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鑼查點”:開會前會派人到各村敲三次鑼。三月初壹,鑼聲初傳,鑼聲壹點,表示開會,各村準備;三月十五日,兩鑼送來,表示廟會近了。四月初壹,鳴鑼三聲,三點鐘,鑼聲急速響起,表示會期即將到來,各村要做好壹切準備,準時參加會議。“龔傳仁”穿著黃色雙排扣梅花,軟底老虎靴和紅色和綠色的羽毛流蘇和荷葉頂。第三次傳鑼時,傳鑼人發帖說:“4月18日,聖母將參加會議,進香進山,風調雨順”。
四月初壹日,四路會召開第壹次會議,討論各種安排,抽簽安排擡杠順序。上千名“龔傳仁”在東巨門樓、會元門建秀樓、北關亭、東巷子亭三處高喊三聲“將被移送調查”,鑼聲不斷響起,以示“將被調查”的結束。
“請駕”:4月15日,廟會的前壹天,響頭帶領8名轎夫在雪峰寺祭拜,“請神掃駕”。
所謂“駕”,是壹座八擡廟堂式的敞橋,鬥拱飛檐,精雕細刻,金(銅)頂帶黃帽,精致華麗,四周水銀玻璃,檐下垂壹葫蘆,絲耳飄飄,鐘聲響。在行駛過程中,聖母瑪利亞的雕像是專用的(用於舉升)。開車前,執事們都穿戴整齊,有龍虎八旗、沈默牌、回避牌、卦、人民傘(傘的四周是歷年來用施主姓氏裝飾的小絲條)。三聲鐵炮響後,鑼聲響起,加上輕重樂隊,各種打擊樂器和彈打樂器齊全。壹時鼓樂齊鳴,緩緩行駛,涉水過綿河,過蔡莊,祭“神”駕西關。
“演駕”:意思是為神表演,也就是榮耀神,是正式的會。“表演驅動”持續了三天。16日、17日在沿村周邊村落演出,18日為例會,在市街演出。《表演與駕駛》團隊的順序是:頂是頂,其次是各晚會的歌舞節目,然後是社火。社火的後果是神駕前的執事和樂隊,最後的後果是神駕。18日上午9點從西門出發,向東經過程潔、東關、北關、河東、南關,最後到達薛華。
“表演”開始,九門鐵炮壹響,“姑娘”赤膊上陣,“出發”。最初為鞭刑開了先河。到了30年代,就改成了舞動的流星。開道後就是壹個凸起。36個手柄盒,或48個手柄盒,排成壹行。Tiptors或肉色絲扣上衣,燈籠褲,或身著武俠服飾,或裝扮成奇裝異服的小醜。頂級酒吧演出通常從上午9點持續到下午2點左右,場面盛大,表演精彩。
繼舞吧之後,還有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秧歌、絲弦等壹些戲曲,以及拉花、說唱、啞劇等多種形式的節目。然後是武術俱樂部消防隊20支左右的隊伍表演。演出沒有固定的地點,走到雪花腳下已經快黃昏了。點燃燈籠和火把,開始向山頂進發。在聖像前燒香後,有示威遊行、節目和社火表演,接著是跑陣。陣有梅花陣、八卦陣、陰陽陣、五虎陣,意為“諸神保衛,助我及百姓”。奔跑中,馱龜碑在特許下進入寺廟,蹲在聖母像前的大筐裏,演員們試圖從筐裏拿出“油錢”(錢和銅幣)放進口袋。龜也是長生不老的聖物,收油錢是“神”的特殊禮物。演出結束,方丈道長收到“祝賀”,將聖母像安放在殿內。整個過程,鼓聲鞭炮齊鳴,香煙紅得耀眼,直到第二天早上,香煙才告壹段落。
廟會期間,城隍廟上演了壹場為期四天的戲劇。到了清朝和民初,可以“接戲”。在本縣演出的戲班,如果確定並與政府商定,就會派人到演出現場,上臺反轉鼓板,也就是“拉官戲”。4月15日在城隍廟演出四天,不收演出費,但會提供好茶,演員住處舒適,“舞臺”豐富。三天拆包得有兩桌,大商家獎勵饅頭豬肉幾十斤,還是有點心意的。有的是“雙桌”(雙賞)。
不拉官劇,就得“寫劇”(訂演出),經費只能給。正豐煤礦是大“恩人”,其次是各大商號,其次是煤炭公司、師爺、會計和衙門裏的“頭面人物”。有時按家庭分攤。
廟會期間,雪花山頂上的戲份最少,有唱對臺戲的。如果沒有壹個村莊或壹個大家庭願意上演壹出戲劇,那就要靠善良的男男女女的石油收入了。所有費用都應該支付。廟會結束後,黃榜就會公之於眾,沒人敢拿錢,怕“神”報復。
沿街表演的節目也可以獲得獎勵。如果穿過廳堂(即穿過舊官堂前的廣場),衙門裏的“達官貴人”就得自己掏錢,好幾個知府都給了獎。
會頭和管事的廟會準備全白費了。部落的人聯系開會,上門化緣,也是自願的。任何壹個村也有很多熱心人。演員自帶幹糧,表演間隙蹲在地攤上吃。給那些拉花的小演員買點糖果梨酥就行了,這就是獎勵。
廟會也是井陘最大的物資交流會。商品多為農具,廟會牲畜市場往往達到二三百頭。日用雜貨、兒童玩具、女性用品、粗布也很豐富。風味小吃和炒面茶湯也在市場上。糖人、面人、團扇、汗傘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