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度節日
除夕夜,他們講究每人喝壹碗粥,表示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還有壹個“舀水”的習俗:姑娘們爭先恐後地舀水,舀到井水裏做白泡,運氣最好。
新年裏,侗族同胞流行“打同年”。這個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同歲”的隊伍到了壹個地方,那裏的女人就排著隊,以唱歌的形式向對方提出各種問題,對方很快就回應了,就像電影《劉姐》裏的對唱壹樣。相互呼應非常有趣。
第二,煙火節
侗族壹年壹度的煙火節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舉行。以三江侗族自治縣為例,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福祿是三月初三,林西是十月二十六。煙花分第壹炮、第二炮、第三炮,所有炮都綁上象征幸福的鐵環,用紅綠線包裹。引爆時以火藥鐵炮為沖力,鐵環被沖向高空。鐵環落下時,人們以鐵環為目標,爭搶鐵環,稱為“搶煙花”。俗話說,誰贏了煙花,誰就在這壹年裏繁榮幸福。所以在搶煙花的時候,大家都很勇敢,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搶煙花,為村子爭光。搶煙花的時間沒有限制。誰能先把煙花送上領獎臺,誰就贏了。煙花比賽結束後,各種娛樂活動開始了。蘆笙隊在蘆笙場上打蘆笙;老人在樹下打畫眉,拉回家;年輕的女孩和男孩借此機會談論歌曲。侗族村舍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第三,趕上俱樂部
侗人有趕社的習慣。駕社不在寨子裏,而在野外,如牧坪或田壩,作為社場。每年社交日,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湧向社交場。大人買東西,交換農副產品,孩子看熱鬧。女孩和年輕學生穿上新衣服。姑娘們戴著各種銀飾,系著繡花腰辮,背著繡花荷包,包裏裝著酸魚、酸肉、糯米。他們三五成群,滿面笑容,邀請青年學生到社裏吃午飯。後人給女孩買糖果。對於初次見面的人來說,彼此相愛,而接觸久了的人會重溫舊情,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晚上,後生還邀請姑娘去村裏吃了壹頓飯。飯後,青年男女走進歌廳唱歌。如今,追到俱樂部已經成了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