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壹個節日,和其他民族的火把節差不多,但是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節日當天,所有家禽、牲畜、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都要封閉收集,不得留在野外。別人借的東西也要收回,不允許家人外出。除了派姑娘去旱谷摘谷子穗或幾片樹葉瓜果外,全村不準任何人上山下地幹活,不準任何人外出探親。因為小米比旱谷成熟早,所以先叫小米魂,怕不幹凈的人先吃了,每年收成不好。小米穗、瓜、水果等。應宰,蒸糯米,和粑粑,老人誦祝福語喚魂。今天早上客人被禁止進入這所房子。
每當夜幕降臨,家家戶戶都要點燃火把,豎立在屋檐下,這樣整個寨子就會亮如白晝。然後在室內外撒上幹燥的艾草和香灰,驅趕蚊蠅。青年男女通過撒香灰來傾訴彼此的愛意,老人們成群結隊地巡回飲酒、唱小調,年輕人聚在舞池裏打竹球,整個寨子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在佤族的節日中,邊科是最大的節日。人們把它視為消災驅鬼、送舊迎新的盛大節日,預示著家庭平安、莊稼豐收、滿園六畜。它被認為是舊的災難、饑餓和疾病的結束和新的吉祥、和平和幸福的開始。
佤族在新的壹年裏“收到新水”
佤族和漢族壹樣過春節。尊敬老人是佤族的壹種良好風尚。第壹年的第壹天,他們應該去長輩家拜年,並互贈象征團結和諧的香蕉。糯米粑粑和甘蔗。廣場上,青年男女跳起了熱烈歡快的圈舞,老年婦女排著隊在古老的歌聲中輕盈起舞,享受著節日的歡樂。
春節在佤族語言中被稱為“烈”,是佤族人壹年中最快樂、最幸福的壹天。在節日祝福語中,老佤族常念:“護齒,養家,臥桑葚”。"巴雅"類似於其他民族的火把節,"齋"是中秋節,"烈"是春節。敬酒的意思是放牙祭老大,中秋老二,春節老三。佤族全年有三個傳統節日,春節是第三個。
春節前幾個月,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好吃的,釀水酒,給大人小孩準備節日服裝,修繕房屋,準備足夠的柴火。隨著節日的臨近,婦女們割草準備馬飼料。
佤族春節又叫“新水節”、“迎新水”、“收新水”,佤族春節最有意思的就是“收新水”。春節前幾天,人們準備迎接新水。全村開會殺雞占蔔,確定壹戶為接待戶,每人編壹碗小米或米飯,壹只雞,壹桶水酒,壹根竹子準備好。第二天早上,巫師帶著祭品來到水源祭拜水神。巫師回到寨子後,村裏的男人馬上出來修溝,每家至少要有壹個人參加。除非特殊情況經村民會議批準,無故不參加者,給予雙倍材料處分。人們在高處挖溝,在低處用竹子造水槽。那壹天,水必須引到寨子旁邊的門外,而不能引到寨子裏。不參加引水的都要全身心投入到打掃衛生中去,打掃村子,清除垃圾,鏟除雜草,鋪路,打掃房子的前後,裏裏外外。
第三天早上,太陽剛剛升到山頂,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從村外排著隊到村裏往村裏引入新水。人們微笑著大聲歡呼新水的到來。壹直守候在山溝邊的巫師,壹手拿著小竹筒,壹手拿著芭蕉葉,準備迎接新的水。新水壹到,他就念叨:“日日夜夜盼。男女老少都盼著妳來,最後我在寨子裏盼著妳。希望妳壹直流下去,給全村人帶去祝福……”同時,我不停地用芭蕉葉在水面上劃來劃去,以示對水的熱愛和尊重。人們種了四個木叉,在水流兩邊插上了花。巫師拿了壹竹筒淡水送到主人家,倒進早已盛滿水的鐵鍋裏,再把各家帶來的肉和米倒進鍋裏,用大鍋煮爛飯,準備招待全寨子的人。
