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河流之壹,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因江在杭州附近呈之字形蜿蜒,故又稱之江、曲江、浙江。
錢塘江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青芝代尖,到達杭州閘口河,長484km(浙江省境內216.5km)。流域面積約4.22萬平方公裏,其中浙江省約3.56萬平方公裏,其余分屬安徽、福建、江西三省。錢塘江的主要支流有巫溪河、金華河、新安江、分水河、浦陽河。主流的各個部分到處都有不同的名字。從源頭到衢州,江山港和巫溪河匯合在壹起,稱為衢江。到蘭溪市,金華江流入,稱為蘭江。直美城與主要支流新安江匯合,成為幹流,稱為通江;桐廬以下簡稱富春江;文家巖下面叫錢塘江。錢塘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4億m3,含沙量很少,平均5‰。
[編輯本段]水系組成
錢塘江蜿蜒曲折,上遊是山澗。波束到波束交替;中遊是丘陵;下遊河口外呈喇叭狀,河口逐漸變寬。主要支流有巫溪河、烏江、新安江、分水河、蒲陽亭河和曹娥江河。
(1)烏溪河:發源於福建省浦城縣東部山區。東流經浙江龍泉縣西北部,在渠縣張譚鎮匯入渠江。徑流總長度150km,流域面積2590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0.76億m3。自然落差802m,水能理論儲量183800 kW。河流發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虎山源等。
(2)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南麓。西南流經歙縣、休寧縣,在黃山市林溪鎮匯流後命名為新安江。蜿蜒的東南流向東。經安徽省南部邊境、浙江省淳安縣等縣,穿過新安江水庫,穿過建德市城區西南,在梅城鎮以東匯入蘭江水系,東流稱為富春江。幹流全長261km,流域面積11772km2。安徽省年平均流量為166m3/s,總自然落差為1240m。水電理論儲量55.2萬千瓦。主要支流有壽長江、東源河、豐樂河、五強溪、長溪、休寧河。新安江是常年性河流,含沙量小,清澈見底。新安江水電站建成前,河床比降較大,沿河峽谷、淺灘較多。電站建成後,紫金灘下將形成面積580平方公裏的阿信安江水庫(又名千島湖)。富春江水電站建成後,富春江水庫回水已達陽西。梅城水位穩定在22-23和5m之間。紫金灘下面的急流已經消失,50t貨輪和200座客船可以從梅城到達白沙。洪水受新安江水電站調蓄控制,最大流量13200m3/s..
(3)浦陽河:發源於浦江縣大源灣,流經諸暨市紹興北部,在蕭山市燕文鎮附近匯入錢塘江。總長50公裏。流域面積3431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6億m3。上遊河寬22-75m,下遊河寬80-120m。主要支流有陳江、華凱和喬峰。上遊有安化、青山、石壁等中小型水庫1037座。總庫容為31萬m3;中遊有高湖分洪閘;下遊切割拉直,開挖新河,灌溉面積23萬畝。
(4)烏江:又名金華江、尤溪。上元河由東陽河和武夷河匯流至金華市區而成。幹流沿金華市與武義縣邊界(界河)向東北方向流動,在蘭溪市西北郊匯入蘭江。劉玉全長33公裏。從源頭算起全長179km,流域面積6551km2,多年平均流量153.4m3/s,年徑流量53億m3。天然落差458m,水能理論儲量23,700 kW。有可能發展出37,500 kW的裝機容量。
