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祀財神。據民間傳說,財神就是五神。所謂五道指的是東西南北,意思是出了五道門就能拿到錢。
清代魯谷的《賈青錄》中說:“正月初五是沈的生日。祭祀過去的金鑼鞭炮,急於盈利,必須早起迎接,稱為窮途末路。”他還說:“今天前方的路是五祭中行走的神。所謂五道,即東、西、北、南中耳。”上海有舊歷年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晚上,備好祭品、糕點、香燭等物,敲鑼打鼓焚香祭拜,誠心敬財神。農歷五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為了爭奪市場,在農歷四月前進行,稱為“搶道”,又稱“奪財神”。
五祭是祭拜戶神、竈神、土地神、門神、行走神。所謂“路頭”,就是五祭之神。凡接待財神者,必獻羊頭鯉魚。獻羊頭意為“吉祥”,獻鯉魚為“魚”與“盈”的諧音,使壹首詩吉祥。人們深信,只要財神能顯靈,就能發財。
因此,每到新年,人們都會打開門窗,點上香,放鞭炮,在正月初五的零點迎接財神的到來。接了財神之後,大家還是要吃路酒,經常要吃到天亮。每個人都充滿了發財的希望。我希望財神能在新的壹年裏把金銀財寶帶回家,發大財。
沈
路透神是吳地所信仰的財神。按照慣例,農歷五月初五是他的生日,相當壯觀。
路頭又叫“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五路神,為抵禦外敵入侵而死,所以人們把他當神崇拜,稱他為“五路神”。不過這個五道神好像和財神是誰的五道神沒什麽關系。或者五路神其實就是五路神,或者五路神。康熙年間唐彬取締方上吳彤廟後,百姓不敢拜五路神,就改名叫路透拜了。壹般這種路頭在古代五祭中被視為走神,所謂五路也是東西南北;財貨都是順著路走的,所以人們把走路當成財神,願意供奉祭品,希望它能招財或者在出行時獲利。古人外出旅遊,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是“祖道”的習俗;武俗遇道頭,祭祀的是道神,這個道神就成了財神。由於商業的發展和商品流通的加劇,路神變成了財神。財富和貨物往來於水陸之間,人們直覺地認為道路支配著黑暗中的財富和貨物。
都說越早遇到路頭越好。妳收到的第壹個就是真神,特別有效,所以叫“搶道頭”。有的地方壹月初四真的是“搶道”,成了風俗。既然路神不再是旅途的保護神,人們出行也不再犧牲它。
至於在元月初五拜路神,並以這壹天為生日的人,就是五路神的“五”與初五的“五”有關的原因。北方在這壹天祭祀“五貧”也是如此。在第壹個月,而不是其他月份,這是壹個新年的氣氛。吉祥,財源廣進,財運五方並進。
送窮人
正月初五,“送貧”是中國古代壹個很有特色的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用紙做女人,叫做“掃地女”、“五貧女”、“五貧娘”。他們背著紙袋,把袋子裏面的臟土掃幹凈,送到門口燒掉。這種習俗也叫“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在陜西省韓城市,人們在第五天要避免外出,並且要把新鮮的肉放在鍋裏烤,炒豆子使它們裂開並發出聲音。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破窮得富。另外,在舊時的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很飽,俗稱“填窮坑”。民間的送貧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的貧窮困苦,迎接新的壹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在舊俗春節期間,大大小小的商店從新年開始就壹起關門,但在正月初五開門營業。人們習慣把正月初五作為財神的聖日,認為選擇這壹天開市壹定會發財。
農歷正月初五
1.“破五”的第壹個說法:
在壹些地方,初五也被稱為“整年”,這意味著壹年結束了,是時候做壹個總結,並為它畫上句號。其實這是“破五”的壹個變種,因為不知道“破五”的由來,所以進化的比較慢
姜子牙根據神祗榜,把背叛他的妻子神化為“窮神”,使她“逢兇化吉”。根據神話傳說,姜子牙的老婆是壹個很討厭的出軌老婆,封了窮神之後就更討厭了。沒聽說過有人喜歡可憐的上帝吧?於是人家在初五那天“破”了她,讓她“回家”——馬上回家!