巫師離開山溝後,大家歡呼雀躍,紛紛湧向新水。他們先喝了壹口新水,然後洗手、洗臉、洗頭、洗澡,用竹筒把水帶回家。除了領取淡水,大年初壹是佤族的“禁忌日”,不能勞動,不能出村門,晚上外人不得入屋。從第二天壹大早開始,親戚朋友互相拜訪,新叔叔拜了老丈人,同時開始播放名為《考奧沃》的歌曲,拉開了春節狂歡的序幕。
種植節
在群山重疊的佤族山上,春耕時節,勤勞的佤族人正忙著耙田準備種稻,同時舉行有趣的種植節。也被稱為“Yojima”節。植樹節那天,大家要把村裏的路修壹修,把各家的裏裏外外打掃壹遍,青壯年會自動組成幾個小組,有的去山裏打獵,有的去河邊釣魚。將捕獲的獵物和魚煮成粥,供大家享用。如果獵人打到了大馬鹿和野豬,回到村子裏,人們會在村口迎接它們,唱著打獵的歌。“羊島”節有兩種形式:全村活動和住戶個人活動。全村範圍的活動,妳要在村廣場宰壹頭牛,然後把牛肉切成塊,按戶分塊;當家庭獨自慶祝“造島”節日時,每個家庭主婦都會去自己的田地裏做壹些象征性的種植動作。晚上再做壹壺水酒招待來幫忙修房子的人。晚上,村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紅火塘邊,喝酒,唱祝福的歌。主唱必須是長輩或者受人尊敬的老歌手。
新米節?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到初八,都會慶祝兩次“新米節”。7月,早稻開始成熟,慶祝第壹個“新米節”。又叫“嘗新米”,瓦語稱為“彭坳”或“博鰲”。8月,大量水稻成熟,第二次慶祝“新米節”。也叫“吃新米”,佤族語叫“彭婷”或“奧瓦”。“新米節”那天,主人早早起床,為節日準備雞、豬、牛肉;然後背上壹根蘆葦,在稻田裏挑壹顆新的谷粒。在路上,註意動物的聲音。如果妳在半路上聽到麂或角布掉落(鳥)的聲音,妳會認為這是不吉利的。馬上回家,延期放假。如無異常,繼續上路。收集來的谷殼被送到祭壇上,在那裏用手搓出谷穗,在鐵鍋裏炸熟,然後釀出新米。壹些鹽撒在祭壇上壹會兒,然後煮熟。然後,把雞、豬、牛肉舀出來,撒上鹽,供奉在祭壇上,讓莫巴念壹段咒語,意思是報祖先的死訊回來吃新的食物。保護妳家人的安全。如果沒有魔棒在場,主人會在祭壇上咂嘴,表示祖先來吃飯了。讓莫巴和家裏的老人吃了神拜過的新米,別人才能分享,這是家族祭祀的規矩。家庭節日期間,外人不得入內。主人讓他的孩子在門外“放哨”。萬壹外人找,孩子禮貌地拒絕進屋。儀式結束後,主持人打開門,向全村人宣布他已慶祝“新米節”的消息,並邀請他們慶祝“新米節”。絡繹不絕的客人帶著禮物前來祝賀,熱烈慶祝“新米節”。
青苗節
21年5月20日至5月20日,臨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舉行佤族青年節慶祝活動。青年節是四排山鄉佤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當地佤族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壹種方式。
每到節日,震耳欲聾的木鼓和悠揚的歌聲就會響起,身著節日盛裝的佤族人就會湧入歌壇,踏著載歌載舞的臺階,舞著長刀,看著長發。瞬間,會場將呈現壹片歡樂的海洋。華麗的服飾伴隨著舒展的舞蹈、鼓聲、口哨聲、歌聲,還有銀鈴墜子的沙沙聲,像是深情的祝福。聰明勇敢的瓦崗揮舞著長刀,帶著工人的驕傲翩翩起舞。勤勞淳樸的佤族姑娘撩起長發,扭動著身軀,走出佤族的歡樂。日落時分,火被點燃,笛聲響起。佤族人民從未停止前進,載歌載舞。午夜時分,壹彎新月漸漸升起,佤族人三五成群地離開篝火,卻帶不走音樂廳的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