(5)分水河:主要源頭為天目河,發源於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附近山區,經天目山峽谷向東流入浙江省臨安縣。主航道轉向南,流向為丹溪。南匯埠口溪,穿越昌化鎮,叫天日溪。到了桐廬縣,汾水河的名字就開始了。南流入富春江,全長174km,其中安徽省境內長度11.6 km,總流域面積3430km3。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365438+3億m3。自然落差1142m。水能理論儲量)0.7萬千瓦。流域內已建成兩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500千瓦。主要支流有八都溪和十壹西毒。
(6)曹娥江:發源於山東省南麓,磐安縣東部的天臺山,經新昌縣西北至嵊縣,接受左右岸支流,再經上虞縣至紹興市土生土長的杭州灣。全長192km,流域面積5922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5.3億m3。自然落差515m。水電理論儲量19.6萬千瓦。盆地多山,水系發達。主要支流有新昌河、長樂河、小順江、黃澤江。
[編輯本段]流域的自然特征
錢塘江流域毗鄰我國東南沿海,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17C,天氣幹燥。夏季東南風多,氣溫高,光照強,空氣潮濕;春秋兩季氣旋活動頻繁,氣溫變化較大。春季和初夏多鋒面雨,夏秋多臺風。季風環流方向基本與主要山脈方向正交,山脈起到阻擋北方寒流和臺風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其中4-6月多雨,占50%,易發生洪澇災害。7-9月占20%,前期災害頻繁。河流徑流量在年內和年間變化很大。如富春江路提布站(控制面積31700km2)實測年徑流量之比為5: 1。
[編輯此段]河流管理和開發
錢塘是中國壹座偉大的古建築。據推測,20世紀70年代在杭州附近修建了壹個土海堤來防止潮汐。20世紀初,杭州附近修建的壹座海堤,是石海堤的開端。清朝康乾年間,進壹步發展成為壹個有魚鱗的大石塘,沿用至今。錢塘江河口治理始於1X世紀。1747年,在河口柘山和河莊山之間挖了壹個小閘,試圖作為中洪水,穩定兩山之間的河勢,但很快就淤塞了。新中國成立後,錢塘江水旱災害得到綜合治理,水電資源得到大力開發。先後建成319kin河堤和403km海堤,建成庫容10萬m3以上的大中型水庫42座,總庫容285億m3。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鎮、黃壇口、楓樹嶺、青山店等大中型水電站和小水電站已建成1.3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3萬千瓦。現有水利設施在幹旱年份可灌溉農田465,438+0,000 hm2。已建成的海堤能夠抵禦10-20年壹遇的洪水位和10的臺風風暴潮。在河口地區,通過築堤、拋丁壩和結合圍墾來穩定河勢。在過去的30年裏,已經開墾了65,438+000萬畝土地。嚴觀以上河寬固定在1 ~ 2.5 km,河勢穩定。水閘至倉前段河底刷深1-1.5 m,可用於100-200 t級船舶在漲潮時使用。此外,三寶船閘已在杭州建成,可通過300噸級船舶,連接錢塘江和京杭運河之間的航運。旅遊業也有了很大發展,開辟了新安江-富春江景區。
根據錢塘江的自然條件、水電資源和社會經濟特點,幹支流開發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供水和漁業效益。
全流域水資源總量389億m3,水能理論儲量262.84萬kW(其中安徽47.74萬kW)。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為2001.4萬kW,年發電量為60.38億kW·h..已建水電站(含安徽1)裝機容量146.51萬kW,年發電量43.38億kW·h,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黃壇口、湖南鎮、峽口5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20.5438+0.7。
