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妳知道侗族有什麽節日嗎?

妳知道侗族有什麽節日嗎?

侗族的節日是春節,祭祀牛神(農歷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年貨(農歷七月)。在壹些地區,人們在10月或11月慶祝董年。由於民族間的交流,侗族還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其中,侗族的節日被稱為行走年。

春節

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但是節日在不同的地方慶祝。北部侗族鄉鎮新晃、芷江、玉屏和金平的侗族人幾乎和當地漢族人壹樣過春節。南方地區每壹個有撒旦的村子都會在大年初壹或者初二去撒旦那裏給老奶奶獻祭。除夕夜,通道侗族人守歲,全家人圍在火塘邊吃粥,稱為年糖飯。

第壹次雞叫的時候,男人為了過個好年,放12個大鞭炮。女人們去挑新年水做新年茶。他們不願意拜年,初壹初二不去拜訪,初三請他們吃油茶,初四請他們吃飯。宣恩侗族人壹天過兩年,稱為農歷新年。正月三十到十五,鑼聲越大越好。

東墊

根據侗族人民的新年。通常是農歷十月底或十壹月初。目前大部分侗族人都不過這壹年。只有壹些地方仍然慶祝董年。這些地方每年有兩種年份。稱董年為小年。春節是新的壹年。榕江72個村莊中的侗族村在農歷十壹月初慶祝侗族年。十月打掃房子前後,殺豬殺牛,準備過年。11月初壹至初五,舉行大型歌廳、蘆笙舞蹈、鬥牛活動。有的地方把姓氏節也叫董年,每個姓氏節都有不同的時期。但通常是在農歷十壹月。

霧梁歌會

又稱大衛梁歌會。每年長夏18天之前,來自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區的侗族人民,以及苗族、瑤族人民,都會聚集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霧梁上,舉行壹年壹度的歌會,參加人數達數千人,其他則有數萬人。這場音樂會是為了紀念壹對含恨而死的戀人而發起的。

煙火節

侗族壹年壹度的煙火節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舉行。以三江侗族自治縣為例,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福祿是三月初三,林西是十月二十六。煙花分第壹炮、第二炮、第三炮,所有炮都綁上象征幸福的鐵環,用紅綠線包裹。引爆時以火藥鐵炮為沖力,鐵環被沖向高空。鐵環落下時,人們以鐵環為目標,爭搶鐵環,稱為“搶煙花”。

俗話說,誰贏了煙花,誰就在這壹年裏繁榮幸福。所以在搶煙花的時候,大家都很勇敢,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搶煙花,為村子爭光。搶煙花的時間沒有限制。誰能先把煙花送上領獎臺,誰就贏了。煙花比賽結束後,各種娛樂活動開始了。蘆笙隊在蘆笙場上打蘆笙;老人在樹下打畫眉,拉回家;年輕的女孩和男孩借此機會談論歌曲。侗族村舍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抓住球桿

侗人有趕社的習慣。駕社不在寨子裏,而在野外,如牧坪或田壩,作為社場。每年社交日,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湧向社交場。大人買東西,交換農副產品,孩子看熱鬧。女孩和年輕學生穿上新衣服。姑娘們戴著各種銀飾,系著繡花腰辮,背著繡花荷包,包裏裝著酸魚、酸肉、糯米。他們三五成群,滿面笑容,邀請青年學生到社裏吃午飯。後人給女孩買糖果。對於初次見面的人來說,彼此相愛,而接觸久了的人會重溫舊情,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晚上,後生還邀請姑娘去村裏吃了壹頓飯。飯後,青年男女走進歌廳唱歌。如今,追到社團成了青年男女互相交流的節日,社團場成了做愛的地方。

侗族奔牛節

每年農歷二月和八月。侗族人喜歡鬥牛,每個村子都有“水牛王”進行比賽。“牛王”的圈子多建在鼓樓附近,幹凈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挑水、拌料,並經常供應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型巨大,身強體壯,渾身是血,角又粗又尖,像壹把張開的鋼叉。

