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有冬天的至日是新的壹年的說法?
“冬季至日新年”實際上起源於廣東。廣東人早就有“冬天的至日過年”的說法。因為廣東地處南海海岸,冬天沒有寒冷,秋天和春天是相連的。古代南粵人民對太陽的崇拜遠遠超過對春天的祈求,於是產生了這種說法。
冬季至日,又稱“冬節”、“至日”、“至日節”,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壹。在古代,它是壹個盛大的節日,與春分、夏至日和秋分壹起分為四個季節。
在冬季至日的那壹天,太陽以最大傾角斜向北回歸線,也就是說,太陽在北半球離地面最遠。所以在冬季的至日,我們在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但冬季至日過後,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會逐漸變長。
古人認為,到了冬天的至日,雖然還處於寒冷的季節,但離春天已經不遠了。這個時候出門的人都會回家過寒假,預示著年底會有個家。
在冬天的至日慶祝新年意味著什麽?
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就開始以冬季和11月為正月,以冬季至日為壹年的開始來慶祝新年,也就是說,選擇土歸法測得的“日影”最長的壹天作為新年開始的日子。後來,從深思熟慮的秦朝,冬季至日被視為壹年的開始。
《韓曙》曰:“陽光照冬至日,君長,故賀。”人們認為冬季至日過後,白天變得越來越長,太陽升起,這是壹個太陽周期的開始,也是壹個吉祥的日子,應該慶祝。《晉書》記載:“魏、晉之冬至日,萬國百姓家賀...它的外觀不如鄭丹。”解釋古代對冬季至日的重視。
冬季的至日也被稱為“小年”。第壹,說明年關將至,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二是為了顯示冬季至日的重要性。冬季至日作為壹個節日,起源於周朝,興盛於唐宋,壹直流傳至今。周歷的第壹個月是夏歷的十壹月。所以周朝的正月等於今天的十壹月,所以拜年和過年沒有區別。直到漢武帝采用了夏歷,正月才從冬季的至日中分離出來。因此,也可以說“冬季至日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壹直存在至今。
在冬季至日慶祝新年的習俗
武義民間把冬季的至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列為四大節日,並稱“冬季的至日是大過年。”冬天的至日節日不像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那樣熱鬧,氣氛平和而莊嚴。
冬季至日的習俗中,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家家戶戶?雞、雞、鴨或鵝,配以酒、肉、水果、餅和湯圓,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然後與家人壹起享用豐盛的晚餐,慶祝團圓和豐收。
冬天的至日祭祀祖先,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秋收後,新糯米登場,家家戶戶都已經煮好了糯米粉。然後我包了餃子。湯圓有很多種,通常以糯米粉為皮,紅糖塊為餡,稱為糖心湯圓;還有炒熟的芝麻、花生搗碎拌糖做餡,叫泥湯圓;有濕糯米粉滾扁,用濃姜糖熬制,稱為糖包餃子,也稱“無糖”;還有壹種鹹味餃子,是用豬肉、蝦、蘿蔔絲、芥菜絲煮的,沒有餡。祭祖後,家人圍著桌子吃湯圓,這意味著全家人都被包圍了。除了家庭食物,我們還應該贈送孤立的鄰居來慶祝豐收。有壹首民歌是這樣唱的:“十壹月,冬天的至日,家家戶戶都做圓餅,端(捧)碗過柵欄。”雖然每個家庭都有至日餃子,但他們仍然需要互贈禮物,以示尊重和睦鄰友好。秋收之後,冬季至日來臨,需要為明年的生計做準備。泰山的《農民十二月歌》唱道:“十壹月來了,冬天的至日節來了;打飯吃餃子。壹個房間漏水,全蓋了;糞廁所也爛了,要補。結五谷,有錢有銀;必須買各種各樣的簸箕,大蓋小蓋的,各種各樣的簸箕,鍋碗瓢盆,盤子碟子。”從生產生活安排和經濟支出來看,農民的生活確實是“過冬過年的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