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英國人之間第壹次嚴重的戰爭是1862的“盎格魯撒克遜戰爭”。“不列顛”是指英國,“薩斯喀徹溫”是日本“幕藩體制”下的“薩摩亞人”。
從日英之間的“盎格魯撒克遜戰爭”也可以看出為什麽“腐敗的清朝被日本人打了,混亂的中華民國被日本人拿了,無能的國民黨在日本人面前節節敗退”。
世人都認可實力,壹切真理都要用實力背書,否則就是不值壹提的“酸拙見”。就像《馬關條約》簽訂的時候,才華橫溢的大慶裱糊匠李鴻章問:難道我們不能爭論嗎?
日本人伊藤博文說:只爭朝夕,條款不可更改。
這就是兩個學校在實力、鬥誌、戰鬥意誌上不同的原因。伊藤博文也被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真要說誰是“戰鬥民族”,日本絕對是第壹。
因為就打仗而言,日本人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歷史:他們是世界上唯壹壹個在不同時期都打過“五常”並取得驕人戰績的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把清朝打得半死,簽訂了《馬關條約》;
1904年,日俄打了壹場“日俄戰爭”,俄國顏面盡失,東方艦隊全軍覆沒。日本人堅信壹個日本兵能打贏五個俄國兵。
1945年3月,日軍在越南發動“明之戰”,導致法國殖民官員和軍隊向四面八方逃竄,損失相當大。只有少數法國人逃到了中國,留下了壹條條生命,以至於雲貴山區至今還有壹些法國血統的人。
日本人和美國的戰爭就不用說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從1853年7月“黑船來航”開始就若即若離,期間日本人動了搶劫夏威夷和菲律賓的念頭,也是美國先拿走的。
壹戰期間,日本人趁歐洲亂,在亞太地區到處打德軍,搶德國殖民地。壹戰後,為了防止日本人越來越大,美國制定了“海軍條約”,限制日本海軍的發展。
即便如此,日本還是壹步步發展起來,終於在二戰時在太平洋與美國對峙。日本人也不講武功。他們用慣用的“偷襲”手段,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珍珠港炸了個底朝天。
然後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上戰爭——太平洋海戰。最後日軍全軍覆沒,日本也跌入“深淵”,成為美國的“準殖民地”直到今天,但美國也損失慘重。
英國人開始他們的殖民之路後,在世界各地都很順利。只有日本打了他們幾次,讓他們無可奈何。
幾經打擊,英國人對日本人恨之入骨。雖然都是美國的盟友,但實際上英國人還是很生日本的氣。
他們確實被日本人打得很慘。甚至可以說,日本人通過打敗英國人,建立了對西方人強硬的信心——西方白人就是這樣。
1.幕府和諸侯是什麽關系?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天皇也就那樣,壹點權力都沒有。所謂的“朝廷”已經被幕府將軍架空。但是幕府還是要保住天皇和朝廷,因為他們是幕府存在的基礎。
德川幕府時期,他們在全國推行“幕藩體制”,內部統治可靠高效,因為“藩”是幕府最得力的助手,是統治中非常重要的壹環。
當時日本有256個“諸侯”,即來自世界各地的諸侯國和小霸王,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武士;在自己的地盤上不妥協,但都聽幕府的。因為所有領主的妻兒都在江戶,相當於幕府的人質。
根據性質不同,“諸侯”可分為親諸侯、宗譜、外族三種。
“親諸侯”最高貴,疆域大,實力強,特權多;他們在“親”字上彌足珍貴,這些領主基本都是德川家的血親。德川幕府有很多“親諸侯”。其中最著名的有:魏、冀和範。他們被稱為“帝國三大家族”。
“譜代”是壹直追隨德川家族的諸侯。德川幕府上臺後,有功大臣在受到功勛獎勵時得到了封地。這樣的“粉絲”對德川家非常忠誠。