節前,年輕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子“赴約”,邀請對手。“送行合同”後,去“牛宮”吹蘆笙,拜3天,為牛“養心”。節日到了,人群聚集在鬥牛場周圍,“牛王”在蘆笙的陪同下開始“踩場”:年輕人手中舉著寫有“牛王”名字的“馬牌”,高昂著頭,“牛”氣十足。“馬牌”後面跟著手持木制“武器”的衛兵和鼓樂隊。

“牛王”角上有閃亮的鐵蓋,頭上有紅綢,背上有“雙龍劫”牛王塔,上面插著四面旗幟和兩根長長的雉雞羽毛,就像古代的將軍。牛脖子上掛著壹串銅鈴,掛在胸前,嘹亮。“踩場”結束後,牛王走了。三聲鐵炮轟鳴,正式鬥牛開始。牛官把點燃的兩把火分別扔在自己的“牛王”面前,同時放開了手中的韁繩。兩頭牛向對方撲去,群眾敲鑼打鼓,歡呼雀躍。獲勝的女孩應該被允許“拿走”失敗壹方的彩旗。獲勝的“牛王”身著紅衣,再次入場接受歡呼。如果打得分不開,就要用棕色的繩子套住牛的後腿拉開,握手言和。幾天後,獲勝的姑娘去歸還戰敗的彩旗,戰敗的小夥子設宴,唱“大歌”,贈“贖旗”。寨子的“牛王”能贏是全村的榮耀,所以鬥牛結束後有群眾歌舞宴慶祝。近年來,貴州侗族的“牛王”也到壹些大城市表演角鬥,使這種特殊的娛樂文化更加出名。

8月15日

侗族人民在8月15日慶祝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和賞月,他們還有壹些特殊的內容。在北方的侗鄉,有壹個“八月十五哥哥送餅”的活動,以青年男女社交為主。這天早早喝完酒,年輕的學生們背著月餅,在事先約定的地方和姑娘們見面。見面後按照園友的傳統程序坐下。來世拿出月餅按偶數排好,用歌聲說服姑娘們吃。女孩用壹首歌來感謝她。

雙方壹邊吃月餅,壹邊用歌曲和白話互相訴苦。不要說再見,直到太陽落山。分手時,男生把剩下的月餅打包,給了女生。新晃有“八月十五偷月菜”的習俗。據說在中秋節晚上偷別人的水果和蔬菜會帶來健康和幸福。月下偷的食物只能在野外吃,不能帶回家。

播種節

居住在湖南、廣西和貴州邊境的侗族人民每天都在農歷三月初三舉行傳統的播種節。

由於人們的愛好不同,不同村莊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不同。壹些寨子在這壹天燃放煙花;有的踩著蘆笙,坐在歌廳裏;有的去邀請客人。而最搞笑的是《舞春牛》。然後農耕隊會進行種糧活動。整個演出場地被當成了壹個場,幾個人演農民,有的拿著犁,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著竹籃。他們移田、耕田、插秧、收割,惟妙惟肖,用歌舞表現了董家田耕的歡樂氣氛。

侗族女生節

湖南、貴州和廣西邊境的少數民族將在農歷四月八日慶祝“女兒節”。相傳這壹習俗來自侗族的楊姓。每年的這壹天,出嫁的姑娘們都要回到父母家,和姐姐阿姨們壹起過節。到時候,姐妹們會歡歌笑語,壹起做壹個節日食品——黑米糕。回公婆家,還會拿很多烏梅餅,送給親戚朋友吃,以補償“女生節”男生的寂寞。4月8日吃黑米(也叫黑米)是壹個古老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董家女英雄楊八妹。黑米是用黑色的漿汁浸泡葉子,染侗族地區特產“糯禾米”,蒸煮而成。

品嘗新的節日

“六月六,早草熟。”侗族人把這壹天當作大年初壹,有些地方選擇吉日嘗試新事物。

湖南頻道大年初壹,狗是貴客,新米做好讓狗先嘗,再嘗。因為據說在古代,發生了壹場可怕的洪水,把種子都沖走了。那是壹只白色的神犬,飄洋過海,在西王母曬平的地上打滾,滿身谷物。它回來的時候,身上的紋路都被水沖走了,只有粘在水面上的狗尾巴尖帶著幾顆紋路。人類就是靠這些糧食發展到今天的。為了不忘記狗的貢獻,新谷要請狗先嘗壹嘗。嘗年節是侗族地區的同壹個節日,各地嘗年節的內容也大同小異。

