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內蒙古人文旅遊資源最有開發價值的是什麽?

內蒙古人文旅遊資源最有開發價值的是什麽?

內蒙古自治區北部與蒙古和俄羅斯接壤,從東到西幾乎橫跨整個中國。是中國經度跨度最大的省份。內蒙古不僅有獨特而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

遼闊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部。草原是內蒙古的標誌,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贊美和向往的地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動,不見牛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草動無處不在”,“藍天上飄著白雲,白雲下跑著馬”...這些如畫的描述勾起了很多人對草原的向往。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希拉穆仁大草原等牧區是體驗草原的絕佳選擇。純凈明亮的天空飄著低低的雲朵,遼闊富饒的草原上散落著白色的小蒙古包,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於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來說,這壹切都是那麽的遙遠和美好。

荒涼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沙漠景色壯麗,有著獨特的魅力。“中國最美沙漠”之壹的庫布齊沙漠中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響沙灣,都有著塞外的神秘風情;點綴在沙漠中的綠洲和湖泊更是珍貴的風景。此外,額濟納的胡楊林、阿沙圖的冰石林、阿爾山的美麗森林、浩瀚的呼倫湖,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蒙古人在古代是壹個遊牧民族。他們在草原上靠放牧和狩獵為生,獲得了“馬背上的人”的稱號。這裏的人民淳樸熱情,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民族特有的傳統民俗,比如祭祀敖包、那達慕、民族服飾等等,都有著與中原內陸不同的風俗。內蒙古是“壹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也是王昭君出塞的必經之路。這片土地在遼金元時期壹直風起雲湧,也是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起源地。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當召、西裏圖召、遼上京遺址等。

地方特色

烏力嘎爾

烏裏加爾,意思是蒙古講故事,自成吉思汗時代起就是壹種藝術形式。演出過程中,藝人自己伴奏,邊唱邊聊。內容主要是童話和民間傳說,很有表現力。

蕭何亞熱

笑哈哈類似於漢族的相聲,是蒙古族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演出中融入了蒙古族諺語、諧音、民歌、民謠等藝術特色,語言詼諧、溫馨、幽默。

好來寶

好來寶是蒙古族傳統民間藝術之壹,類似於我們的快板書。藝人用蒙古語說唱,壹段四兩句,講究押韻,節奏輕快,歌詞優美。篇幅可長可短,內容以民間小說和改編古典小說為主。形式有單嘴、雙嘴和群嘴。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分為兩種形式:長調少詞長腔,節奏自由,唱腔洪亮悠揚,適合在遼闊的草原上即興創作。節奏規則短,節拍固定,歌詞必須押韻。蒙古族民歌歷史悠久,從中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淳樸豪放的性格。

蒙古舞蹈

是著名的少數民族歌舞,我們在春晚等大型晚會上經常可以欣賞到。主要包括傳統的佩劍舞、鄂爾多斯舞、筷子舞、碗舞等。,節奏明快,熱情洋溢。

男子三藝

男子三項藝術在壹年壹度的那達慕大會期間舉行,包括摔跤、賽馬和射箭。

摔跤是男子“三藝”中最重要的活動。成吉思汗被選為蒙古大汗後,摔跤被作為考核士兵的重要科目,摔跤也被百姓列為節日的第壹項比賽。摔跤采用壹次性淘汰制,摔跤運動員爬靴,穿寬緞摔跤褲,穿“趙德哥”(壹種皮馬甲),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民族色彩。用贊美詩模仿古代騎士大步繞場,然後縱身躍入場中。所有獲勝的摔跤手都可以獲得獎品,如壹只羊,壹些磚茶,甚至壹匹金鞍馬。

賽馬也是節日的精彩部分,吸引了大多數遊客的註意力。賽馬有小孩,騎手都排好隊了。每個人都很帥,帶著五顏六色的皮帶和五顏六色的毛巾。人們通過賽馬來炫耀自己的馬匹和高超的騎術。賽馬分為賽馬和賽馬。凱爾跑步的人多達數百人。最先到達終點的人成為草原上最受稱贊的運動員,可以獲得獎品。成年人只能參加馬賽的優秀馬術競走,要求站姿穩、趨勢好、速度快。

