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歡糯食。此外,水族還種植壹些雜糧如小麥、玉米、谷子、稗草、紅薯、米豆等作為輔助食品。
水族農民不擅長種菜,所以蔬菜品種單調,最常見的是青菜、寬菜、大葉韭菜。水族更註重水產養殖和漁業,所以各種畜禽和水產品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肉類食物。
水族的酸湯很有特色,有麻辣酸(辣椒做的)、毛辣酸(番茄做的)、魚酸(魚蝦做的)、臭酸(豬牛骨做的)。其中,麻辣酸是最常用的。辣酸是由新鮮的紅辣椒制成的。制作方法如下:將新鮮紅辣椒洗凈,加水用磨粉機磨成漿,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粥),放入泡菜壇中,密封,發酵,得到美味的酸湯。食用時,將各種蔬菜如白菜、青菜、嫩竹筍、大葉韭菜、寬葉菜等煮熟,放入適量的酸煮。糊辣椒面,鹽,舀壹點蔬菜湯,使其蘸水。吃菜的時候要用水沖著吃,很好吃,很開胃。做飯很少,壹年四季都吃“火鍋”。壹大鍋酸湯蘸水幾乎是日常菜。即使偶爾有豆腐、肉或魚,習慣上也是加到菜裏,用鍋蘸水煮。
水族人愛喝酒,家家都會烤米酒。過年、慶典或走親訪友,都離不開用酒招待客人。水族館待客有著悠久的傳統,輪流是待客的文化表現。
連衣裙
水族男子穿大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人穿長衫,頭裹裏子,腳裹綁腿。女子穿藍綠色、黑藍色、圓領、翻領、寬袖上衣、長褲、打結腰、繡藍布鞋。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水族的男裝與周圍的漢族服飾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女裝仍保留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水族婦女編織的水甲布(九千黥布)紗質細膩均勻,染出的青、藍、綠深且耐洗,早在百年前就已聞名遐邇。水族豆漿畫的原始印染工藝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其印染產品深受群眾喜愛。
水族女裝多以水甲布縫制,無領、大裙、半袍、長衫。長袍及膝,壹般沒有繡花邊。節日和婚禮服裝與平時完全不同。婚紗上的肩部和袖口,褲子膝蓋上的刺繡緞帶,頭巾上五顏六色的圖案。頭上戴銀冠,頸上戴銀項圈。手腕上戴銀鐲子,胸前戴銀雅領,耳垂上戴銀耳環,腳上穿繡花鞋。新娘通常打扮得很漂亮,很優雅。此外,女式刺繡吊帶更具藝術感。說是“帶”,其實是壹種華麗的繡花“T”形“簾”,上端兩邊都有帶子。“窗簾”的大小可以包裹住孩子。它是用白色絲線纏繞壹個白色馬尾,再加入其他顏色的絲線,分別繡出各種圖案,最後將繡好的圖案拼接到綁帶面料上而成。背帶既美觀又實用,是媽媽送給出嫁女兒的最好禮物。
結婚前,水族婦女喜歡用淺藍色、綠色或灰色布料制作休閑長袍,上衣多為緞子。衣服的袖子都比過去縮水了,看起來利落又有曲線感。胸前繡花圍裙,頭上綠白相間布包的長巾,飄逸恬靜。已婚婦女的袖口、肩部和褲腳袖口用藍色花邊裝飾。長發在頭頂梳成盤發,從右側插入梳子固定。女性有的在頭巾外橫戴白色圍巾,有的直接用格子方巾裹頭,傳統又時尚。
婚禮習俗禮儀
水族的婚俗具有濃厚的傳統色彩,講究明媒正娶。在結婚之前,青年男女可以利用節日和集市上的歌唱活動交朋友和談戀愛。即使是自由戀愛,也必須是媒體報道的結婚,否則不禮貌,會被歧視。青年男女談戀愛後,要請人告訴父母。如果父母表示願意,男方就請媒人到女方家送禮訂親,選個黃道吉日派人把豬崽扛到女方家“吃點小酒”。正式結婚典禮時,大豬被擡到女方家“吃大酒”。宴會上應該唱壹首祝酒歌。女主人每唱壹首歌,客人們都要喝壹杯酒,通過喝醉來表示他們的好客。男女雙方家庭成員不參加婚宴和送別。除了少數地方是新娘的哥哥背著新娘去婆家,大部分都是盛裝的新娘撐著壹把刻意撕開的紅傘走在前面,後面跟著伴郎、伴娘和提著嫁妝的長龍。壹般中午離開娘家,晚上六七點進婆家。我要到吉祥的時候才能進門。新郎家的親戚在新娘進屋前就出門躲避,新娘進屋後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陪著新娘,第二天新娘回娘家。婚禮結束後,新郎會把新娘請回來,開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壹次拜訪的時間長達壹兩個月,這被稱為“坐在家裏”。其實是“宅”婚習俗的殘余。在去新娘婚禮的路上,打雷是最忌諱的,所以婚禮在秋冬舉行。
水族姑娘結婚後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挑水。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