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年京都成為日本的首都,它被命名為“平安京”。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自建造以來,它經歷了無數次歷史風暴,變化是相當大的。然而,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總是不時地被引進,為工業、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也顯示出古而不老的魅力。
同時,京都完整地保存了壹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寺廟、神社為首的古風建築的存在,成為了歷史的見證。各種儀式和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充分顯示了孩子們繼承和發展的意誌。古代京都是壹個巨大的城市。南北長約5.2公裏,東西長約4.7公裏。以朱雀路為中心(寬約85m),分為sakyo和Youjing,曾有人口654.38+0.5萬。左京和幽靜分別有國營市場,儲存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豐富產品。手工業也由政府直接經營。高科技人才聚集於此。
在古都的北部,有皇帝的皇家住所和政府機構。它是日本政治的中心。以皇帝為首,貴族、官員、武士都住在這裏。周圍是政府官員的官邸,屋內井然有序,形成壹條官僚街。
楊柳櫻花相間栽,如錦緞。首都本身有日本全盛時期的景觀,200年後在10世紀中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幽徑是壹片沼澤,不適宜居住,人口逐漸減少,從而失去了城市風貌的色彩,回歸到過去的田園景象。人口逐漸集中在左京地區,越過城界,向雅川江以東甚至以北大發展。
然而,《平安京》卻沒能保持其均勻的外觀。11世紀至12世紀期間,平安京有了壹個新名字——京都。
京都這個名字是中世紀早期的人定的。朝廷的軟弱促成了武士政權的誕生。京都作為壹個國家的首都,也成了壹個幻影。鴨川河東岸的二甲鎮成為武士政權的根據地,東山地區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觀。
歷史不是這麽簡單的。中世紀時,京都成為新佛教興起的中心,在北山、東山、西山山麓修建了許多寺廟。平安除了東寺和西寺,原則上不能有其他寺廟,但在市民的支持下,壹直在不斷修建。在13世紀、14世紀和15世紀,作為壹座宗教和文化城市,京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新景觀和個性。
中世紀的京都,市民的市民活動非常活躍。過去從事國有行業的商業勞動者大多因行業隨時衰落而被迫獨立,設立自己的“席位”——* * *維護自己的商業權益,上壹代以上的行業使工業經濟空前發展。這種勢頭也影響了管理和文化。城市* * *意識的實現在祇園節中得到了忠實的體現。同時,京都也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商業和工業城市。
然而最終建成的城市,卻在11世紀下半葉,因為內亂——仁和文明的混亂,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用了將近500年才回復。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樣子。壹個完整的京都分為兩個區域,中間是近2公裏的田園區域。
這個時候的城市景觀持續了大約壹個世紀。政權統壹後,豐臣秀吉對京都進行了根本性的徹底改造。首先把兩個地區的差距埋了,進行了整體規劃,把整個京都恢復了,整合了。京都建國以來,第壹次在周邊地區建設了原住民。皇宮是皇帝的皇宮,新建於市中心。新建的朱樂迪(宮殿的名字)金碧輝煌。
於是,京都開始進入近代。豐臣政權,以及隨後的德川政權,使神社和寺院顯著復興,城市恢復了世界中葉以來宗教和文化城市的面貌。工業城市的特色也得到顯著恢復。
尤其是17年底,西前區成為世界著名的紡織區。
但是這個已經很久沒有開發了。18世紀至19世紀,寶詠、田明、袁誌三次火災造成京都內殘重損失。人們積極進行恢復建設,袁誌大火的災後恢復壹直進行到明治時期。
在江戶時代被剝奪了都城地位的京都,在明治初期恢復了都城地位。但由於政治原因,首都再次遷回東京。京都市民的抗議遊行也沒能阻止天皇的舉動。過去的皇室貴族和有權有勢的市民也紛紛搬走。
京都陷入危機,失去了往日的繁榮。然而,京都人,本著壹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正在盡最大努力重建火災後的廢墟。在各方批評聲中,我們還是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為了輸送能源,保證水資源,在琵琶湖進行水利建設,對西站的紡織業進行技術革新,新建車間等等。,紮實進步。
基於百年大計,史鷙二十八年,為紀念遷都1100,舉辦了第四屆“國服博覽會”。明治三十七年後,革新意誌更加落實,“三大事業”始於20世紀。為此,政府投入了巨資,做出了長達10的努力。這使京都真正接受了與現代相稱的巨大轉變。
現代京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幸存下來,並在許多方面得到發展。它產生了世界知名的學術機構、前沿產業和著名的文化遺產勝地。
但是,京都人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們在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如果沒有這些,1200的壹個大都市可能會永遠消失在歷史的烈火中。
京都不是博物館城市,而是歷史名城。
日本首都:東京
日本首都東京是壹座現代化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轄23個特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裏,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壹。
500多年前,東京還是壹個人口稀少的小漁鎮,當時叫江戶。1457年,壹個叫太田道觀的武將在這裏修建了江戶城。此後,它成為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日本各地民眾聚集,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據記載,19世紀初,江戶的人口已經超過壹百萬。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從京都遷到這裏,將江戶改為東京,成為日本的首都。1943年,日本政府頒布政令,改東京為東京,擴大了管轄範圍。
東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裏。被稱為官廳街的下關是國會議事堂、最高法院以及隸屬於外交部、國際貿易和工業部以及教育部的政府機構的所在地。過去的江戶市,現在變成了天皇居住的宮城。
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各大公司都集中在這裏。大部分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區、港區。東京與南面的橫濱、東面的千葉同構,形成了日本著名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制造、化學工業、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東京金融工商業發達,內外商業活動頻繁。銀座被稱為“東京的心臟”,是該地區最繁華的商業區。
東京也是日本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各類文化機構密集,包括80%的出版社和大型、先進的國家博物館、西方美術館、國家圖書館。位於東京的大學占日本大學總數的三分之壹,在這些大學學習的學生占中國大學生總數的壹半以上。作為壹個國際大都市,東京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東京音樂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
東京的交通非常方便。時速可達200公裏的新幹線從東京延伸到九州,再延伸到東北。地鐵幾乎可以到達所有重要地區。鐵路、公路、航空、海運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通往全國和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