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淩的人物經歷

淩的人物經歷

淩任兩廣總督期間,為減少洋兵(浙兵),曾邀請本地兵操練。只有552名士兵、100名巡邏哨和204名水哨,以及856名* *,在遊擊隊將領的帶領下,留守在肇慶,時年8235歲的兩廣布政司梁。恩平、廣寧、德清、豐川(縣治河口關剿)、開建(縣治南豐鎮關剿)仍有1693兵駐守。年齡由肇慶府或各縣分擔,白銀為1.6563。

華表石,又名“金石山”、“織錦石”,位於德清縣回龍鎮劉水村西。這座山分為兩層,下層為饅頭形土山,上層為圓柱形石山,海拔173米。

“華表石”之名,與德慶州溧水縣落龐山屠殺瑤族的血腥起義有關。

羅龐山位於德慶州上下江界,東西兩山之間,綿延700裏。是西江瑤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當時兩廣水路的交通要道。

明代中期,尤其是粵西地區,落龐山瑤民起義規模最大,力量最強,方式最頻繁,達到了“廣東十家破六家”(邱卓《兩廣事》)和“兩廣都有護官之罪”(顧應臺《明史:平藤峽之賊》)的地步,令朝廷十分頭痛。

洛龐山瑤族造反,以山高林密為依托,巧妙對付朝廷官兵,使得朝廷官兵爭先恐後地去打去救,疲於奔命。姚諺雲:“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兵來我往,兵去我來。”

洛龐山瑤族的叛亂雖然被朝廷官兵多次鎮壓,但馬上就跳了起來,壹個接壹個,持續不斷。

萬歷元年(1573),落龐山瑤族不滿官員的劫掠壓榨,被逼無奈,鋌而走險,再次揭竿而起。

萬歷四年(1576)十壹月,兩廣總督淩從兩廣調集65438+萬大軍鎮壓羅龐山。由廣東總兵張元勛、廣西總兵李希指揮,分十個哨所(羅旁哨所、龍水哨所、岑溪哨所、陽春哨所、新興哨所、德清哨所、福東哨所、南翔哨所、信宜哨所、茂名哨所),步步為營,銅墻鐵壁包圍。

到萬歷五年(1577)三月,經過四個多月的鎮壓,朝廷官兵在羅龐山共破了564座瑤民草堂,殺死16100余人,投降23151人,其余瑤民逃亡或逃入深山。

《明史·淩雲翼傳》說:朝廷官兵四個月征戰,硝煙四起,暴戾無禮,慘不忍睹。連廣西也“怕六十三山、七山、和岑溪連城壹帶的姚、童”

羅旁山瑤族叛亂被平定後,朝廷將龍水縣升格為直隸州,下設東安、西寧兩個新設縣,直隸在廣東歷史上第壹次在廣東省設立。取“羅龐瑤叛亂已平定”之意,國號為“羅定”。

萬歷四年(1576),兩廣總督淩易雲調整旗軍哨(水哨)和巡哨的位置:新村(今德清縣越城)至貴定山白沙線,由徽州調來的右巡哨負責;白沙至羚羊峽西入口,由潮州衛調的左巡哨負責;羚羊峽行,由旗軍鳴笛。

萬歷五年(1577),兩廣總督淩采取恩將仇報的手段,批準羅旁山瑤族進山伐木,交通到肇慶,在端州城西7裏的河堤上設立黃江稅廠檢查納稅,並吊銷了龍水口稅卡。

兩廣總督淩為平定瑤族起義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加了右禦史、兵部侍郎,給飛魚衣服。”(《明史·淩雲翼傳》)

《明史·淩雲翼傳》中說:萬歷六年(1578)夏,右禦史兼兵部侍郎淩,“與巡撫商議平河池、柏科、北三爻之事,逮捕粵寺山賊。脊表已設置。時稱南京工部尚書,改兵部,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督曹雲為淮揚總督。”

萬歷七年(1579),已經升任兵部尚書的淩自以為立下了大功,想借此揚名天下。他專門請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李民標題寫“華表石”四個字,命他刻在華表石以南的山崖上,並題寫四行字***127,以記錄他的功績。

“華表石”為楷書,陰刻,高4.20米,寬3.30米,間距0.70米..碑文是用細字體、楷體和凹版雕刻的。每個字高0.24米,寬0.21米。內容為:“欽差兩廣軍務巡撫,兼掌鹽法,廣東地方都察院巡撫,右禦史,兵部左侍郎,升太倉淩雲逸,南京兵部尚書;欽差兩廣軍務使,兼管糧路、鹽法,兼廣東地方兵部右侍郎,都察院、臨武、劉耀輝右顧問;根據廣東監察建議,內江龔茂賢;據廣東監察禦史,當塗梅春。萬歷七年,已是隆冬吉日。”

華表石刻是當時嶺南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對研究瑤族人民造反及失敗後被迫遷徙的歷史有壹定價值。2002年7月,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來,兵部尚書兼右副禦史淩“加太子少保。作為壹名軍事官員,他回來生病了。家裏傲慢,事情和建議甚至是解體的。我奪官,後死。”

  • 上一篇:農歷65438+2月22日黃道吉日
  • 下一篇:十二生肖的起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