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它們的歷史淵源是什麽?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它們的歷史淵源是什麽?

讓60年代長大的人記憶深刻,仿佛吃元宵是那個節日的象征,就像五月初五叫粽子節,八月十五叫月餅節壹樣。事實上,吃是節日中很小的壹部分。光是吃,元宵節的食物就很多。元宵節也叫燈節。提到元宵,人們馬上會想到美食。“賀書記,吃元宵的經典臺詞……”讓60年代長大的人記憶深刻,仿佛吃元宵是那個節日的象征,就像五月初五叫粽子節,八月十五叫月餅節壹樣。事實上,吃是節日中很小的壹部分。光是吃,元宵節的食物就很多。《燕京歲時》說,“市賣糧,幹鮮俱備,以元宵為大宗”。這個時候只有元宵節銷量大。

那時候的元宵品種很少。阿明朝學者劉若愚在萬歷年間出版的《議事年譜》中記載,元宵“以糯米粉為餡,以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卷成球,大如核桃,即江南餃子館”現在記元宵很麻煩。餡料有幾十種,壹句不細說。在重要的節日,吃只是壹種形式和意義,否則“元宵節”吃就成了壹個可笑的舉動。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春節已經和元宵節聯系在壹起了,過年幾乎都要買壹個燈籠。那時候生活水平不高。出售的燈籠大多由紙制成,可折疊,顏色為紅黃綠,繪有圖案,中間點有蠟燭,晚上掛在門外,或擡到街上玩耍。20世紀80年代,有用電池點亮的燈籠。“文革”前,北海公園總是在春節期間舉行遊園燈會,會懸掛紅色的宮燈,用絲線、玻璃或紙張制成的形狀各異的燈籠上繪有花卉、動物、女士和大小不同的人的故事。還有壹個謎語區,裏面列出了各種謎語。在每盞燈上,用壹張紙寫著壹個謎語。猜對了撕下來就能中獎。我記得有冰燈,麥芽燈等。那時候我還小,不知道風的力量,覺得燈籠很奇怪。沒有機器怎麽轉?

元宵最初的意思是時間。正月為壹月,古漢語中“夜”與“夜”的意思相同,故名,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的習俗歷史悠久,始於漢代。有了元宵節,就會有燈籠市場。燈和市場是兩個概念:燈是指壹盞燈,從晚掛到早;城市指的是市場,從早到晚都是開放的。明代的燈籠市場也在同壹個地方,從東華門向東綿延兩裏。《萬部雜註》說:各種物品都放在“東安門外北街”,所以那個位置叫燈市口。清代燈離城,市場遷至琉璃廠。掛燈的地方改成了前門和地安門。清初潘榮弼在《景帝歲時紀勝》中寫道:“掛燈籠最好處,東月門、磨廠、西河沿、廊坊巷、大柵欄最多。”清末《燕京編年史》記載:“六街之燈,以四牌樓、地安門以東最盛,其次為工部、兵部,其他無處。如東安門、新街口、西四牌樓也稍有印象。”民國時,夏寫《老北京筆記》:“正月燈會設在六院前門,以工部為重...燈市設在東西四個牌樓,後移至廊頭。”作者的時間不同,可以看出地點和規模也發生了變化。

清代的琉璃廠也是百貨店聚集的地方。初三到十七,遊客蜂擁而至,東琉璃廠的火神廟更是熱鬧非凡。去那裏購物觀光,在光緒順天府誌中被稱為“訪廠”。而“參觀工廠”是現代的東西,市場已經擴展到了南新華街。記得“文革”前,初壹初二,電廠的商家擺攤送貨,人們大多上門拜年。初三之後,來參觀工廠的人越來越多。

除了看花燈,還有各種娛樂表演:踩高蹺、跑旱船、舞刀弄棍、舞龍燈,非常熱鬧。各種雜耍表演“集體舞、精舞、筒子、筋鬥、蹬壇、爬梯”。鼓手演奏《橘法楊,撼東山,海藍》。絲弦器樂還彈出“套子、小曲、罵人、打菜”等各種曲目。表演中也有故事。“百戲之雅馴者如南十”,扮成大頭僧舞更是妙趣橫生。此外還有很多節目,比如扔粗杠、跑竹馬、敲太平鼓等等。

宮女也要出來逛燈會,自古就有。唐代李商隱眼中:“月色燈滿帝都,車過滿街。”辛棄疾看到“寶馬雕車滿香。”清代也是如此,吉恩·廉在《京都風俗》中描述:“王孫貴客,夫人小兒,行於全城,名為觀光燈。車和馬沒有差距。”《景帝歲時紀勝》記載:“五夜鳴,六街轎馬,香車,爭看宮女春遊。”盛大的場面本身就是壹個場景,很多人都在圍觀。

在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壹位女士往往會有壹件裝飾品,用黑紙剪開,然後貼上壹張紙,或者用針紮上五七個點,比如插在或戴在頭上的發夾,這種裝飾品被稱為飛蛾。“在陽光下審視舊聞”的解釋,讓我想起了“蛾、雪、柳、金線”的名句。有些宋詞選本壹般描述為女子飾品,對“蛾”沒有確切的解釋,而阿清余敏忠明確提出“此古俗也”,成為壹種風俗,時間也不會短。說來也巧,《帝都風光略》中考證:立春之日,民間剪彩儀式是“春旗”,插在頭上。明代用黑紙塗畫,稱之為飛蛾。《隨想錄》中還有壹段描述,女子是“穿幺蛾子,黑金紙做的”。看來南宋辛棄疾的《飛蛾》應該是指這個東西。

全民參與,現場怎能不熱烈?南宋時,在燈籠市場的中心豎立了壹個鰲江形的平臺。皇帝到宣德門看鰲山。《大宋宣和遺》中記載,鰲山有壹盞高燈,長16尺,寬265步,中間有兩根鰲山柱。明代,京城還設置了“鰲山花燈、煙火”。皇帝在賞燈時還會燃放大型煙花。清代街頭還有壹個項目:用泥土塑造壹個法官,叫“火刑”。肚子裏有個大火爐,能裝幾百斤煤。晚上看的時候全身通紅,五官冒煙噴火,很美很新奇。

有了女人的旅行,這個節日引出了很多故事,讓文人寫出了不朽的佳作,可以在古典名著中讀到。在眾所周知的詩中,歐陽修寫道:“去年元宵節,花市亮如白晝。月上相逢黃昏”直抒胸臆,而辛棄疾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人在,燈火闌珊處”則含蓄雋永,給人無盡的遐想和回味。人們經常在元宵節見面,所以有些人認為這個意義更接近西方的情人節。

回過頭來看,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是祭祀和紀念,娛樂和慶祝的真的不多,更值得銘記和珍惜。街上掛著紅燈籠,跳著龍燈,家家戶戶都掛著燈籠。元宵節的溫馨場景,就是“元宵”的氛圍和味道。

  • 上一篇:為什麽狗年有兩個立春?
  • 下一篇:農歷八月初九是哪壹年,農歷八月初九屬於什麽星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