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源於古代《易經》,“六”被視為陰數,“九”被視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合陽,二九為重,故稱重陽,亦稱重陽。古人認為這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子,這個節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慶祝了。
2.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景公。九月初九,他帶著很多人爬山爬墻,感覺秋高氣爽,於是認定這是個吉日。從此,他每年的這壹天都會出去爬山。後人模仿之,形成習俗。
3.據《續和》記載,漢代桓京曾跟隨易學大師費長芳學習多年。有壹天,費大師告訴弟子們,9月9日山茱萸要爬山了,桓景和家人因為聽了師傅的話,活了下來。所有沒有撤離的牲畜都死於瘟疫。所以每年的九月九日,我都出去爬山避禍,彼此習慣了。
二、重陽節介紹:
重陽節又稱重陽節、曬秋節、“踏秋”,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旅遊賞秋、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遍插山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活動。每年農歷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從此代代相傳。重陽和三月三的“春遊”,都是壹家人。重陽那天,所有親戚都要壹起爬山“避災”。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魏晉以來,重陽節的氣氛日益濃郁,歷代文人都有吟誦。到了唐代,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壹直沿襲至今。
將農歷1989的9月9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重陽節的習俗:
高登崇陽1
重陽節首先有爬山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望遠可以達到提神、健身、養病的目的。早在西漢時期,《長安誌》就記載了人們在九月九日遊覽漢都。東晉時有壹個著名的“帽子從龍山上掉下來”的故事。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隨機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曉,把壹塊餅放在孩子頭上,嘴裏說些話,祝願孩子萬事如意,這是古人九月做蛋糕的初衷。精致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壹樣,上面放兩只小羊,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陽糕上貼上紅色的紙旗,點上蠟燭。這大概是指“點燈”和“吃餅”而不是“爬”,用小紅紙旗而不是山茱萸。現在重陽糕還是沒有固定的品種,全國各地重陽節吃的軟糕都叫重陽糕。
3、 ?欣賞美麗的菊花
歷來有重陽賞菊、重陽節飲酒下棋的習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花月,逢年過節開菊花會,全城的人都去開會賞菊。自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吟詩成為時尚。在漢族的古老習俗中,菊花象征著長壽。喝菊花酒,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的《抱樸子》中有記載,南陽山的人喝菊花的甜水,比較長壽。重陽節喝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在漢代已經出現。後來還有送菊花祝壽,摘菊花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節送菊花給鐘繇(祝其長命百歲),梁健文帝《采菊》有“采菊在籃,朝露濕”之句,就是采菊釀酒的例子。直到明清時期,菊花酒仍很流行,明代郜璉的《尊生八記》中仍有記載。這是壹種受歡迎的健身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