“洋樣”很雜,有的是地頭蛇,有的是前朝貴族,都很會打仗,也不怕幕府將軍。他們中的壹些人在血統地位上甚至高於將軍。他們是幕府懼怕的人,但也是不能隨便罷免的“諸侯”。
2.驕傲的英國人被狠狠地上了壹課——生小麥事件。
英清第壹次鴉片戰爭讓日本人大吃壹驚,他們的幕府也想“富庶強兵”,各地“諸侯”積極壯大自己的實力。
英國人用盡全力對付清朝,卻暫時沒有精力去征服島國日本。1853年,不是很強的美國進入東亞。他們不敢和英國爭奪大陸,只好把目光投向日本。
美國的“黑船來航”打開了日本的大門,與日本簽訂了壹系列條約,都是貿易條約。實事求是地說,不存在太多的不公正和歧視。英法也在日本設立領事館,開始貿易。
本來就沒有問題,日本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也不是壞事,也不會成為外國人的殖民地。
但日本特殊的“幕藩體制”和各地強藩固有的“對外侵略”心態,使其關系脆弱,遲早會出事。
1862年9月14年6月,現任島津茂主的守護者島津久光前往橫濱郊外的“勝麥村”。島津久光的地位比較高。如果島津茂是天皇,就相當於“天皇的父親”。
如此高地位的“大腕”出行,威望極高,身後跟著龐大的儀仗隊。按照當時的日本法律,平民遇到大牌車隊要向路邊磕頭下跪。如果妳打了球隊,妳活該被打死。
正好四個英國人,三男壹女,路過這裏,不知道日本的規定。此外,傲慢的英國人從不跪下。他們看到日本幕府都不跪,當然也不會給大明下跪。
島津久光非常生氣,他的武士立即上前交涉。沒想到英國人沒有退到路邊跪下,壹個叫查爾斯的英國人也破口大罵。
更讓日本人氣憤的是,這位名叫馬歇爾夫人的女子所騎的馬受到驚嚇,闖進了島津久光的儀仗隊。
這個沒什麽好說的。根據日本法律,阻擋武士的道路是死罪,更別說是著名的儀仗隊了。於是島津久光的護衛奈良原希和甲田信義立刻拔出刀來,砍了下去。
英國人查爾斯當場被砍死,另外兩人克拉克和馬歇爾受重傷,很快也跟著查爾斯。
日本人沒有給她任何麻煩,因為她是女人。他們只是用刀割掉她的帽子嚇唬她,然後讓她跑了。
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的“生麥事件”:日本人敢隨便砍殺三個英國人,這讓“不落帝國”的臉面何去何從?
英國輿論壹片嘩然,紛紛要求政府出面,給死者壹個說法。
日本沒什麽,尤其是相撲著名的島島中茂。他還在生氣:不避讓,還罵人,沖撞儀仗隊。殺人都是輕的,何苦呢?
3.雞和鴨之間的談判
“生麥”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駐日代理公使約翰·尼爾立即與德川幕府交涉,要求解釋。此時德川幕府也是前兩大,國內“逆幕”勢力不斷造勢,憂心忡忡。
沒辦法,幕府只好花錢消災,賠了10萬英鎊給英國人,希望這能結束。但是英國人不幹。他們想要錢,“兇手”受到了懲罰。
英國大臣知道這對幕府來說是不可能的;他們也知道這些大牌兇,不聽招呼。
因此,在與薩摩亞人進行面對面談判之前,約翰·尼爾要求英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中將·奧古斯都·庫珀率領壹支由七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前往薩摩亞的鹿兒島灣。
為了做好這些準備,英國主要是和艦隊談判,1863,13年8月,英國和薩摩亞人談判:交出兇手,賠償25000英鎊(之前的賠償不是薩摩亞人給的)。
雙方談判的譯者是著名的“藍雪”學者福澤諭吉。他會說荷蘭語和日語,但是他的英語壹般。現在他的臉在壹萬日元鈔票上。
結果當英國人要調查“肇事者”,也就是殺人的武士時,他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成了“島津久光的頭”。
薩摩亞人的談判代表頓時心煩意亂:要追究大明的責任,就要有所思有所夢。還有“王法”嗎?談判破裂了。
薩摩亞回復英國艦隊“生麥事件無責任,拒絕英國要求。”
但是英國軍艦在海上,看起來很煩。他們會在那時開火。於是,薩摩亞名突發奇想:偷偷派人上來把這些軍艦“搶回來”。
去做吧。當時的殺手武士奈良、木左衛門等人也知道自己殺了自己,釀成了這場災難。他們願意成為敢死隊來突襲英國艦隊。
