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寺是蘇北著名的古寺,位於徐州雲龍山東麓,風景宜人。該寺由北魏大石佛所建,歷經千年火煉,現為蘇北最大的叢林。
雲龍山是中國五十大名山之壹,位於李三徐州以南。山有九段,蜿蜒如龍,綿延數裏。宋代大學者蘇東坡曾在《鶴亭碑》中描寫雲龍山:“春秋之交,草木皆有,秋冬多雪。”
雲龍山又稱石佛山。石佛是指山頂的石佛雕像,即北魏的大石佛。“身高三尺有余,左右護衛的小佛像,全是石頭做的。”
關於雲龍山石佛。據《周誌》記載:“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北魏拓跋燾率三十萬大軍侵宋,駐守雲龍山、洗馬臺,攻彭城三個月。他的士兵是自由的,他們用武器在懸崖上鑿,但只刻了壹個佛頭,就耳朵來說是大的,就法律來說是莊嚴的。”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周知王乃繼續為石佛雕兩臂胸,成阿彌陀佛半身像,高三尺余。唐代制作了近千尊與佛教故事有關的小石佛和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興化寺的寺廟,據興化寺碑文記載,宋梁時期曾有壹座寺廟,但修好後就倒了。明朝洪武五陰年(公元1398年),高僧建寺蓋石佛。明朝的宣德是醜年(公元1426)。正殿在壹場大火中被燒毀,大殿殘缺不全,只有石佛壹座。
明朝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方丈文安和尚擴建了五座寺廟,建在懸崖峭壁上,依山而建。前墻三尺多高,後墻只堆了三塊磚,大概壹尺多高;整體設計夢幻,建築巧妙,集合了古典建築的精髓。故有“三磚堂蓋三丈佛”之稱,為歷代名人所稱道。
明成化丁為春(公元1487年),太監高恭英等人遊覽興化寺,眼見寺倒,十分可惜。後來由高拱英發起,各方資助。正殿陽光明媚,色彩斑斕,依舊蒼老。
文安死了,石佛寺現在也毀了。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606年),寧波天通寺密雲五祖禪師到五臺,遊覽巖鬥景區,途經彭城,見石佛寺無人問津,急於修繕。於是派法孫固安到彭城買了壹片素田,修繕興化寺,重燃香燈。經過天池、張奎、天月、社渚、廣泰、鄧州、山塘、妙園、仁山和周曉的住持,香火壹直延續到60年代初。
1966年,文革開始。歷經滄桑,興化寺的燈火燃燒了千年。經書被燒,器皿被搶,大石佛被砸。兩邊近千尊小石佛被毀,小學老僧被批死。寺廟由園林部門管理和使用。
1986 1 20日,徐州市佛教協會籌委會再次接管興化寺。在陽西老僧、祁龍大師、國光大師的努力下,重建了法身,增添了法器,焚香續燈,興化寺從此復興。
1998年9月,國光法師晉升為興化寺第十三任住持。為了重振祖業,他提出了興化寺的整體規劃、改建和擴建。2001年8月,徐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該項目;5438年6月至2002年2月,興化寺改擴建工程奠基,山門、天王殿、天橋、玉佛殿、十三層塔正式開工建設。
從西門進入,參觀興化寺,有壹個月亮形狀的山門。山門內外,有大理石雕刻的八個大字,分別是“興化寺”和“雲龍古寺”。西山門北面有壹座碑廊,建於清末。走廊的墻上掛滿了石碑,占地30多平方米。其中唐太宗寫的《聖教序》,是碑刻中的珍品。
正殿兩山墻壹側,各有壹耳,為二層鐘鼓,均建於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20-1435)。北面鐘樓上掛著壹口銅鐘,文革中被砸碎。今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掛有鐵鐘,重約三噸。是興化寺現存的古代文物之壹。南邊是鼓樓,大鼓也在文革中毀了。如今裝上了新的鼓,和尚們每天到寺裏敲鐘打鼓,佛歌醉人。
鐘鼓樓二層東側,是南北羅漢殿。原為明代宣德年間高僧文安為供奉十八羅漢而建。在“文革”期間,它被燒毀,然後重建。如今,北面的羅漢堂供奉著西方三賢的雕像。南羅漢堂改為法國後勤處,現十八羅漢供奉在大雄寶殿。
明朝元年(公元1436年),文安和尚在大雄寶殿前修建了三座彌勒佛殿,形成了壹座寺廟庭院。根據興化寺的遺存,有“康熙帝壽辰年十月壹日,三漢先民文明重修彌勒寺”之類的文字。據知,此寺曾有修繕,據《大佛寺前殿重修碑》記載,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寺毀於兵火風雨,平臺坍塌。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徐州鎮中英旅舍孫文力捐資重修。後來經過戰亂動蕩,就沒有彌勒佛殿了。
