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雅彈鋼琴時,他想到了浩瀚的長江和黃河。鐘子期驚嘆道:“嗯,就像壹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淌!”無論博雅彈鋼琴時想什麽,鐘子期都會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鐘子期死後,博雅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己了。於是,他毅然斷了心愛的鋼琴,撥弦,終身不彈鋼琴,為的就是懷念鐘子期。
擴展數據:
歷代史書中關於俞伯牙的記載很多,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阿正人列禦寇的《列子唐雯》。在這篇文章中,李雨口不僅提到了俞伯牙的簡介,還提到了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
此外,荀子在《勸學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他在其中寫道“博雅古琴與六馬秧歌”。由此可見,俞伯牙的鋼琴技巧是高超的。換句話說,俞伯牙從小就聰明敏感,有極高的音樂天賦。
值得壹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師是當時著名的鋼琴家程蓮。與俞伯牙相比,歷史書對鐘子期的介紹很少。我只知道鐘子期和俞伯牙壹樣來自楚國。
按今天的地名,鐘子期是湖北漢陽人。根據傳說,鐘子期是壹個穿著蓑衣戴著帽子的樵夫。俞伯牙和鐘子期能相遇,多虧了俞伯牙出使楚國。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言》以“俞伯牙練琴謝同伴”首開先河。在這部小說中,博雅變成了音樂官員俞伯牙,而鐘子期變成了漢陽的樵夫。
這個時候,古代的壹個幾百字的小故事,已經完全變成了壹部人物、地點、情節壹應俱全的小說。《山水間》和博雅·鐘子期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了兩千多年。
大概是因為它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吧。中國古代“天人合壹”、“忘我”的文化精神在這個故事中得到充分體現。
明代朱權的《魔秘譜》對此做了精確的詮釋:“兩首《山》《流水》只有壹首。當初我是針對山的,我說善良的人才會享受山。後來關心流水,說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含著天地的遼闊和山川的神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古代音樂主題的最高境界。然而,博雅的鋼琴曲《高山流水》並沒有在世界上流傳。
後代無法欣賞博雅演奏的音樂之美。所以“高山流水”的故事雖然被後人不斷傳唱,但完全是“心向往之”,沒有音樂的切身體會。
因此,這個佳話流傳的最直接原因是博雅和鐘子期之間的相互了解。當知音走後,博雅毅然斷了弦,失聲了。
人物介紹: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時是楚國(今湖北漢陽)人。根據傳說,鐘子期是壹個伐木工人,戴著壹頂蓑衣帽,背著壹擔擔子和壹把斧子。清光緒十五年(1889),漢陽縣令華某立碑,毀於“文革”。
在1980修復。墓室呈圓形,高1.5m,底徑8m,四周為石墻。碑高1.5米,寬0.7米,碑文“楚隱賢鐘子期墓”。1987年,墓前建有知音亭。
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靠山屋頂,除正面外底部有欄桿。墓亭坐北朝南,面朝山,面朝湖。山上青松蔥郁,山下綠草如茵,湖水碧綠碧波蕩漾,馮明水聲如琴。
百度百科-博雅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