射箭是集古代蒙古軍事行動和狩獵野生動物為壹體的娛樂比賽。射箭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形式。靜態射擊所用弓箭的樣式、重量、長度、張力都沒有限制,距離也不相等。騎射需要賽馬和射箭,技術嫻熟的騎手可以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掌聲。馬頭弦樂器

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因琴桿上端飾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有壹個簡單的結構,包括壹個細長的身體和壹個弓。既可用於獨奏,也可用於合奏、協奏曲,音質豐富,浩瀚悠揚,藝術表現力強。

馬頭琴的傳說

據傳說,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壹個叫蘇和的小牧童,他悉心照料壹匹走失的白馬。在壹年的那達慕大會上,蘇赫和他的小白馬壹舉奪得了第壹名。誰知,傲慢的王爺想強行占有四蹄如風的小馬,小白馬離開了王爺,壹心想要回到小主人身邊,殘忍的王爺派人射殺了小白馬。蘇和傷心欲絕,用白馬骨做了壹架鋼琴,並按照小白馬的樣子在琴柱頂端刻了壹個馬頭,馬頭琴壹直陪在身邊。腳包

敖包是蒙古語,意思是堆或者凸起。敖包壹般建在地勢較高的山丘上,用石頭砌成。壹般是圓包或圓頂方底座的形狀,看起來像烽火臺。頂端插壹根長竿,竿頭紮動物毛角、經幡,掛各種絲條。有的糧食放在袋子裏,有的放弓箭,有的埋在佛像裏。壹般來說,敖包是單個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排組成敖包群。中間的主敖包比周圍的大。敖包建成後,附近居民每年都會來這裏祭拜,祈求人畜興旺。祭祀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最熱烈、最普遍的祭祀活動。2006年5月20日,這壹民俗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蒙古族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祀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是草原人民崇尚自然的表現之壹。早先蒙古人認為天地是人類生存之源,特別崇拜。因為沒有天地神的偶像,所以人們堆敖包作為象征,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牛羊興旺,國泰民安。還有壹種說法是:據說在古代,遼闊的草原壹望無際,方向道路難以辨認,界限容易模糊,所以人們就堆石頭作為標誌。敖包就是這樣出現的,後來逐漸被當成各路神仙的居所,供奉起來。以前內蒙古所有的旗、蘇木、寺廟都有自己的公敖包,富裕家庭也建幾個敖包,每個敖包都有自己的名字。敖包是蒙古牧羊人的聖物。在古代,每當人們出門遠行,無論經過哪裏,都會下馬向敖包頂禮膜拜,祈求平安。我們應該給敖包加點石頭或土,然後馬上過馬路。清代習慣以部落為單位舉行壹年壹度的敖包節。

祭祀活動:由於不同地區牧民的風俗習慣不同,祭祀敖包的時間和形式也不完全相同。祭祀時間壹般在農歷五月底六月初,但也在七八月,不過是水草豐腴、牛羊肥美的季節。壹個地區單獨祭祀,幾個地區聯合祭祀。錫林郭勒盟是祭祀敖包習俗歷史遺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祭祀期間,場面隆重熱烈。方圓方圓數百裏內的牧民會帶著哈達、羊肉、奶酒等祭品,騎著樂樂車,騎著馬,或者坐汽車、拖拉機去敖包。首先獻上哈達和祭品,有些地方還邀請喇嘛念經和祈禱。之後大家跪拜,然後加石頭或用柳條修補,掛上新的經幡和五色綢帶。最後,參加祭祀儀式的人要圍繞敖包從左到右轉三圈,祈求吉祥,祝福人畜興旺,並向敖包撒奶、酒、奶油、點心、糖果等祭品。

儀式結束後,將舉行賽馬、射箭、拋藍、摔跤、歌舞等傳統文體活動。壹些青年男女偷偷溜出人群,爬山,傾吐心聲,談情說愛,重逢。這就是“敖包會議”。

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音譯,意為“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蒙古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的盛會。每年農歷七八月舉行,這是水草豐美、牛羊肥美的季節。大會上有歌舞娛樂、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其中競技占了很大比重。被稱為男子“三藝”的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古今都會在那達慕大會上舉行。當代那達慕還增加了女子和少年摔跤、馬球和馬術比賽,還舉行物資交流活動。