大多數未開發的水電站都集中在高山地區的支流上。這些水電站庫容小,能源指數低,裝機容量不到5萬千瓦。在錢塘江未來的開發中,幹流應建設以航運為主、發電為輔的低水頭徑流式水電站。在壹級支流上選擇壹批地形地質條件好、開發條件優越的水利樞紐;對新安江等現有水電站的擴建和安裝抽水蓄能機組的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了研究,以充分發揮現有水電站的作用。
[編輯本段]流域旅遊資源
錢塘江兩岸旅遊資源豐富,是省內最重要的旅遊線路。錢塘江發源於皖南黃山青芝岱,流經14縣市,匯入杭州灣。因通江、富春江風景極佳,合稱富春江。文家堰以下的河口段叫錢塘江。這壹段水道看起來彎彎曲曲,形似倒寫的“之”字。西湖只是“之”上的壹點,所以叫江。錢塘江,現在豐沛,稱為全江。錢塘江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狀。杭州灣口南北岸距離約100公裏,在錢塘江口縮小到20公裏,在海寧嚴觀僅2.5公裏。河床縱剖面上有壹個巨大的沙洲隆起,從乍浦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擡升,在臧倩附近達到頂峰,然後以0.6/10000的坡度延伸到燕文。受狹窄的河束和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碎漲,形成世界奇觀“錢塘江潮”。錢塘江開發歷史悠久,兩岸名山、秀水、奇洞、古跡眾多。在這遼闊的錢江流域,因其特產豐富、人傑地靈、風情濃郁、景色有趣而被譽為“黃金旅遊帶”。
[編輯此段]錢塘江大潮
錢塘潮-最壯觀的潮汐。
簡介
在我國歷史上,有三個最著名的湧潮:青州湧潮、廣陵濤湧潮和錢塘潮。
清費(1664-?《廣陵陶辯》雲:“春秋山東潮湧,漢六朝廣陵盛。唐宋以後,浙江潮起潮落,風氣自北而南,有識之士。”
錢塘孔出現晚於廣陵陶,最晚形成於東漢。王充的《論衡·徐庶篇》提到“浙江、河、上虞河皆有道”。他還說,錢塘浙江“皆設子胥廟,以慰其怨,止其暴浪”。但王充只說“廣陵曲江有陶,文人賦之”,沒有說錢塘江潮賦之。可見,在東漢時期,錢塘孔的名氣遠不如廣陵濤。估計錢塘觀潮的習俗也是當時形成的。
錢江潮創世紀
壯觀的錢江潮不僅受月亮和太陽引力的影響,還與錢塘江喇叭狀的河口有關。江南岸柘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地,錢塘像半島壹樣堵住了入海口,使得柘山至錢塘江外12段像壹個小肚瓶,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100公裏,至外12只寬幾公裏,河口東段河床驟漲,灘淺。當大量潮汐從錢塘江口湧入時,壹來由於江面的快速收縮,二來與錢塘江下的泥沙淤積有關。這些泥沙沈積對潮流起著屏障和摩擦的作用,使潮流前沿坡度陡緩,從而形成壹波追上前壹波,壹波接著壹波,壹波高過壹波。
[編輯此段]錢塘孔的故事
錢塘江漲潮的時候,和其他河流壹樣,既沒有潮水,也沒有聲音。
有壹年,錢塘江邊來了壹個巨人。巨人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他從河的壹邊渡到了另壹邊。他住在蕭山縣蜀山,放火燒鹽。人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所以他們叫他錢王。錢王力氣很大。他經常用他的鐵竿挑壹些大石頭放在河上,不久,他就堆積了壹座又壹座山。
有壹天,他去揀他在蜀山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然而鹽只夠他拿壹端,於是他在桿子的另壹端綁了壹塊大石頭,扛在肩上試了試,就這樣拎起石頭,過了河的北岸。
此時天氣炎熱,錢王因為剛吃過午飯,有點累了,就放下擔子休息了壹會兒。沒想到,他打瞌睡了。正好這時東海龍王出來巡江,漲潮了。漲啊漲,竟然漲到了岸邊,慢慢的把錢王身上的鹽都融化了。東海龍王聽說水裏沒有這種鹹味,就越來越鹹。他受不了了,就掉頭就逃。他不想逃到海洋裏,讓海水變鹹。金錢王睡了壹覺,睜開眼睛,發現桿子壹端的石頭還放在石霞山(現在的石霞山),而另壹端的鹽卻不見了!
