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課程
武士產生於平安時代。從9世紀中期開始,壹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私人武裝來自衛,並利用他們不斷擴大的權力。這種武裝力量逐漸成熟為制度化的職業軍事組織,以氏族和主從關系為基礎。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只好依靠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也進壹步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可,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王朝衰落的壹個最重要原因是文官和武將長期沖突,雙方互相排斥,互相貶低,內耗嚴重。而日本似乎沒有這種情況。武士作為職業軍人,在和平時期也是管理者。所以要求武士學習文化,欣賞藝術,在茶道和棋藝上附庸風雅。
在明治維新之前,武士是統治日本社會的主導力量,但在制度和功能上,更類似於西方的封建領主和騎士,而不同於普通的亞洲國家。這種情況在明治維新後有所改變,1871是最重要的年份。6月允許平民騎馬,9月允許勇士“分發”“廢刀”,10年6月允許勇士和平民結婚。當時據(1972)統計,日本共有士紳425872人,其家族總數為1941286。他們的年薪消耗了日本政府三分之壹的財政收入。明治政府采取漸進措施,通過發行債券或贖回的方式逐步取消俸祿,從而消滅武士階層。在這個過程中,壹些高級武士獲得了爵位,成為僅次於皇室的中國人。但隨著二戰戰敗,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中國階級成為歷史。
今天,壹些日本人仍然記得他們祖先的武士身份,但這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在作者住處附近,壹戶人家門口立著壹塊石碑,這只是壹處歷史遺跡。但武士道等武士的思想遺產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
武士制度的完整象征是德川幕府制度。整個日本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由以將軍、名將為代表的高級武士到最底層的輕裝(步兵)低級武士組成的。從豐臣秀吉時代起,就實行了兵農分離的制度。武士完全停產了。然而武士的生活水平卻大相徑庭。即使都是領主,長崎的和山形的也大不相同。
武士大多是中下層小人物。如果不能依靠壹個有錢有勢的主人,他們的生活往往在貧困中勉強維持。江戶時代的壹個笑話說:“小武士家裏除了被子和鍋,還有壹塊大石頭,因為他覺得冷的時候,可以把它舉起來取暖。”如果依附的高手犯罪被革職,或者高手因經濟困難不得不減少人手,那麽初級戰士只能成為浪人,有的會成為黑社會等勢力的打手,成為“心棍”。雖然現代日語中的“浪人”指的是沒有考上合適大學的學生,但在當時,浪人是日本社會重要的不穩定因素。為避免國內矛盾激化,官方往往默許或鼓勵浪人對外武裝侵略。浪人對對外戰爭充滿野心。鄭成功派人去日本借兵抗擊清朝,重獲光明。雖然幕府拒絕了,但下面的浪人很受歡迎。反映清末民初的影視作品中,日本浪人在中國流蕩,是明治維新改革等級制度的結果。
《黃昏的賽比》中,少年武士賽比壹邊吃飯壹邊用飯團擦湯碗,表現了生活的貧困。《最後的武士》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說,他喜歡讀“改革三傑”之壹西鄉隆盛的傳記。西鄉出身於倒數第二的下層武士,年輕時就得貼補家用。
做復印的零工。他的家鄉薩摩是著名的日本強藩。70萬人中,武士家族占了20多萬,財政狀況壹直吃緊。這些底層武士的生活在日本被開啟後,窮困潦倒的局面愈演愈烈,最終成為維新的主力軍。改革後,壹部分上層武士被改造成資產階級或政府官僚,下層武士日漸沒落,制造了壹系列暴動,連西鄉也卷入其中。因此,在現代化進程取得初步成功後,日本立即展開了對外擴張。
值得壹提的是,生活中很多初級武士沒錢娶妻,他們的軍制和重男輕女的傳統文化使得解決很多武士的性問題成為壹個社會癥結。所以宣揚儒家的幕府繞開了儒家倡導的壹些家庭倫理,尤其是女性貞操的觀念。直到山本五十六那壹代乃至今天,武士(男人)和藝妓(妓女)在色情場所的鬼混也壹直被默許,甚至被妻子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