那達慕的歷史淵源

那達慕在內蒙古人民心中是古老而神聖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世紀初,蒙古領導人就舉行了大規模的那達慕。歷史上,那達慕最初只舉行壹個項目,如射箭、賽馬或摔跤。最早記載那達慕活動的是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的碑文,其中提到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為了慶祝勝利,在布哈蘇其海舉行了盛大的那達慕大會,並舉行射箭比賽。此外,《蒙古秘史》中也多次提到射箭比賽。蒙古文學巨著《格斯特勒傳》和其他民間史詩中都有對賽馬的描述。摔跤是最常見的,壹般的那達慕大會都是以摔跤為主。

到了元明時期,射箭、賽馬、摔跤合二為壹,從而形成了那達慕“男子三藝”比賽的固定形式。當時的《那達慕》悼詞說:“得心應手的馬頭琴音悠揚動聽;潔白無瑕的哈達,閃閃發光;傳統的三‘那達慕’已經此起彼伏;蒙古力士,全隊出戰。”從以上記載以及其他史詩故事中對那達慕的描述可以看出,那達慕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漸成為政府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娛樂活動,在規模、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所發展。當時蒙古諸侯以蘇木(相當壹個區)、旗、盟為單位,每半年、壹年或三年舉行壹次那達慕大會,分等級給優勝者頒發獎品和稱號。但在當時,由於王公貴族的操縱,君主的摔跤手、賽手和弓箭手經常在那達慕中獲得冠軍。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後,那達慕真正成為牧民自己的盛事。每年七八月份,從呼倫貝爾到科爾沁,從錫林郭勒到烏蘭察布,遼闊的內蒙古草原都會舉辦壹年壹度的那達慕大會。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牧民騎馬、開車,並帶來了毛皮、草藥和其他農產品。人群聚集在會議廣場。並在會場周圍的綠色草地上搭起了白色的蒙古包。這是壹次集文化體育、經貿、旅遊為壹體的草原盛會,展現了草原人民的風采和內蒙古的風采。

那達慕的規模

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習俗,那達慕大會歷來分為大、中、小三種。大型那達慕大會:512人,約300匹馬參加摔跤比賽,歷時七至十天;中型:256名摔跤手和100匹one hundred and fifty馬,持續五到七天;規模小:128或64名摔跤手,約30至50匹馬,持續時間3至5天。

民俗

蒙古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事實上,它們是遊泳帳篷。因為蒙古人主要靠放牧為生,靠水草遷徙,所以創造了這種蒙古包,搭建和拆除都很方便。

蒙古蒙古包有上千年的歷史,古代稱為“拱頂”或“氈帳”。它有壹個圓形的塔尖,壹般是用柳條和駝絨繩做成的。頂部及周邊覆蓋壹至兩層白色厚羊毛氈,頂部中央設有天窗,方便采光通風。蒙古族的蒙古包都是朝南或東南開的,這和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

勒車樂

勒車樂是蒙古族的傳統交通工具,歷史悠久。車體多為樺木或榆木,重約100公斤,載重可達數百公斤甚至上千公斤。勒車樂的主要特點是車輪高大,最大直徑可達1.45米左右。這種設計的目的是方便在深草和雪地中行走。草原上季節變換的時候,牧民們壹走動,就能看到大量的樂樂車在遼闊的草原上遊蕩,形成了獨特的草原風光。

蒙古長袍

在草原上,男女老少壹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人特有的長袍。袍身寬大,有腰帶,款式顏色因性別而異。壹般女性穿的蒙古袍都比男性窄,以紅色、粉色、綠色、天藍色為主。在節日裏,他們還戴著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和玉編織的頭飾。男人更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腰帶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它由棉布和緞子制成,長約三四米,顏色與長袍的顏色很協調。在草原這種多風的地方,腰帶主要是為了禦寒。蒙古靴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騎行,其特點是腳尖上翹,靴內裝有襯氈,以禦寒防水。

顏色的意義

白色象征聖潔,多在節日和吉日佩戴。藍色象征著永恒、忠誠和忠誠,是代表蒙古人的顏色。紅色像火和太陽壹樣溫暖、明亮、宜人,平時穿這種顏色的衣服;黃色被認為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所以在過去,除了活佛或者皇帝賜過禮的王公貴族,誰也不能佩戴。