錢王到處找,但是找不到鹽。他壹低頭,就聞到了河裏的鹹味。他想,哦,難怪鹽沒了。被東海龍王偷走了。於是他舉起桿子砸向大海。壹根桿子打在大魚身上,它們都死了;兩根桿子翻在河底;三極使東海龍王浮出水面,乞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王為什麽發這麽大的脾氣。錢說:“妳從哪裏偷了我的鹽?”東海龍王意識到了海水變鹹的原因。連忙賠罪,並告訴我如何巡河,如何無意間融化了錢王的鹽,使海洋的水變鹹。
錢王氣得真想舉起鐵竿,把東海龍王砸死。東海龍王慌得連連磕頭求饒,答應用海水中的鹽補償錢王。以後漲潮的時候叫上來,這樣錢王就不會睡著聽不到了。錢王聽說這兩個條件還不錯,就饒了東海龍王,把扁擔放在杭州灣口說:“漲潮了就從這裏叫!”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王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此,潮水壹進杭州灣,就伸著脖子“吵鬧”地叫,壹直漲到錢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到頂上,大聲地叫著。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海寧。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錢江潮”的由來。
[編輯本段]錢塘膛的特點
交叉潮汐
距離杭州灣55公裏,有壹個地方叫大觀,是觀看跨潮的絕佳地點。由於泥沙的長期淤積,在河道中形成了壹個沙洲,將來自杭州灣的潮波分為東潮和南潮兩波。繞過沙洲後,兩個潮頭像兩兄弟壹樣交叉擁抱,形成了變化多端、蔚為壯觀的十字潮,呈現出“海面上雷聲聚,瀑布過江”的壯觀景象。兩股潮汐相撞的瞬間,激起壹股水柱,高達數尺,水花四濺,驚心動魄。等到水柱落回河中時,河面上已經出現了兩個潮汐頭,呈十字形,迅速向西奔去。與此同時,路口像雪崩壹樣迅速向北移動,撞在筆直的海堤上,激起巨大的水花,落在池塘頂上,嚇得觀潮者尖叫躲避。
壹線潮
看過大峽渡潮後,建議妳盡快開車去嚴觀,等著看第壹次潮。沒有潮影,先聞潮味。耳邊轟隆隆壹聲巨響,河水依舊平靜。噪音越來越大,像是四面擊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上出現了壹條白線,它迅速向西移動,就像“平川渡江,長平沙從白虹開始”。再近壹點,白線變成阻水墻,逐漸升高。“欲知潮多高,必先過山越浪。”隨著壹道白墻的快速推進,湧潮來到了我們的眼前,以馬奔騰之勢,迅雷之力勢不可擋。
壹線潮並非鹽官獨有。河直無沙州的地方,潮汐都在壹條線上,卻沒有鹽官好看。原因是上遊不遠處嚴觀位置和河道寬度急劇收縮,東、南潮汐正好在壹條直線上交匯,潮位能量集中,潮差特別大,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壯麗、壯觀的潮汐景象。
回頭潮
鹽官上遊的潮汐會到達下壹個潮汐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與幹鹽官不同,河道順直,湧潮向西推進,毫無阻礙。在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海堤保護的目的,修建壹座660米長的丁壩。遇到障礙物後,咆哮的潮水會被反射折回,在那裏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折回,落在向西移動的激流上,形成壹排“雪山”。
錢塘江的大潮,白天波瀾壯闊,夜晚詩意盎然。看潮是壹種享受,聽潮是壹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國禮看潮人直到光頭都不夠看。”
[編輯此段]錢塘觀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壯觀的世界。”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贊美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獨特而非凡的潮流傾倒了許多遊客。
