裏焚燒。隨著火苗和紙灰的升起,此時鞭炮和鑼鼓齊鳴,表示已經得到了“上天”的認可。
中國人敬天,這和農業社會的生產水平有關。那時,我們必須以家庭為紐帶,形成與自然共存的原則。所以,只有天地壹體,關系和諧,人才能豐衣足食。
再比如,傳統婚禮有很多裝飾對象,還有語言禁忌,參與者的禁忌。和新娘壹樣,伴郎也不能是守寡的人。這並不是擔心“黴運”會像庸俗解釋中那樣影響新人,而是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守寡和孤獨恰恰表現出壹種不和諧和不完整,與儀式中祈求天地的初衷相違背。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禁忌。
傳統婚禮中使用的樂器也體現了“和”的思想和對“天”的重視。鑼、鼓、嗩吶、笙都是嘹亮的,婚禮上的音樂也不是文人自娛,而是表達人們的心聲,讓“天”大聲知道,體現婚姻本身的莊嚴。參與者可以在四面鑼鼓喧天中感受到靈魂的凈化。人活在天地之間,既要與天地和諧,也要與人和諧。中國人祈求好運是這種社會文化心理的反映。
禮儀習俗的文化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教授何在《文化與文明》中寫道,每種文化都可以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兩部分。顯性文化包括物質文化(或科學文化)、社會文化(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社會文化或制度文化是表達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文化,主要是為了維持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集體生活而創造的。精神文化是表達人與自身關系的文化,是人類為克服自身情感、心理和認知上的困難和挫折、憂慮和不安而創造的。隱性文化是隱藏在顯性文化背後的壹種結構或模式。符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達意義或信息的重要形式,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民族都有大量的符號,而這些符號通常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理解。例如,在漢族的傳統婚禮上,新娘通常會吃紅棗、花生、桂圓、瓜子等。這四種食物象征著“早生貴子”,這種象征意義只有漢族和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