節日習俗

查幹薩節從2月23日持續到整個農歷正月。

查幹紗麗,中文翻譯為“白月”,也叫“白節”。每年農歷新年前後,草原上都會舉行祭祀燒火、慶祝生日、拜年等活動,慶祝新年的開始。這就是蒙古族的春節——“查幹薩日”。

祭祀用火:熊熊燃燒的火焰象征著好運,祭祀用火是蒙古族人民對來年的祝福。

生日:是為老人祈福的活動。12農歷2月25日、26日,給85歲或73歲的人過生日。10年2月27日至除夕,61、49歲的人慶祝。年輕壹代在慶祝他們的生日時,應該向他們的長輩致敬以表示祝賀。

除夕夜:除夕夜,牧民家中會有用點心、牛奶、糖果做成的花盤。牧民們互相邀請喝茶,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家宴,這也是整個節日的高潮。

新年問候:新年問候從第壹個月的第壹天開始。首先是牧民集體祭奠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的拜年。他們需要穿著得體,手持哈達,從晚輩到長輩,再從長輩到晚輩。

每年正月和清明節前後舉行牧業節。

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愛畜如子。中國古代家家都講究人丁興旺,但對於草原上淳樸的牧民來說,畜群的興旺同樣重要,因為畜群是他們的生存資產。所以,人們在正月過春節的時候,也不忘給牲畜拜年。

動物節在蒙古語中被稱為“馬李因新奧陸如胡”,也可以翻譯為“春節宴會”,這是蒙古族牧民長期以來的傳統習俗。這個節日沒有固定的日期,壹般在正月和清明節前後在各村舉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聚集在野外,搭起帳篷,架起竈臺,把所有的牲畜都帶到這裏,檢查肥壯情況,研究春天接羊羔和小牛的問題,裝飾肥壯的種馬。然後會有摔跤、評書、唱歌、好來寶等娛樂活動,然後會舉行壹些簡單的宴會來慶祝節日。慶典結束後,這壹天的各種食物會分發給大家享用。

蘇尼特人民的牲畜節在除夕舉行,會有壹個最精彩的畫羊儀式。克什克騰旗的蒙古族只在2月初給牲畜拜年,日期不固定,需要提前預約。這壹天,牧羊人、牛郎、馬房牧羊人、駱駝牧羊人等活躍的大臣們被請到中央的大蒙古包裏,與德高望重的農村長者並肩而坐。大家選了壹個“尼爾巴”,也就是總務負責人,他指導大家進行各種儀式。儀式中間經常穿插賽馬、摔跤、射箭等小比賽,活躍氣氛。

每年6月18舉行篝火晚會。

火把節是內蒙古北部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鄂倫春族人會點燃篝火,聚集在篝火周圍,載歌載舞,徹夜狂歡。鄂倫春族對火神的崇拜由來已久。他們認為火有驅邪除汙的作用,器皿、衣物放在火上烘幹,認為是幹凈的。還有臘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春節的早上要給火神祭祀,祭祀的時候要給春火磕頭祈福。每逢春節,客人來拜年,必先拜火神。

每年夏天的馬奶節

蒙古族飼養五畜,擠乳加工各種乳制食品,是畜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是牧民的主要食物來源,所以每年新奶出奶時,都要舉行壹定的儀式,舉行聚會慶祝,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奶食。這是壹個古老而典型的馬奶節。

每年夏天開始給馬擠奶,到中秋節停止,牧民們就舉行馬奶節。主人先選定壹個吉日,提前向公眾公布。節日當天,附近的牧民都來參加馬奶節。馬奶節前兩三天,主人給母馬擠奶,制成馬奶酒。馬奶節那天,九個騎著白馬的騎士和他們的主人* * *壹起舉行儀式,向天地之神獻祭。主人大聲念出馬奶沙夏的贊歌,大家圍著場地騎了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馬和哈達壹個儀式。然後大家聚在壹起喝馬奶酒,慶祝馬奶酒的節日,祝願風調雨順,水草豐腴,五畜興旺,牛奶豐收。

那達慕草原旅遊節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舉行。

內蒙古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和射箭被稱為蒙古人民的“男子三藝”。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了蒙古族民間歌舞、體育、競賽、服飾、美食等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或“遊戲”,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集會。那達慕從簡單的歌舞娛樂形式開始,後來增加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場面宏大,氣氛熱烈。旅遊節期間,遊客可以住在蒙古包裏,品嘗奶茶,參加騎馬、射擊、歌舞節目,充分體驗草原人民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 上一篇:六十甲子吉日公式
  • 下一篇:東嶽庵是吉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