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槍”不過是* * *用劣質裝備打敗優質裝備之敵的比喻。真正打仗,戰略戰術重要,武器更重要。人民* * *之所以取得遼沈、淮海、平金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解放全中國,與東北解放區建立的頗具規模的軍工體系密切相關。
從72天打下臨汾到3天攻克濟南。
1948年3月,許指揮華北兵團攻打臨汾,* * *軍固守城墻。* * *沒有重炮,只好用挖地道炸城墻的方法。用了72天拿下臨汾。但是到了年底,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9月濟南戰役,* * *重炮打響,* * *將軍王被趕出坑道。濟南這座堅固的城市僅用了三天就被攻克了。5438年6月+10月遼沈戰役期間,東北野戰軍集中重炮500余門對準軍事重鎮金州,守備司令範躲了起來。打城市攻堅戰只用了30個小時。
* * *的大炮是哪裏來的?
* * *人壹口咬定* * *的重武器是蘇軍從東北撤退時偷偷送給* * *軍的。壹位資深接收員在回憶錄中寫道:“東北日偽幾乎全部被俘,俄軍獲得無數武器。當時據莫斯科稱,松花江上有80萬枝步槍,2萬挺輕機槍,5000挺重機槍,包括5000門迫擊炮,1.5萬輛戰車,600輛坦克,800架飛機和船只。從東北逃出來的難民看到的:俄軍除了隨時補給部隊,還源源不斷地被運到佳木斯,那裏是集中的地方。”
這位官員的說法無疑是為軍隊的失敗找借口。時任四野參謀長的劉亞樓將軍在1962+02+03的壹次講話中澄清了這個問題。他說:“壹般認為蘇軍在四個領域留下了很多武器,這是壹種誤解。既然這個戰史(指準備中的四野歷史)是為了存檔,那麽這個問題就可以寫清楚了。當時我們不僅被剝奪了武器,還吃掉了我們很多部隊。也可以寫斯大林當時和* * *的關系。
還有壹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索要壹些武器。毛主席當即打電報,中國革命主要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以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求任何東西。我已經看過這封電報了,所以我需要檢查壹下。後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換了壹些武器。"
那麽,* * *是如何從“小米加步槍”變成擁有強大的火炮和大規模野戰和攻擊能力的呢?
除了* * *軍在戰場上繳獲的武器,這壹重要轉型主要是通過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來完成的。說起軍工,很多人都讀過吳運鐸在建國之初寫的《把壹切都交給黨》。在這本小書裏,真實記錄了抗戰時期新四軍如何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兵工廠。山東根據地雅山,有八路軍最大的軍工廠,100多間房,壹個月生產8000枚手榴彈,在當時是不小的產量。
解放戰爭初期,軍事工業比抗戰時期有了很大發展。邯鄲、臨沂、煙臺、德州等城市解放後,沒收敵偽工廠,建了壹批軍工廠,可以生產子彈、手榴彈、迫擊炮彈。魯南、膠東的華東軍區軍工廠,每月可生產子彈1.6萬發,迫擊炮、山炮炮彈1.3萬發,無煙火藥3000斤。
這個規模比以前是壹個很大的進步,但對於華東野戰軍打壹場中等規模的戰役是不夠的。因為沒有重炮,* * *進攻時主要靠士兵突擊正面,用炸藥包摧毀* * *軍的堡壘和工事。這種戰鬥傷亡慘重,進度緩慢,彈藥質量差。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進攻威縣時,用自制迫擊炮攻城。炮彈出膛後,尾部在飛行中脫落,讓裸露的身體失去平衡,半個身子掉在地上。這樣的素質如何保證戰鬥的勝利?