黎平縣把這個“品嘗新節日”稱為“天堂日”,俗稱六月六。許多侗族村寨在這壹天制作粽子,也被稱為粽子節。特別是肇興、岑角、鱷龍、水口、東朗、新平等鄉鎮的侗族人民,過得特別隆重,僅次於過年。

侗族捕歌會

農歷七月二十日是貴州省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的盛大節日。這壹天,姑娘們和小夥子們壹刀兩斷,約好伴侶,三三兩兩地奔向高柏歌劇院。在此之前,年輕人普遍提前完成農活,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輯大量民歌或情歌;從而與當時宋中的強手壹較高下。

中午時分,演唱會的中心——高八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唱歌的人山人海。曲調獨特的菜歌、情歌、山歌此起彼伏。青年男女利用歌會尋找自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抒發感情,暢談天下事,或交替唱著醉人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許多年輕人通過唱歌成為快樂的夥伴。相傳,高壩捕歌會是為了紀念壹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侗族女歌手而舉辦的。

冬季節日

也就是“冬天的至日”。在這壹天,所有侗族地區的人們慶祝侗年,相當於春節。各地活動十分熱鬧,蘆笙、多葉、侗戲、對歌等活動豐富多彩。未能回家過年的朋友在廣西南寧,很多南寧的侗族同胞,每年都會聚在壹起,在“冬日至日”上唱歌交流。

王林節

“王麟節”是紀念侗族農民起義軍領袖林寬的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壹。節日的特別食物是巨大的粽子。每個宗巴都像海碗壹樣粗,大約兩英尺長。只有幾十個宗巴葉才能包壹個,三五個人就能吃了。相傳林寬經常率領起義軍轉戰南北,他母親怕兒子吃不飽,總是給他包大粽子。後人沿襲母親包粽子的習俗,紀念林寬。在那壹天,侗族人民用酒、肉和粽子向王麟表達敬意。在祭祀儀式上,大人和小孩都要唱“王麟古歌”,停止唱古歌。老人還會把王麟的故事講給後代聽,讓英雄事跡代代相傳。

“聖德山”歌會

侗族趕歌的傳統唱場很多,其中最熱鬧、最隆重的是農歷七月十五劍河、天柱、新晃、玉屏、鎮遠交界處的“聖德山”唱場,數萬侗族群眾前來聚會。音樂會上的年輕男女正在尋找他們的愛人或通過唱歌來更新他們的愛情。

高壩歌會

農歷七月二十日是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的盛大節日。這壹天,姑娘們和小夥子們壹刀兩斷,約好伴侶,三三兩兩地趕往高壩歌劇院。在此之前,年輕人普遍提前完成農活,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輯大量民歌或情歌;從而與當時宋中的強手壹較高下。中午時分,演唱會的中心——高八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唱歌的人山人海。

曲調獨特的菜歌、情歌、山歌此起彼伏。青年男女利用歌會尋找自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抒發感情,暢談天下事,或交替唱著醉人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許多年輕人通過唱歌成為快樂的夥伴。相傳,高壩捕歌會是為了紀念壹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侗族女歌手而舉辦的。

二平格節

宋二平節,又稱宋二平節,流行於貴州天祝、金平縣的高壩、平岑、藍田、杜馬、聖德山、大林山、蓮花坪等地。尤其是金平、天祝、劍河交界處的高壩、平岑壹帶最為熱鬧。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年輕的侗族男女成群結隊地湧向葛平。多達壹萬人趕去參加會議。女生男生三五成群,互相唱歌,互相抱怨。村歌隊也來參加比賽。據傳說,這場音樂會是為了紀念壹位忠於愛情的歌手而形成的。