在彌勒寺的北端,建有壹座神龕(即嘎蘭寺)。據興化寺碑文記載:“蓮花閣改建已久。自晉梁以來,屋檐頹廢,墻壁蕭瑟,許多人慷慨解囊,化舊為新,在壹片廢中創造。所以辛醜是順治年間(公元1661)在高僧海吉的帶領下重建的,現在已經沒有了。
在伽藍寺的北端,有壹座白衣大師的亭子。時至今日,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雲龍山建白衣大宗師亭記》中已無立石記載:高僧桂掌管時,建為三間房。
明朝萬歷年間,永寧圖書館建在興化寺右端,即“童淵保靖學院”。據記載,有南北兩座建築。文革前,建王廟時左端毀右端拆。據康熙四月立石《建永寧庫》載:歷代名寺供奉梵像,皆信檀府根基,進貢香火,錢紙飛逝。如果我們不修復寶庫,踐踏它將是不安全的。“很明顯,當時香火很旺,明朝宣德年間僧人為避火而建永寧庫。
古老的彌勒殿和永寧圖書館的位置現在已經被雄偉的大雄寶殿所取代。1985年,大和尚陽西住在西杏花寺,發現大佛殿供奉的大石佛不是釋迦牟尼佛,而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於是發願重修大殿,供奉釋迦牟尼聖像。大雄寶殿於6月開工建設,1993。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釋迦牟尼、菩薩、天王、力士、天妃、和尚、祖師等佛教人物的雕像被鑿刻在10米深的懸崖上,非常壯觀。雕刻線條流暢,人物豐滿,別致,充滿藝術魅力。經考古學家考證,是唐宋時期的作品。1995年,該石刻被省政府定為省級保護文物;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為這幅石刻題寫了“唐宋摩崖造像”八個大字,現鑲嵌在摩崖造像保護室的額頭上。
唐宋時期,摩崖石像門北側立著壹塊石碑,上面用六個大字寫著“南方無阿彌陀佛”。那是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96年)的沈冰,信徒們在夏天燒香拜書,在佛誕吉日四月初八立石。唐宋摩崖石刻像前八米處是天王廟舊址。南有石階,下有石階,“河山帶銳”二字蒼勁有力,為廣西道士周濤(農歷八月)所作。形容雲龍山風景如畫,就是爬在這裏會覺得“黃河如帶,泰山如石”。現在站在這裏俯瞰,興化寺的天橋、天王廟、山門都在建設中。
興化寺還有壹個南院。南院是住持和和尚打坐的地方。* * *三院,今仍有42間,分為佛經間、祠堂間、深堂間、方丈間、半湯間、茶樓間、齋堂間、倉庫間、寺院間。
禪寺建於明朝宣德年間。它是由和尚文安在信徒的幫助下領導的。它設計精巧,典雅別致,歷代都有僧人修繕。至今保持著豐富的風格。佛教寺院的回廊蜿蜒深遠。“鹿苑”、“光明”、“朗照”、“九峰”等字樣鑲嵌在樓道門口,渾厚灑脫,給人壹種高雅舒適的感覺。
佛堂前有壹根紅漆柱,柱上有“坐破蒲團貫禪觀潭印月,騰空張西清海缽生蓮”的著名對聯。對聯描繪的是僧人虔誠修行,獲得智慧的奇妙之地。
佛寺西邊有個“別有洞天”的小場景。它由竹林、洞穴、小屋、花園和水池組成。是僧人打坐後散步的地方。在“竹林”北端的石壁上,有彭城(公元1753年)夏末月、楊思之所寫的“洞天”四個字。中國另壹位著名的書法家李壹氓·俞庚申(公元1980年)寫了“天洞”,嵌在竹廊裏。在“東田”東崖上,阿清王朝男子楊思之,還在青幹桂龍秋夢,他為了真實寫了壹首詩:“東田原是老生,此處是真仙。哪裏可以找到禪機?花鳥有無窮的意義。”這也顯示了洞內小景的獨特魅力。
在竹林的前面,有壹個“天堂洞穴”。文化大革命期間,徐州市委書記王曾在此避難,現為徐州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興化禪寺自建成以來歷經數次改建,現已形成大雄寶殿、大佛殿、天王殿、山門、三廟、藏教室、祠堂、揣摸堂、方丈室、客堂、齋堂、倉庫、僧舍等六大院落。進入新世紀以來,在興化寺方丈國光大師的帶領下,僧尼團結壹致,高舉愛國愛教的旗幟,貫徹“人間佛教”的宗旨,不斷加強寺廟建設。現在的興化寺煥然壹新,回廊蜿蜒,花木繁茂。步步為營,優雅幹凈;晨鐘暮鼓,香火鼎盛;不僅被定為江蘇省重點佛教寺廟,還多次被評為徐州市“五好”宗教活動場所。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和平路雲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