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是理發日。
龍為什麽擡頭剪頭發?
龍是吉祥的,也是風化雨的主人。農歷二月初二,人們祈禱龍擡頭造雨,滋潤萬物。中國人普遍認為,在這壹天剃光頭會讓人吉祥如意。
二月二,“龍擡頭”必須理發剃頭的習俗其實很晚了。在古代,人們不能剃光頭。《孝經》中提到:“身皮之損,父母不敢損。“所以理發其實只是為了整理頭發。
但清朝入關後,漢人被迫剃發,改服滿族發型。為此發生了大屠殺,漢人被迫剃發。每年正月,親朋好友團聚,看到大家都剃了光頭,不禁懷念起舊日漢人的河山。所以有了正月剃頭“想家”的說法,這就是“正月剃頭死叔”的由來。
由於農歷正月不剃頭,在農歷二月,原來剃頭的地方必然會產生頭發淩亂,形象肯定不好,所以大家都會選擇壹個日子理發,而二月初二是傳統的“龍擡頭”,所以大家都會選擇這壹天理發,這是期盼吉祥如意的吉祥之意。
二月二龍擡頭是怎麽回事?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叫龍擡頭節,其實和古代的天象有關。根據太陽五星的運行軌跡,將月亮和天空劃分為28天,以此來表示太陽、月亮和月亮五星的運動和位置。28天的住宿可分為四個區域。東方的黑龍包括焦、康、狄、方、辛、衛、吉七宿。西方的包括夔、婁、胃、扁、痹、鉤、神。南方的朱雀有精、鬼、柳、興、張、翼、姬。二月初二,龍角星在東方地平線升起,故稱龍頭星。民間傳說也說龍神會在這壹天從睡夢中醒來,所以人們會在那時燒香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也被稱為“龍頭節”。
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
相傳唐高宗大帝李治死後,武則天上臺,先立其子李哲、李旦為中宗、宗瑞,後又相繼廢立。於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廢唐改周,自立為帝,自稱吳州。這激怒了玉皇大帝,他命令太白金星告訴四海龍王,三年不下雨在地球上,作為懲罰。那年從長夏到寒露,150多天沒下雨。因為幹旱,土地幹涸,莊稼枯死,很多地方連喝水都很困難,人民苦不堪言。
掌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目睹人間種種悲劇。他冒著違背天條的危險,信口開河,喝足了天河的水,私自分發雨水,救了天下人,卻招來了玉帝的怒火,把玉龍趕到凡間,在壹座山下受罪。山前還有壹塊石碑,上面刻著四個字:“玉龍雨破天理,應受千古懲罰。如果妳想回到淩霄大廳,除非金豆開花。”
人們路過這裏,看了碑上的這幾個字,才知道玉龍為了救百姓,在這裏受苦。為了營救玉龍,重返蒼穹和天河,人們決心找到開花的金豆,卻找不到。我找了又找,直到找到了農歷二月初壹。碰巧街上有壹個集會。壹位老婦人提著壹袋玉米去市場。因為袋口沒紮牢,她走過去打開袋子,金黃的玉米粒撒了壹地。
人們看到它時非常高興。這玉米看起來多像金豆啊!如果放在鍋裏炸,不會爆金花嗎?於是,壹傳十,十傳百,什麽都知道了。約定第二天,2月的第二天,我們壹起行動,大家壹起爆爆米花。玉龍看到這壹幕,高興得大叫:“老太白,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眼睛昏花的金星看了看,原來是金豆開花了,於是他把壓在玉龍身上的山移開,玉龍跳到空中,然後下雨了。
從此,人們形成了壹種習慣。每年二月二,人們爆爆米花,炒豆子。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把廚余灰撒在院子裏圍成大圈,中間放五谷雜糧,稱為“囤”或“填”。它的意思是祝五谷豐收,倉滿。龍擡頭節期間,食物名稱壹般都冠以“龍”的名稱。吃餃子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麟”,吃面叫吃“龍須肉”,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