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左右,是觀潮的最佳時間。這期間秋日陽光明媚,金風宜人。在錢塘江河口的海堤上,遊客們聚集在壹起,興致勃勃地觀看這壹奇觀。錢塘賞秋潮的最佳地點有三個。海寧縣嚴觀鎮東南的壹個海堤是第壹個好去處。這裏的潮汐最盛,以壹線為特點,故有“海寧寶塔壹線潮”之稱。潮初,壹條白色的練河橫在地平線上壹閃而過,伴隨著隆隆的響聲,像是地平線上滾動的沈悶的雷聲。潮水從四面八方湧來。就像壹群白天鵝排成壹行,拍打著翅膀飛翔。潮起潮落,唱功越來越強。壹瞬間,白色的受訓潮峰映入我的眼簾,壹座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在江面上,傾瀉著浪花,濺起珍珠玉石,這就是馬立克奔騰。潮水湧向海堤,掀起了9米高的潮峰。果然“滿天濁浪,翻江毀山!”這簇光芒四射的水花吞聲,景色壯觀,威力無窮。據說有壹年,壹個壹噸重的“鎮海雄師”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水引起巨大反響時,潮水平靜地飛走了。有人寫道:“潮來濺雪天飄,潮去雷無聲”,準確地描述了潮汐的壯觀景象。
在嚴觀鎮以東8公裏的第二個景點——八寶,妳可以看到海潮頭相撞的奇觀。潮漲入河口後,由於南北兩岸地形不同,潮速南快北慢,潮頭逐漸分為兩段。南方快速前進的部分稱為南潮;被延遲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的視野中,來自東方,故稱為東潮。南潮沖到南岸又被甩回來,掉頭向北沖,正好撞上東潮後期。霎時間,壹聲巨響,像山崩壹樣,成千上萬的雪峰橫在河面上,真是觸目驚心!
在嚴觀鎮以西12km處的第三個景點——老鹽倉,可以欣賞到回頭客潮。這裏有壹座高9米、長650米的“T型壩”,直入河心,猶如壹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稍減,但沖向丁字壩頭時,仍如萬獅躍起,聲嘶力竭,波濤洶湧。然後潮水掉頭逃回向塘岸邊,向塘頂上來觀潮的人。退潮潮的突然襲擊,往往讓觀潮者措手不及,驚恐萬分,失了風度。
另外,在海寧還有日夜觀潮。白天觀潮很有意思,視野開闊,洶湧的潮水盡收眼底。明月當空看夜潮也是美妙的。近年來,錢塘江潮汐水域涉及人員的事故時有發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 30左右,杭州江幹區下沙七寶1號附近海域發生壹起30余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編輯此段]錢塘膛史
錢塘觀秋潮早在漢魏六朝就已成為壹種風俗,唐宋時期更為盛行。相傳農歷八月18,是潮神的生日,所以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規定這壹天要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師,後來就成了潮節。北宋詩人潘閬在壹首詩中寫道:
長長的觀潮回憶,滿滿的人爭著看江。
我懷疑大海空空如也,四面擊鼓。
向濤,弄潮中的弄潮,挺立著,讓紅旗壹直濕著。
不看幾遍夢,還是心寒。
這首詩是那些年“弄潮”“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編輯此段】解惑錢塘孔。
錢塘的秋潮為什麽這麽壯觀準時?
這是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的問題。關於這壹點,有壹個傳說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今天的江蘇安徽有壹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天浙江的越國。越王勾踐表面上投降了吳國,暗地裏卻準備復辟。吳國的大臣伍子胥知道了這件事,多次勸說吳王殺死勾踐。因為有些奸臣多次在吳王面前詆毀伍子胥。吳王不顧奸詐忠義,給伍子胥壹劍自刎,把他的屍體煮了,裝在壹個皮囊裏,扔進了錢塘江。伍子胥死後九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子的策劃下,真的滅了吳國。然而,越王也相信謠言,迫使文子自殺。雖然伍子胥和文仲這兩個敵國的英雄,隔在錢塘江兩岸,各自護著自己的主子,但結局都是壹樣的,連著仇恨。他們的憤懣化作巨浪,在錢塘掀起了怒潮。
當然,傳說只是傳說。錢塘秋潮之所以如此繁盛,主要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錢塘江外的杭州灣,是典型的外寬內窄、外深內淺的喇叭形海灣。出海口河寬100公裏,西至甘浦,河道驟然收縮至20公裏。當我們到達海寧嚴觀鎮時,這條河只有3公裏寬。漲潮時,又寬又深的灣口壹下子吞了很多海水。隨著江面迅速收縮,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淺,路上奔湧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漲,於是後面的浪都推著前面的浪,壹浪高過壹浪。在大家山附近,有壹個巨大的水下沙洲,潮水蜂擁而至,掀起了高聳驚人的巨浪,形成了陡峭的水墻,形成了最初的潮峰。
所有的喇叭形海灣都會產生湧潮嗎?
