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蘭州黃河大橋簡介蘭州黃河大橋信息

蘭州黃河大橋簡介蘭州黃河大橋信息

1,中山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白塔山腳下,是壹座橫跨黃河的鐵橋。甘肅蘭州最古老的古橋,被譽為“黃河第壹橋”。

2.中山橋的前身是黃河浮橋。黃河浮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宋公爵盛豐在蘭州以西7裏處修建。明朝洪武九年(1376),衛國公爵鄧禹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裏處,稱為鎮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命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腳下。至今,蘭州仍留有三根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舟柱,稱為“將軍柱”。柱子上鑄有“洪武九年,陳冰歲,黃道吉日八月,連長司衛國在浮橋南面築柱,用鐵索綁120尺”的字樣。

3.當年的黃河浮橋,用的是24艘大船,在黃河上方水平排列,船間距5米,用長木連接,用木板鋪成,用柵欄圍起來;南北兩岸有4根垂直的鐵柱和45根大木柱,還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索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天黃河結冰就拆,春天重建浮橋。“三月看桃花冰,盤河橋上冰青柳色”這句詩,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壹的“龍墜蛟龍”也是指這種景色。

4.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和甘肅巡撫雲升的建議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0元,由德國商人泰來和洋行Cayus,以美國人曼保本和德國人德魯埃為技術指導,將浮橋改造成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壹鐵橋。

5.鐵路橋建成時,凱承諾保修80年。然而僅僅持續了42年,也就是1949年,鐵路橋被戰爭中斷了11個日夜。緊急搶修後雖然恢復了交通,但人行橋橋面搖搖晃晃,難以承擔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自1954以來,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多次整修加固,將橋身擡高了1.2米,並增設了五道弧形鋼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堅固耐用,而且雄偉壯麗。隨著時間的推移,蘭州市建成了10多座外形美觀、結構新穎、技術先進、氣勢非凡的鐵路公路橋梁。這座橫跨黃河的古老鐵橋已經不再是連接黃河南北的必經之路。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對它贊嘆和欣賞,因為它像壹部史詩,鐫刻著蘭州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展示著蘭州人燦爛的藝術畫卷。

6.童淵大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中山橋以東約800米。北起靜園路高架橋,在引橋上跨越北濱河路,主跨跨越黃河,同層跨越南濱河路,依次與通渭路相接。全橋為下承式鋼管拱連續梁組合體系。大橋長459米,寬26米,跨度80米+150米+80米。配有雙向四車道及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觀景平臺,道路等級為城市二級道路。童淵大橋最大跨度為150米,是黃河蘭州段跨度最大的橋梁。

7.童淵大橋於2010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10月8日正式通車。

  • 上一篇:免費測試結婚吉日。
  • 下一篇:農歷2021四月吉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