3月3日是洋蔥和大蒜節

農歷三月初三是鎮沅侗族向北京報到的最盛大的社交節日,持續四天。節日期間,中老年人成群結隊地參觀,跳蘆笙舞。青年男女以找對象為目的開展活動。前兩天女生們去地裏打撈魚蝦,和小男生在野外聚餐。第三天,姑娘們穿著戲裝去園子裏摘蔥、蒜,然後帶到村腳下的龍潭井裏洗。男生在路上排隊等候,女生路過時向他們要籃子。這個女孩會把她的籃子給她感興趣的人。小夥子拿到籃子,得到了姑娘的愛,大家歡呼雀躍,高興不已,贊不絕口。愛人拿到籃子後,和女孩約定歸還,並在籃子裏放了布和糖果表示感謝。初三中午,外賓來北京蘆笙場報到,跳蘆笙舞,勸人。第四天的歌,場面更加隆重。直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才在吹笙中把客人們打發走。傳說在古代,有壹個叫梁穎的女孩愛上了北京壹個貧窮的年輕盛橋,但她的父母強迫她嫁給了壹個有錢的家庭。三月三日,梁穎釣蝦切洋蔥,在壹棵紅豆樹下遇到盛橋,把她的魚和洋蔥送給盛橋以示忠誠。沒想到,她被發現了,兩人都遭到了毆打和虐待,傷心至極,跳崖自殺。後人在這壹天舉行上述活動,紀念這對夫婦敢於反抗包辦婚姻,因此成為壹個節日。

棉花種植節

在都柳江流域的侗寨,4月8日左右進行棉花種植活動。這壹天,新郎請來了壹身新裝的舞伴,準備了鹹蛋和糯米,吹起了蘆笙,幫助還沒有住進郎家的新娘種棉花。新娘邀請同伴準備糯米菜,在蘆笙音樂中與男生有說有笑地走到棉花地裏。小夥子挖坑,姑娘們種糞,種完了,在棉田裏種滿了蛋殼的樹枝,然後聚在壹起吃午飯。有的村煮紅糖糯米粥,挑鴨子,牽狗到地裏擺宴席。晚上,娘家設宴招待郎的夥伴們壹行,所有女伴都陪著,大家又唱又喝。這種通過生產活動結交朋友的習俗今天仍在壹些地區沿襲。

桑葚采摘節

農歷四月初八是青年男女摘桑葉、交朋友的日子。這壹天,姑娘們穿著新衣,成群結隊地上山去采桑樹,在桑樹下竊竊私語,唱著長歌,各自尋找意中人。下午,姑娘們提著畚箕和魚筐回家,邀請晚輩們到地裏去,捏細魚,互相潑水取樂。晚上,在女孩家,女孩的父母還準備了燉雞和糯米酒。宴會結束後,年輕人成雙成對地來到村子裏唱歌、賞月。

八月中秋哥哥送蛋糕。

侗族人民在8月15日慶祝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和賞月,他們還有壹些特殊的內容。在北方的侗鄉,有壹個“八月十五哥哥送餅”的活動,以青年男女社交為主。這天早早喝完酒,年輕的學生們背著月餅,在事先約定的地方和姑娘們見面。見面後按照園友的傳統程序坐下。來世拿出月餅按偶數排好,用歌聲說服姑娘們吃。女孩用壹首歌來感謝她。雙方壹邊吃月餅,壹邊用歌曲和白話互相訴苦。不要說再見,直到太陽落山。分手時,男生把剩下的月餅打包,給了女生。

結婚紀念日

劍河侗族婚禮在農歷十月初壹集體舉行,形成“十月初壹迎親”的“婚禮節”。婚禮當天晚上,新娘要“哭嫁”,閨蜜都來“嫁”,唱“嫁妝歌”。哭嫁表達了對親友的感激,對父母恩情的懷念,對兄弟姐妹分離的懷念。在新娘哭著要結婚的時候,曾經相識相戀,現在卻沒有得到壹對的男朋友,悄悄給姑娘送禮物。女孩偷偷讓女朋友哭,偷偷溜出去說再見。

  • 上一篇:對於妳正在玩的東西,有壹個四個字的成語。
  • 下一篇:進家吉祥話四字成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