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蓮花寶地旁邊有個小魯班寺。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皇帝首次將福建莆田第壹媽祖廟命名為“順濟寺”。在此期間,海南的第壹個媽祖廟就建在觀音寺旁邊。
元末,壹個老和尚來到海澱的蓮花地,住在被毀的觀音寺留下的兩間破舊的房子裏。老和尚年過古稀,須發皆白,但面色紅潤,慈善安詳。他每天都去訪貧問苦,為人民治病。
送藥。在海澱,被他治好的病人和窮人不計其數,老和尚的謠言不脛而走,成為家喻戶曉的八卦話題。尤其是在窮人中,這位默默無聞的長者成了傳奇人物。據說長輩給人治病的時候,不用開口就能把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用藥也很簡單。壹般他只用自己采集的草藥,可以治病,可以強身健體,立竿見影,拯救無數人。老百姓都把他當成觀音菩薩派來下凡扶貧的好孩子,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善良的長者。仁者長老在為眾生做好事的同時,不忘勸人尊佛。但是,為了尊佛,必須有寺廟。於是,在長輩的帶領下,海澱當地人開始集資建廟。經過很長壹段時間,他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攢夠了建壹座廟的錢。元朝末年,壹群能工巧匠應邀擇吉日,在觀音寺舊址破土動工。就在工程達到高潮的時候,正是大明取代元朝的紛亂之秋,工程停止了。明初洪武二年(1369),在明太祖皇帝的關懷下,挑選能工巧匠加緊施工(《瓊州府誌祥三記》),仁心殿終於建成。為了表示對明太祖豐功偉績的敬意,經過公開討論,認為觀音大師扶貧濟困的慈悲為仁,仁者長老帶頭集資建寺,於是壹致同意將寺廟命名為仁心殿。後人在仁心殿供奉了明太祖的聖像。至此,仁心殿成為海南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的吉兆。海口也迅速發展成為壹個以港口為基礎的商業城市。據《明萬歷瓊州誌》卷三記載,港內“滿帆,林如竹”。到了明代,海南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仁心寺成為佛教勝地,也是海南地方繁榮的象征。
明萬歷三十三年(據瓊州府誌)五月二十八日早晨,也就是六五四三八+六○五年七月六五四三八+六五四三八+六五四三八+零點左右,瓊北發生七點五級地震,震中在瓊山。這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次造成大面積陳箓的地震。瓊山與文昌交界處的沿海陳箓,面積6543.8萬平方公裏。瓊北壹帶天崩地裂,山搖海嘆,樹倒屋塌,人畜死傷。然後奇跡出現了。蓮花寶庫在驚濤駭浪中依然安然無恙,仁心殿傲然屹立在驚濤駭浪中,許多人聚集在蓮花寶庫中避難。更為神奇的是,仁心寺的古井水依然甘甜如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沁人心脾,在救災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次考試使仁心殿的名聲傳遍了海南和東南亞,仁心殿進入了香火鼎盛時期,持續了200多年,直到明朝末年。直到明末農民起義推翻明朝,加上沿海海盜的劫掠,仁心殿在動亂中被戰火摧毀,暫時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仁心寺在清朝統壹後復興。
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混戰中,清朝奪取了中國的政權,並大力改革創新。繼康、甘盛世之後,中國再次出現了太平盛世,各地寺廟如雨後春筍,也再次迎來了仁心殿的輝煌時期。據史料記載,海口在雍正五年(1727)、嘉慶十八年(1813)被定為廣東省四大造船中心之壹。當時,海澱河北岸有壹排排碼頭,欣欣向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仁心殿的重建遇到了最好的歷史機遇。
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安徽九華山有壹個叫慈法師的法師周遊世界,在佛陀誕生前來到海南。他的渡船從海定到達海口,在仁心殿(今常棣路海關附近)的對岸登陸。他上岸後,環顧四周的情況,看到海澱河對岸樹木繁茂,鳥語花香。從遠處看,他就像壹艘漂浮在海面上的utpala。他對隨行的小和尚說,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風水寶地之壹。於是,他們過了河,登上了海甸島的仁心殿遺址,但看到參天大樹中壹座破敗的小廟,不禁唏噓不已。打聽周圍的居民,人們努力把自己的夙願告訴仁者大師,希望有壹位高僧大德主持重建工作。壹致要求他留下來,帶領當地人民完成這壹代人的功績。慈功師欣然同意,於是留在小和尚身邊做準備。據說慈公大師繼承了仁者長者的遺誌,致力於人民的疾苦。他不僅贏得了普通民眾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和富戶的合作與幫助,還有海外華人的捐款。不到壹個月的時間,籌款的金額已經足夠建壹座大寺廟了。捐贈者中有壹位姓陳的富豪,祖籍福建廈門。他三代都在海南,是有名的有錢人。他用自己的錢買下了大面積的土地用於修建仁心寺,決心在海南建壹座壹流的寺廟,實現了自己尊佛弘法的心願。