答案是否定的,海寧春潮還有其他原因。在浙江沿海,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浪大致相同,助了潮,火上澆油;潮汐波深水傳播快,淺水傳播慢,錢塘江由深到淺非常突出。這種特殊條件可以使後浪迅速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此外,湧潮還與月球和太陽的引力有關。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陶隨月興亡,小滿損。”因為在農歷每個月的初壹和十五前後,太陽、月亮和地球排成壹條線,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共同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個月初壹和十五的潮汐特別大,而農歷十八前後,地球離太陽最近,壹年中引力最大,此時出現的湧潮自然也最猛烈。
有人問,錢塘的秋潮會變嗎?
其實說起來,錢塘的秋潮壹直在變。由於潮流峰值位置的變化,人們的潮汐觀測點也發生了變化。宋代的潮汐觀測點是杭州上空的直角河段。明朝以後,海寧的嚴觀鎮成為左近的觀潮勝地。隨著現代江海變遷,最高潮位壹度移至西部頭蓬,近年又移至東部八寶。最有意思的是1985錢塘秋潮的衰落。
1985農歷八月初八是觀潮的吉日。這壹天,十幾名遊客去嚴觀鎮觀潮。然而,當潮水來臨時,我看到壹條極細的錢線慢慢靠近,銀線時隱時現。越靠近越聯系不上,只有浪停了。湧潮的高度只有50到60厘米,這讓觀潮者大失所望。有人擔心錢塘秋潮會消失。
事實上,錢塘江秋潮並沒有消失,但令人擔憂的是,近十年來秋潮確實在逐漸減弱。而1985尤為突出。據相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甘浦以西填海造地80萬畝,使八寶以上河道變窄,導致潮汐來水量減少,河床擡高。此外,在1985的雨季,錢塘江流量較往年平均值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潮汐帶起的大量泥沙沈積在同壹區域的江面上,使這壹區域的淤積更厚,迫使河道主線南移。這樣,潮水湧到錢塘江時,只折向南,逆流而上。因為流路加長,潮汐的能量消耗太大。當潮水到達嚴觀鎮時,它已經“筋疲力盡”,成了“強弩之末”。
有關人士據此推斷,錢塘江潮不會消失,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沒有改變。但由於河道逐年變窄,錢塘潮交匯處會逐漸東移。將來,最好的觀潮地點是在嚴觀城東的丁橋到石堡壹帶。南安在杭州蕭山縣圍墾十七段。
[編輯本段]錢塘孔氏文學作品
浙江的潮汐(2)是壹個偉大的世界觀。從希望到盛十八(3)。遠離海門④,猶如銀線⑤;我們壹走近,玉城雪嶺就從天而降,聲如雷鳴,震撼鞭撻,吞天吞地,威力無比。楊承齋的詩“海中之銀為國,河中之玉為腰”也是如此。
