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根據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初壹晚上在甘泉宮祭祀“太乙”(太乙:主宰宇宙萬物的神)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神靈的先聲。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節、小源節、元夕節或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也是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文化圈。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把夜晚稱為“宵”,所以壹年中第壹個滿月的第十五天被稱為元宵節。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蘭花節)、夏媛節(水關節)合稱為三元節。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期,“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乙:掌管宇宙萬物的神)。司馬遷在創制《太初歷法》時,就已經把元宵節確定為壹個重大節日。
2.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自從元宵節裝飾燈籠的習俗形成以來,在所有朝代的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觀看燈籠是壹件大事。梁健文帝曾寫過壹首詩《李娥燈賦》:“南油盈,西漆焚。蘇正安息,蠟出龍川。斜光反射,倒影清晰。”它描繪了元宵節時宮廷裝飾燈籠的盛況。在楊迪統治時期,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會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和使節。據《隋書音樂誌》記載,元宵節非常盛大,到處張燈結彩,日夜載歌載舞,表演者3萬多人,樂手1.8萬多人。戲臺長八裏,無數人打著看著花燈,徹夜不眠,其樂融融,好不熱鬧。在唐代,它發展成為壹個前所未有的燈籠市場,中唐以後,它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全國性的狂歡節。唐玄宗開元盛世(公元685-762年),長安的燈籠市場非常大,有五萬盞燈籠,各種各樣的燈籠。皇帝命人做了20個巨型燈籠建築,高度150尺,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唐朝實行宵禁,晚上禁鼓時禁止出行,晚上犯罪的人受到懲罰。只有上元節,皇帝才準予三天禁令,稱為“放夜”。到了宋代,燈籠從三夜延長到五夜,除了燈籠還燃放煙花,還有各種雜耍表演,場面更加熱鬧。《東京夢》中記載,元宵節期間,在開封的禦街上,萬盞燈籠堆成壹座燈籠山,燈籠是煙花,金碧輝煌。京都的姑娘們載歌載舞,人們在壹旁觀看。"遊客聚集在禦街的兩個柱廊下,身懷絕技,載歌載舞,音階相切,音樂嘈雜,綿延十余裏。"大街小巷,茶館酒樓,燈燭齊燃,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百裏燈火。
明代,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為了讓京城繁華熱鬧,還規定正月初八熄燈,十七熄燈,連續十夜。各種各樣的人物被描繪在燈上,跳舞,鳥飛花飛,龍騰龍舞,燈籠和煙花徹夜閃耀,鼓樂齊鳴,這是中國最長的元宵節。清朝時,滿族進入中原。日期被縮短為五天,並持續至今。
3.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加的壹項活動。燈謎最早由謎語發展而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這是壹個充滿嘲笑、紀律、幽默和戲謔的文學遊戲。燈謎掛在燈上供人猜射,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記載:“人以絲燈作詩,譏笑之,並畫人物,隱頭俚語,戲弄行人。”元宵節,皇城通宵,春夜賞元宵。人民是混雜的。詩和謎語寫在燈籠上,映在蠟燭上,列在通途上,人們可以猜測,所以叫“燈謎”。現在每到元宵節,到處都在打燈謎,希望喜慶平安。由於謎語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唐宋時期,燈籠市場上開始出現各種雜技技藝。明清時期,除了燈謎和百戲之外,還有戲曲表演。
歷代人們除了逛花燈市場,還有迎子姑拜廁神、過橋碰釘走百病等習俗,玩打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
4.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和春節,是許多家庭團聚的節日。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加上吃元宵的習俗,這個節日與團圓二字緊緊聯系在壹起。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北方和南方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並舉行許多活動來慶祝它。
1,元宵節是為了紀念漢文帝統治時期的“平陸”。相傳死後,呂後的壹個部將害怕全集,密謀造反。宗室王劉囊和開國元老周波壹起平定了“諸路之亂”。謀反後,群臣擁立劉邦的次子劉恒為漢文帝。文帝深為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所折服,將平定“朱祿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的日子,京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慶祝。從那以後,正月十五就成了壹個流行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壹年中慶祝的第壹個月圓之夜。根據道教的“三元論”,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十月十五是夏媛節。掌管上、中、下三要素的官分別是天、地、人,天官高興,元宵節要點燈。元宵節燃燈放煙花的習俗就來源於這個說法。
3.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在漢代,人們在農村田間持火把驅趕昆蟲和野獸,希望減少害蟲,祈求豐收。直到今天,中國西南壹些地區的人們仍然在正月十五用蘆葦或樹枝做火把,成群結隊地高高舉在田野或曬谷場上跳舞。隋唐兩宋以來,如火如荼。數萬人參加了載歌載舞,從昏到暗。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仍然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火把也逐漸變成了彩燈。
5.關於元宵節手抄報的內容
1,我正憐惜千年火樹,忽見清輝映月。出海時還有水,袖子裏全是冷。唐順之的《元Xi應永兵燈》
2.元宵節月圓,全家團圓過年。半醉半醒,在城裏逛街,帶著老婆孩子去遊樂園。千樹閃霓,萬燈照無眠。鞭炮聲除舊寶,銀花收財源。魚龍狂舞,孩子們又跳又笑,甜甜的。秦羽的《宵遠夜》
3,火樹銀,星橋鎖。人群湧動,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滿每壹個角落,在那裏人們可以看到頭頂上的月亮。蘇偉道《正月十五夜》
4,火樹銀花,星橋鎖。蘇偉道《正月十五夜》
5、元宵節看蓮花船,寶馬車接鈸。姜白石的詩曰
6、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離開城市,就逐漸進入了悲傷的季節。劉克莊《生茶子元戲陳景厝》
7,看得出馬家擅長掉粉,試著在風裏賣元宵。傅增《上元支竹詞》
8.不是暗塵明月,是原野。蔣捷的《女冠與元Xi》
9、年滿花燈,鑼鼓敲。煙花特別好看,民俗真的很囂張。豎琴與豎琴伴著歌舞,美女細腰。萬江壹片太平,家家戶戶都醉了。東方君在過元宵節
10,燈火轉千年中國,壹些小節日還在繼續。寶馬車現在在哪裏?慶祝中原的和平。《殘劍春秋》中的元宵節思想
11,別有千般金笑顏,到九支面前來。魯的《十五夜觀燈》
12,聽元宵,這壹年,有千千萬萬的心事和委屈。古代月亮上的王攀元宵節
13,九曲雪淡,月淡,元宵節近。、李《水龍吟月》
14,愛情元宵,月色美,燈火輝煌。失去了“折桂做元宵”的稱號
15,千門不鎖,燈火通明。正月中旬,它搬到了北京。三百妻袖舞,入天唱詞。正月十五,胡璋的夜晚燈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