* * *指示東北大規模建立軍事工業。
* * *把目光放在了東北。是當時中國最發達的工業區。* * * 1947 10年7月,林彪、羅榮桓在給解放區的《壹年作戰總結和今後計劃》指示中特別指示:“東北軍工要全力協助海關。第壹年之內,妳必須下大力氣建立大規模的軍事工業。”四個月內,他三次電告東北局,要求加強軍工建設。急迫之情溢於言表。
八路軍、新四軍在1945年底進入東北後,原本打算在蘇軍的幫助下獲取日軍的武器裝備。但蘇軍與* * * * *有協議,東北交給* * * * *,限制了八路軍的行動。蘇軍把在東北繳獲的主要工廠設備、武器和大量財產作為“戰利品”運回蘇聯。我軍願望基本落空。65438+萬軍隊在東北,沒有槍,沒有錢,沒有冬衣,沒有根據地,處境相當困難。
當時各部隊都在想盡辦法收集蘇聯留下的物資,來不及帶走。日軍遺棄的武器和軍需品,在東北的中小城市和農村隨處可見。負責籌建炮校的朱銳果斷決定:分散炮校幹部,收集物資。從槍校到校長,下到夥夫馬夫,都是送出去的,不管是城市、鄉村、山溝、荒野,只要有槍。我們也應該去沒聽過槍的地方看看,看能不能有意外的收獲。
有壹次我接到老鄉的報告,說日本人撤退的時候,把幾門大炮推進了鏡泊湖。得知此事後,朱瑞親自帶領壹個連到湖邊搜索。每個人都用鶴嘴鋤在冰上挖掘,找到了槍體。朱瑞高興地喊道:“去找繩子拉上來!””大家拉緊繩子喊了壹聲,齊新壹起拉了三炮。
這壹帶還發現了日軍的秘密倉庫,壹下子發現了15萬發炮彈。到1947年2月,朱瑞帶領炮兵學校收繳了700多支槍。其中加農炮榴彈炮49門,野戰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門左右,高射炮137門(含高射炮和航炮)。還有65輛坦克和拖拉機。這些炮經過修理後,成為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的基礎。
自收武器彈藥成為東北民主聯軍前兩年作戰的主要來源。
斯大林幫東野弄了些武器。
1947的夏季攻勢之後,隨著* *的日益壯大,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光靠收集的彈藥是不夠的。當年6月,* * *攻占四平,* * *軍在陳明仁的指揮下頑強抵抗。* * *集中了7個主力師,幾百門火炮,攻了半個月也沒拿下。後來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發炮彈,火力不具備優勢。
為此,6月25日,林彪以個人名義給斯大林寫了壹封信,強調:“目前唯壹缺乏的條件是武器短缺,特別是彈藥(尤其是炮彈)。為此,我請求妳們給予我們武器彈藥的幫助,把紅軍在遠東繳獲的日軍武器彈藥給我們,並希望德軍的武器彈藥能盡量撥給我們。”
不久,斯大林指示蘇軍將繳獲的部分日軍武器分配給* * *。何長工回憶:1947 10,他剛當上軍工部長,李富春交給他壹個重要的任務。當時中蘇邊境滿洲存放了大量武器,被蘇軍繳獲,準備運回蘇聯煉鋼。這些武器對蘇聯來說是廢鐵,但卻是急需的。何長工去和他談判,開始談不通了。
何長工針鋒相對,說:“關東軍的這些武器,是用中國人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妳為什麽不把它們給我們?妳不能把它拿走。我們交換廢鋼,壹噸換壹噸。”卡瓦洛夫仍然不答應。何長工急了,對他吼道:“妳是保守派,沒有國際主義。如果妳不答應,我就要搶劫妳了。我把妳推到前面,守著武器的蘇軍士兵會先開槍打妳。如果妳堅持要拿走,我就跟妳拼了。我會打電話給斯大林,告訴妳,妳沒有國際主義。”看到中國人不好欺負,卡瓦洛夫態度軟化,最終同意交出這些武器。
Data-filtered="filtered "何長工。
根據林彪2月28日給斯大林的信1947,1947,“我們用妳們給我們的武器裝備了30個步兵團和2個山炮營。”當時,為了與* * *軍進行戰略決戰,東野組建了30萬人的二線兵團。林彪向斯大林要求更多的武器支援。“設法解決20萬支步槍,15000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700門團迫擊炮,1000門連迫擊炮,100門高射炮,200門山野炮,以及20個師的大量彈藥和通訊設備(主要是電臺)。這些武器有望從英勇的紅軍繳獲的日軍武器中汲取。如果日本武器不多,估計會從德國戰利品中抽取。”
但是,斯大林沒有回信。壹次又壹次的教訓表明蘇聯的援助是不可靠的。要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東北局決定大力加強軍工生產體系建設。李富春說:“過去我們依靠日本人留下的炮彈,現在我們需要自己建造。”
從零開始,全力打造自己的軍工企業。
1945年底,我們進軍東北時,中共中央從延安和解放區抽調了壹批軍事幹部到東北工作。他們在沈陽、鞍山、通化等城市征集了壹些機械設備,打算在通化建立軍事基地。1946年夏,* * *軍大舉進攻南滿,占領通化、丹東。時任東北軍工部長的韓帶領大家向朝鮮運送機器和物資,沿途還招募了壹批工人和技術人員。
7月底,他們到達了中國、朝鮮、蘇聯三國交界的小城琿春。琿春是山間盆地,圖們江和琿春河在此交匯,與朝鮮隔河相望,交通便利。這裏距離蘇聯邊境只有30裏,距離朝鮮10裏,有公路和鐵路。大家都覺得這裏的隱蔽條件不錯,資源、電力、交通條件也不錯。決定在這裏建立東北軍事基地。