註:①摘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版),略有刪減。周覓(1232—1298),宋代湖州(今浙江湖州)人。(2)【浙江】是錢塘江。(3)【從望至十八】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既望,農歷十六(十五叫望)。(4)【齊芳離海門很遠】當潮水從浙口湧起。方,什麽時候...它指的是潮汐。出去,出去,起來。海門,浙江的入海口,這裏兩邊的山面對面。(5)【宛如壹條銀線】幾乎就像壹條銀白色的線。只差壹點點。⑥【雨城雪嶺從天而降】雨城雪嶺壹般的潮汐從天而降。玉城雪嶺把泡沫潮形容為玉壁和雪山。天與地相連。⑦ ⑦ ⑦ ⑦ ⑦ ⑦ ⑦ ⑦ ⑦ ⑦ 931描述壹個大浪。Wo,用水沖洗。⑧楊承齋的詩“海中之銀為國,河中之玉為腰”也是如此。楊萬裏的詩“海中之銀為國,河中之玉為腰”指的就是這樣壹個場景。這兩句詩出自《浙江觀潮》詩,寓意大海洶湧澎湃,成為白銀的必爭之地;浙江是水平的,潮水給它披上了壹條潔白的玉帶。"...是也”,指的就是這樣壹個場景。
每年靜音出浙館教水軍讀書,兩岸數百人。然後,善用五陣(4),水上騎旗、標槍、刀(5)者,地上。到處都是黃煙,人物微微看不清。⑥、水爆,聲如山崩。煙消浪靜時,已無蹤跡,只有“敵艦”被大火焚毀,隨波而逝。⑩
註:① ②【每年靜音(yǐn)出浙江館教海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知事都要來浙江館教海軍。京都(今浙江杭州)臨安知府靜音。浙江閣,客棧的名字,在城南的錢塘江畔。(3)軍艦。(4)[也就是說,五陣隊形是突然飛奔,突然躍起,突然分裂,突然合並,各種變化。窮盡,窮盡五陣指五個陣:二、五、專、參、偏。⑤騎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去吧,跳舞。做好標記,準備好,擡起來。根本看不到對方。⑦【水爆】水軍使用的爆炸武器。⑧[沒有阿格(gě)的蹤跡]沒有壹艘船的蹤跡。葛,上船了。⑨【敵艦】指假想的敵方戰艦。⑩[死]到,到。
烏爾善(①)數百人,皆身披文身(②),手持十面彩旗,爭先迎上(③),出現在鯨波萬仞(④),以百變的15 (⑤)和旗尾略不濕,以自吹自擂。
註:①善遊泳(qiú)的武二有數百人;數百名擅長遊泳的吳中運動員。(2)【頭發文身】頭發松散,塗有文藝色彩。單詞和動詞。(3)【逆流而上】逆流而上。④【鯨波萬仞】萬仞的高浪。鯨魚浪,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故稱鯨波。當萬仞把海浪描述為極高時,他並不是真心的。⑤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á 1
江幹(1)上下十余裏,珍珠綠蘿氣溢(2),四馬蹦蹦跳跳,飲食中的壹切都是穹頂的兩倍(3),壹邊看著幕布,雖然地板也不閑著(4)。
註:①【江幹】河堤。(2)【珠翠羅綺溢眼】滿是艷麗的衣裳。珍珠羅綺指的是女性的首飾和遊客華麗的衣服。溢出,滿眼。③【雙穹頂】(價格)翻倍。圓頂,高。(4)租(jiù)看屏幕,雖然樓層不能閑著,但是租棚子的人很多,就算有地方也不會閑著。“lease”和“lease”都是出租的意思。觀幕,專門為觀潮搭建的帳篷。地板,壹個地方,壹個只有壹個座位的地方。允許,允許和制造。
翻譯:
錢塘江的漲潮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每年8月16日至8月18日,潮汐最大。當潮水從遠處的海口出現時,它就像壹條白色的銀線。過了壹會兒,它慢慢靠近了。白色的波浪像白玉做成的城堡和白雪做成的山脈。海浪仿佛從天而降,發出巨大的聲響,就像震耳欲聾的雷聲。波濤洶湧,仿佛吞沒了藍天,洗滌了陽光,十分雄偉壯闊。楊承齋曾在壹首詩中說:“大海漲起來,變成壹座銀城;錢塘江橫,潮起系白玉帶。”就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