計劃是偽裝成薩摩亞人的使者,把大米、蔬菜和西瓜送到英國,混在船上。
這些敢死的人包括山田信義、黑田清隆、大山巖等。後來,他們都成了著名的日本將軍。
因此,英國人仍然很謹慎。他們死活不讓日本人登船,日本人“入虎穴抓老虎”的高明計劃失敗了。
談不攏就打,但是雙方都不先動手,所以薩摩亞人就是在浪費時間,看妳們英國軍艦能在海上呆多久;
英國軍艦無法阻擋。8月15日,他們俘獲了三艘薩摩亞商船:白鳳丸、天佑丸、青鷹丸。
英國人的意思很明顯:薩摩亞人會在海上搶劫商船,直到足夠為止。英國人是海盜,他們很擅長做這些事情。
4.日本贏得了僅持續壹天的“賽鷹戰爭”。
英國軍艦的行為激怒了薩摩亞人,薩摩亞人是日本海上力量中最強的,在沿海修建了許多海防炮臺。後來在薩摩藩的基礎上建立了日本海軍,就像另壹個著名的常州藩控制了日軍壹樣。
8月15日,薩摩亞80門老式岸防炮率先向英國軍艦開火。由於對日軍襲擊毫無準備的英國軍艦靠近岸邊,日軍炮火又準,英國軍艦壹下子被射得更多。
反應過來的英國艦隊立即還擊,近百門艦炮在對岸爆炸。英國艦炮經過改進,都是後膛炮,彈頭在地面爆炸;日軍還是老式的槍口炮,發射的是不會爆炸的彈丸。
雙方互相炮轟了壹天,也是老天幫了日本人:海上大風讓英國軍艦左右搖晃得厲害,艦炮精度下降;另壹方面,日本人打得非常勇敢。他們既不怕死,也不累。
英國旗艦被薩摩亞大炮擊中,船長和大副同時喪生。炮擊中英船只的炮手叫“大山巖”,他就是後來中日甲午戰爭的日軍總司令。
把貝殼帶到大山巖的人是山本權兵衛和東鄉平八郎。後來他們壹個是“日本海軍之父”,壹個是“海軍之神”。
到8月17日晚上,英國人堅持不住了。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他們在海上向橫濱方向撤退,離開了日軍炮臺的射擊範圍。當然,他們的艦炮無法著陸。
雙方的損失是:英國艦隊指揮艦受重傷失去作戰能力,艦長等人死亡;另外兩艘船受傷;英軍陣亡,63人受傷。
薩摩亞炮兵連17人陣亡,無其他人員受傷。
唯壹讓薩摩亞人感到難過的是,他們專門研究海軍和現代工業的研究所綜合館被艦炮摧毀,耽誤了薩摩亞人研究制造蒸汽船和生產電池。
薩摩亞人看到英國軍艦撤退並不是特別高興,因為他們發現英國艦炮前所未有,射速快,射擊準,破壞力強。
日本人知道,如果風平浪靜,他們的損失會非常大。
因此,薩摩亞薩摩亞明智地在1863 165438+10月15上向英方表明,同意賠償英方25000英鎊,但現在薩摩亞薩摩亞無力支付這麽多錢,只能要求上級政府——幕府支付。
在損失了10萬英鎊後,幕府不得不再次流血,向英國支付2.5萬英鎊。他們想盡快平息這場風暴。
事件平息後,原本很堅定的“反洋派”薩摩範變成了堅定的“西化派”;他們從炮戰中看到了自己與英國的差距,得出結論:繼續閉關鎖國,只能永遠挨打。
後來,薩摩亞人提出了向英國學習的口號,把所有在炮戰中勇敢殺死英國人的士兵都送到英國學習,包括東鄉平八郎。
學成歸來後,這些人都成了日本海上崛起的風雲人物。
但炮戰之後,英國人已經放棄了索賠的希望。他們只是想多勒索壹些錢。沒想到薩摩給了,幕府給了。所以英國人認為他們贏了。
但是,英國人註意到了薩摩·弗朗西斯科的戰鬥力。與清朝不同,守衛它的地方部隊即使取得勝利,也無法得到政府的支持。不像幕府,他們總是怕事,想講和。
他們有點像英國海盜,有“見敵就打”的精神。
於是,英國不再支持日本德川時代,而是支持薩摩亞人,完全接受薩摩亞人學習和購買軍艦的要求。英國人想把薩摩亞人訓練成他們控制東亞的打手。
總之,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這個世界也是合理的。在妳發展的關鍵時刻,會給妳機會。如果抓住了,可能是另壹個發展方向。
日本的“賽鷹戰爭”和清朝的“鴉片戰爭”有些相似。清朝昏庸腐敗,沒有鬥誌。
仇視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對亞洲造成了巨大傷害;
不過我很佩服日本薩摩亞人的精神,遇到強敵敢於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