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家主張林下養雞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逐漸興起。林下養雞,大棚種植,稻蝦養殖等。都是農業技術升級後逐漸出現的新的耕作方式。不同的是,稻蝦共作等養殖模式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利用了資源,農民也增加了收入。林下養雞之所以受人推崇,主要是壹些專家的理論分析。
從生理上講,雞喜歡吃草和昆蟲,所以果園裏不需要除草和施藥。而且雞排出的排泄物還可以作為肥料,為果樹提供壹定的營養。這樣既降低了種果樹和養雞的成本,又增加了收入。然而現實很殘酷。經過多次實踐,人們發現林下養雞的模式不是很理想,甚至有點適得其反。
2.林下養雞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對果園果樹和果實的損害。林園的果樹還在苗期的時候,很容易被雞破壞。雞即使飛不高,也能在樹苗較短的樹枝上飛翔。它們鋒利的爪子會傷到樹枝的樹皮,對樹苗的生長非常不利。其次,果園裏的水果成熟後,如果雞把地上的草和蟲子都吃光了,餓了肯定會對這些水果下手,水果產量會大大降低。從這些角度來看,果樹和雞是不可能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的。如果是更珍貴的果樹,成本會更高。
3.增加果樹和雞的管理難度和成本。另壹方面,推行林下養雞模式的初衷是省心,提高收成。然而,實踐這種耕作模式的農民發現,他們的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壹個是雞作為家禽,容易發生禽流感、大腸桿菌、新城疫等疾病,在每個階段都需要更多的關註和預防。但是放在果林裏,當他們不幸患上這種病的時候,壹方面擔心對果樹和果實造成不良影響,另壹方面果林裏的果樹很多,要同時管好雞和果樹並不容易。這無異於給農民增加新的負擔和麻煩。
二是這些雞排出的排泄物,和正常的農家肥不壹樣。農家肥是壹種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肥料,為果樹留下了有益的成分。目的是對癥下藥,提高果樹的生長速度和果實品質。而雞的糞便,因為沒有經過發酵,除了壹小部分對果樹有益外,其實用處不大。而且當糞便堆積過多過稠時,如果不及時清理,有時會造成地面土壤板結,或者因其成分復雜而對果樹根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此時不僅沒有降低管理難度,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果樹收益。此外,很多養殖戶發現果園飼養的雞生長速度往往較慢,生長周期較長。所以這種林下養雞的模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淘汰,但是部分地區的農民還在使用這種養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