據傳說,雖然富有的陳曼很富有,但有壹個美中不足之處。沒有男孩傳宗接代,他只好收養壹個男孩,希望他將來繼承家業,為陳家傳宗接代。奇怪的是這個男生已經長到12歲了,而且從來不吃肉,只吃素。更奇怪的是,這孩子平時只喜歡去廟裏看和尚念經,聽完就記住了,還會唱。他還喜歡模仿修行、打坐等活動,自稱是和尚,從不離阿彌陀佛。12歲後,少年在陳家院中搭了個小茅屋,與養父母分開,獨自念經。後來他去仁心寺找慈公法師,要求出家。法師見男孩相貌不凡,知道他是觀音菩薩派來弘法救苦的。但由於陳家撫養他,他還沒有完成為陳家傳宗接代的任務,就讓他十年後回家出家。男孩回國後,娶了老婆,生了四個男孩。24歲離開妻兒,正式在仁心寺出家。
嘉慶三年(1798),佛誕之際,重修的仁心殿在佛誕的同時竣工開光,慈公法師作為住持主持了隆重的儀式。當地官員、顯赫的家族和公眾都歡欣鼓舞,慶祝海口的這壹重大佛教事件。從此,海南佛教的歷史也翻開了新的篇章。
慈功法師在仁心寺收徒,為海南佛教播下種子。他的弟子不僅有本地人,還有大陸和海外華人,遠至東南亞各國。據說當時仁心寺的僧人多達千人,為海南之最。寺裏有很多佛經,也在瓊島。在慈功法師的主持下,仁心殿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名聲遠播海外,直達朝廷。傳說嘉慶皇帝有個禦姐,從小沈默寡言,不喜富貴榮華,滿腹慈悲,愛讀佛經。十六歲的時候,她很漂亮,但內心冷得像冰,只想盡快做個局外人。有壹天,她去拜見觀音後,當晚夢見觀音是聖人,對她說:“妳要皈依佛門,就永遠善良。”她馬上請求皇上在仁心殿出家,可是皇上勸阻不了,只好悄悄讓她去了南方。從此她在仁心寺出家為尼姑,百姓都說她是觀音菩薩派來重振仁心寺名聲的。清朝仁宗為了褒揚德人弘揚佛法,也是為了禦姐著想,寫了仁心殿和大雄寶殿的名字,並上諭表彰。至今,此聖旨仍作為鎮寺之寶留存至今,這在海南佛教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記錄。
在慈功法師的眾多弟子中,陳彩珠的養子是壹位才華橫溢、徹頭徹尾的弟子。他24歲正式出家,但不出半年,就把寺裏的佛經背得滾瓜爛熟,心領神會,出類拔萃,令弟子難出其右,成為仁學大師的天然傳人。為此,慈公的長輩們為他取了法號煉成真理,並鼓勵他修煉真意,身體力行。這位修行完備的僧人不負師父的苦心,贏得了僧人和當地人的高度贊揚。陳彩珠全家也是運氣好,人財兩空。
嘉慶11歲(1806),慈宮108歲。那壹年,他有意識地叫菩薩,是他傳承衣缽的時候了。有壹次,他仿佛看見觀音出現在禪定中,身披亮金色,面帶微笑。慈知道時候到了,就把寺裏的和尚都叫來,把衣缽交給了。廉貞俯首稱臣,成了仁心寺的住持。當晚,慈功法師圓寂,當地百姓看到祥雲聚集在師父坐過的仁心殿上空。不久,祥雲冉冉漂流到東北,慈功法師漂流到九華山。
此後,仁心寺在廉貞大師的主持下,香火鼎盛,名聲大噪。煉成真法師後,十代傳人後,都由土生土長的高僧大德主持。清末民初,軍閥混戰時期,大雄寶殿、藥師殿等主要大型建築相繼被毀。抗日戰爭進壹步淪陷,寺院風雨連連,仁心殿壹度陷入困境。但仁心殿的蓮花地風水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品質,不會因為滄桑而改變。
1949年9月,海口再次發生特大洪水。洪水到了二樓,但是仁心殿安然無恙,海口的百姓都在仁心殿避難。1996期間,海口有臺風,引發洪水。海澱島上到處都是水。據說只有仁心殿的位置沒有洪水。難怪100多年前,法國人也看中了這壹帶的風水,在離仁心殿不到200米的地方建起了法國領事館。仁心殿的主人被日軍殺害。
歷史變遷,滄桑巨變,仁心殿千年的歷史,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過去,海南島在海外與世隔絕,遠離大陸。只有仁心殿的信徒遍布天下。現在海南有4000多名華僑,都是東南亞仁心殿的信徒。上世紀30年代,日本鬼子入侵海南島,到處燒殺搶掠,仁心殿也未能幸免。為了保護仁心寺,寺內僧人和當地人奮力抵抗,仁心寺得救了,但仁心寺的主人卻被日本人殺害了。
新中國土改時,寺內成員全部劃為貧農,按政策分得水田8畝多,旱地3畝多(仁心寺占地14.3畝)。1956、1958實行農業合作化、公社化時,水田歸集體統壹管理。從1962到1964,寺廟被壹家漁船廠占用。為此,海口市佛教協會致函中國佛教協會反映此事,得到的回復是“此事已轉回當地處理”。“文革”非常時期,這件事沒人過問,成了長期的隱案。現在老佛寺的各種建築都拆了。嘉慶皇帝禦書“大雄寶殿”牌匾被砸碎,銅佛、銅鐘、銅香爐、銅鹿、字畫對聯、陶瓷器皿、器具、經書等全部被盜。
9月8日,1994,海南省宗教事務委員會(現宗教辦)發文同意仁心寺重新開放。仁心殿正式命名為仁心殿。這座寺廟與三亞南山寺、定安福賽吉、萬寧光山寺、陵水三昧寺、屯昌福慶寺、西仁寺等七座寺廟壹起,成為海南首批開放的寺廟。仁心寺“復開放”後,新塑了釋迦牟尼像和千手觀音、朱溫、菩薩像,並設置了書法物流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