根據現有的條件,韓決定集中力量生產部隊急需的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槍械生產的技術太復雜,短時間內無法實現。他們先在琿春建了機器廠、子彈廠、手榴彈廠、煉鐵廠、制藥廠、木材廠。這六個工廠是東北解放區最早的軍事基地。
子彈廠是在日本人留下的工廠基礎上建立的,在延吉市郊。曾經有300多臺機器,日產量40萬發。抗日戰爭後,工廠被毀,機器被盜,所剩無幾。韓組織把剩下的工廠搬到琿春,配備14子彈頭機、300萬半成品彈頭、2000萬空彈殼和20多名日本技術工人。經過壹個月的緊張安裝和試制,9月份生產出了第壹批子彈。根據第壹個月的統計,* * *生產了近1.3萬發三類子彈。這真是壹個了不起的成就。
解決了幹部、設備、原材料的問題之後,最重要的是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問題。琿春基地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來自中國、朝鮮和日本,有許多復雜的政治和政策問題。軍隊幹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花了很多功夫,甚至比生產還多。
但當時工人只有240人,真正懂技術的就更少了。凡是有壹技之長的,領導都很看重,讓他們做各級生產部門的負責人。這些技術工人有的是從鞍山、本溪、通化帶過來的,有的是在本地招聘的。子彈廠的廠長余振密是壹名雇傭技工,享受工資待遇。他看到* * *的幹部都在供應系統,還在壹線工作。他很感動,主動提出取消工資。他和幹部壹樣吃的是供應制,當上科長後工作非常出色。
軍工廠由於缺少中高級技師,只能從留用的日本人中挑選。在琿春的軍工廠,日本人都是關鍵技術工種。比如手榴彈廠有60多個日本人,幾乎都在重要的技術崗位上。制造部的負責人是個小資本家,原本在日本開工廠。美軍來中國謀生前炸了他的工廠,他是手榴彈制造技術專家。手榴彈組裝的主要過程是吸引火力。細藥股的負責人也是壹位日本老人。他思想比較固執,但是很努力,很會畫火技術。精制醫藥集團的組裝工人都是日本人。
由於生活的困難和抑郁,這些日本人經常壹起醞釀回國,慢慢走。1947年8月,日本僑民從東北遣返中國。日本人得到消息後,召開秘密會議,在廠房裏寫下標語:“我們回中國,妳回家!”因為語言不通,說了很多道理,但是效果很小。幹部軟硬結合,不聽勸告發號施令,車間建立嚴格的統計,每天表揚產量高的,批評產量低或質量差的。在大會上嚴厲批判壞人的活動,禁止法西斯思想擡頭。日本人的服從意識很強,所以不會鬧事。
三大戰役中,爆發了* * *的炮火。
1946是在艱苦奮鬥中度過的。到1947,東北的軍工生產已經初具規模,部隊補充了彈藥。韓領導的琿春基地是北滿地區最大的,其他地方也建了幾個軍工廠。羅榮桓政委親自抓軍工生產工作。1947年8月,東北局任命黃克誠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分管後勤供應、軍工、軍需。1947年9月,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東北軍工會議,何長工任軍工部長,吳秀泉任政治委員。韓和王鳳元是副部長。東北軍工生產告別了分散小規模經營的狀態,進入大發展時期。
1947年的產量:每月生產5萬枚手榴彈,全年發射65438+萬發迫擊炮彈。利用舊彈殼重裝子彈,完成500萬發。生產榴彈發射器654.38+萬發,為明年煉鋼和化工廠生產打下基礎。
為了完成1948軍產任務,東北局下撥18萬元,折合糧食9萬噸。我們要抽調壹批幹部加強軍事力量。這次重要的軍事會議,統壹了東北的軍工生產,形成了有領導有計劃的聯合生產部。在有軍工廠的地方設立辦事處,直屬軍工部領導。當時在琿春、興山、雞西、東安、齊齊哈爾、牡丹江、吉林、哈爾濱、大連設立了9個辦事處。
東北軍工生產了足夠的彈藥,為東北野戰軍進行大規模戰鬥提供了物質保障。所以東北率先進行戰略決戰,殲滅重兵集團,解放整個東北。但由於路途遙遠,北滿生產的彈藥在關內無法滿足作戰需要。中央軍委做出了在大連建設軍事生產基地的決定。
北滿和大連軍事工業體系的建立,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 *炮兵彈藥充足,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的基本局面。在1948年底的三大戰役中,* * *的炮火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遼沈戰役後,* * *接管了沈陽的幾個大型兵工廠和彈藥庫,獲得了大量彈藥,大大增強了生產能力。
隨著東北的解放和鐵路線的建成,滿載物資彈藥的列車晝夜不停地運往海關支援中原、渡江。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包圍了黃維兵團。擁有眾多美軍火炮的史蒂文·黃縮成了壹個圓圈,使得* * *無法用密集的火力接近。他自稱是個難對付的人。華東野戰軍調集重炮,終於砸碎了這顆“硬核桃”。粟裕將軍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多虧了山東老鄉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中國。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