2.“破五”的第二個說法:
也有人說,第五天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應該在這壹天舉行盛大的宴會,燃放鞭炮,進行各種慶祝活動,這意味著歡迎財神的到來。
3.“破五”的第三個說法:
在許多地方,除夕夜,祖先會被邀請回來慶祝新年。堂中間高掛祖宗牌位,供奉香火,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不忘其意。初五,送祖宗“回去”,過年就結束了。因此,我們應該在這壹天燒香和紙錢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初五非常重要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它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當所有這些壓力結合在壹起時,這個習俗就形成了-舉行宴會,燃放鞭炮,吃餃子,這是“元寶”的象征。
二、“破五”的不同習俗: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壹天,許多地方開始流行壹種叫做“趕五窮”的習俗。人們天壹亮就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被放在每個房間的外面,當它們被撲滅的時候,鞭炮被放在門外。據說會把所有不吉利的東西,所有的妖怪都吹出來,讓他們離我們越遠越好。清潔是徹底的清潔。把每個房子裏的垃圾掃出去。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之前,壹般不允許做打掃衛生和掃地的工作,只能在屋子裏,垃圾只能先放在屋子的角落裏。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不能動掃把。如果妳動了,妳就會失去妳的好運。但是在農歷五月的那天,有必要進行壹次徹底的大掃除。當垃圾被掃出門外,掃進壹個角落時,鞭炮也被放在屋外,於是帶來壹個巨大的鞭炮,放在垃圾堆上,點燃,儀式轟轟烈烈地結束了。人們說:現在,所有的窮人都被趕走了!所以我吃了。
這個習俗,在關中,東府西府,都差不多。但是炮響之後,他們吃的食物就不壹樣了。西府隴縣,全縣亂,說要用這種糊狀的食物把壹切不如意的東西粘起來。據說在渭河流域的壹些地方,人們也在新年吃餃子,但不是在初五,而是在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是壹樣的。隴縣過年三頓,臘月三十,正月初五,正月初七。賓縣也在正月初五吃餃子,說是“吃窮糧,去窮根”,還說“糊窮坑”“填窮坑”。也適合像攪拌面團壹樣用食物糊和填充。賓縣人說反正酒肉不能吃。地處渭北高原的淳化縣也在這壹天吃餃子,據說也是用來填窮坑的,而且據說這壹天不能出門探親,說親戚不能沾貧。
鳳翔縣是最有趣的地方,它是秦人的發源地。也叫“破五”。他們也早起,做大掃除,放炮,但是吃的食物和關註的東西大相徑庭。他們吃餃子。不是餃子,是煮角。我包了壹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做好了。還裹著肉。包餃子的時候壹定要點上壹根香,繞在包餃子餡的鍋上,再包餃子。這是為什麽呢?鳳翔人說:這是把“五窮”之類的圍捕起來,包起來,煮了吃。秦人豪邁徹底。他們這樣做,不僅僅是趕走“五窮”,而是把他們都殺了,有點像“吃他們的肉,睡他們的皮”。
按:“五窮”又叫“五鬼”。指的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友窮”等五種窮人。曾經在韓愈的《看窮》裏看到過。這首詩裏每個人都說“這五鬼都是我的五煩惱”,所以我要把他們送走。文人再怎麽有思想,寫出來的永遠是平和的。雖然是我的大不幸,還是禮貌的送走吧。到了老百姓那裏,就說實話,“趕五窮”,“填窮坑”,用鞭炮,用掃帚。不客氣。畢竟這不是請客也不是送禮。是其中最慷慨激昂,最精辟的。
“破五”:天津人把正月初五叫做“破五”。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案板要叮當作響,讓鄰居聽見,以示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開心的事都歸結於“小人”,除掉了“小人”才能富貴順利,而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是避邪避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