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東山坡上的萬人坑,舊址位於今關山二、三工業村。當時有兩個山坡,上面長滿了荊棘和蒿草,下面是農民的耕地。兩個荒坡,面積***472.1畝,以下耕地60畝。早在1933年前,附近人的親屬就葬在東山坡上,所以人們稱東山坡為“義地”,也稱“墓地”。
日寇侵占北票煤礦後,開始掠奪煤炭,迫不及待地恢復關山豎井生產,開始招工人。由於侵華日軍用工人的生命換來了煤炭,導致工人不斷傷亡,東山坡的“義地”成了死難工人的墓地。起初,死去的勞工被放在壹個用舊松木制成的薄皮棺材裏,擡到東山坡埋壹個土堆。後來,當更多的人死去,舊坑木被消耗殆盡,木炭礦主命令用墊子將它掩埋。從此亡工,即席壓面,黃土壓面。先是埋在三公村北面的山坡上,直到沒有空地。它穿過中間的大溝,埋在二宮村南面所在的山坡上。到1937年初,也就是相隔四年,東山坡從北到南壹直是壹個土丘。據當年的勞動者崔說,1937之前,關山只有壹個村,是民國時期修建的。大多數居民是勞動者,有幾個大櫃子。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獨自住在“謝赫寮”,與家人壹起住在附近的房子裏。如果多了,他們就搭個棚子臨時住。那時候經常死人,比如精疲力盡的,病死的,被地下毒氣熏死的,從樓頂掉下來摔死的,上吊自殺的。壹個叫的人駕著壹輛白色的大騾車,把屍體從井口、醫院和廖運到東山坡,那裏至少埋葬了2000名死去的工人。埋葬的人太多了,所以人們稱東山坡為萬人坑。)。
1937年春,北票炭礦的勞動力增加到5400多人,炭礦決定在東山坡上修建勞工房。東山坡萬人坑裏的大部分勞工屍骨都被移到了北墻外。
北墻外的萬人坑
北墻外的萬人坑是在建築建在東山坡之前選定的。這個萬人坑形成於1937年春天。以壹條長1700米、寬43米、深30米的大溝為特征,總面積109.5畝。大溝從山溝直通西河套,水流入小嶺河。這條大溝距離關山豎井3裏,距離井口周圍的北墻500米,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墻外。
溝頂是沿溝而建的石灰窯,人稱“王集灰窯”,溝底是壹群乞丐的聚集地。他們在溝幫上開鑿大小不壹的洞穴,晚上就在洞穴裏宿營。洞穴下面是壹個集體墳墓。司機劉勝開著壹輛白色的大騾車,車上裝滿了死去的工人,還蓋著席子。常年運到大溝。他把車開到山溝裏,白騾子已經習慣了。他主動調頭倒車。劉勝解開了騾子的皮帶,當他提起車軸時,車身咚咚地掉到溝底。可惜的是,這些勞動者死後沒有被埋葬,被壹群群野狗撕咬吞食。野狗紅了眼,附近農民的孩子都不敢在溝邊玩。
經過多年的山洪,死亡工人的屍骨有的被溝底泥沙碾壓,有的被沖入西河套。大雨過後,河套裏和兩岸散落著白骨,屍體隨處可見,包括全身。據當時礦上的技術工人、員工楊曉鋒介紹,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裏(3月1937至6月1940),至少有3500具勞工的屍體被扔進了北墻外的水溝裏。
日寇瘋狂掠奪煤炭,在加緊關山豎井生產的同時,加緊建設關山二號坑(俗稱南山坑,1938年2月開工,1940年6月建成投產)。結果,所需勞動力增加,死亡率也增加。日本煤礦經理長美決定將北墻外的萬人坑轉移到城子地,因為關山二號坑的死工人都運到了北墻。就這樣,北墻外的萬人坑轉移到了城子地。
城子地萬人坑
城子地萬人坑形成於1940,位於北票炭礦西北5裏的郊區,是壹片20畝規模的平坦沃土。在北票炭素礦的五個萬人坑中,城子地萬人坑是最大的。這不是說它面積大,而是說它坑多,坑深,埋了很多死去的工人。曾經在北票煤礦做翻譯的張鳳祥說,每年秋天,還沒封凍的時候,煤礦就雇壹些農民挖坑,壹次挖幾排。壹人來深,兩米多寬,20米長。這是他親眼所見。
北票炭礦老人姜華民,曾在關山炭礦研究院廖辦事處工作。他說,“遼”是北票煤礦最大的單身宿舍,勞動者最多,87間房子都住滿了。先來的人死了,後來的人很快就補上了。死了多少人真的數不清。當時的老工人楊小鳳說,城子地萬人坑埋的人最多,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北票炭礦有三個炭素開采點,關山炭素開采點產煤最多,勞動力最多,自然死的人也多;二是“謝赫廖”單身宿舍的負責人是日本人佐佐木,此人心狠手辣,壹個活閻,打死、電刑、烙鐵烙、麻袋殺,迫害多人;第三,關山煤礦院工人幾次罷工逃亡,侵華日軍和大內閣攪得壹片混亂,於是對工人的迫害逐漸升級,逃出來的十個有九個被當作殘廢而死(註:楊小鳳回憶資料,1999年4月28日)。)。
城子地萬人坑解放後不久,就變成了耕地,已經是建築星羅棋布。但經過多次調查和多名目擊者證實,城子地萬人坑確實是北票炭礦最大的萬人坑,埋葬的勞工屍體有壹萬多具。
三寶萬人坑
三寶,俗稱尖山子,距北票9公裏。開礦前是封閉的山溝,偏僻,人煙稀少。因為這個,萬人坑占了三個地方,達到90畝。這種萬人坑的特點是很少挖,基本上都是散落在山上。從1936到1945,這片90畝的土地已經被勞動者的遺骸覆蓋。
在三寶礦坑西北兩英裏處有壹片20畝的楊樹林。在日本侵略者開發三寶坑之前,這裏是附近農民的“義田”,森林中有稀疏的墳墓。自從三寶煤礦的壹個礦坑把勞工的屍體扔到樹林裏,農民的墳墓就悄悄地搬走了。樹林中的屍體數量與日俱增,引來成群的野狗。
楊樹林被勞工的屍骨占據,三寶煤礦學院下令把它扔進窯溝。窯溝是壹個貧瘠的山坡,在三寶以北4華裏的壹個坑裏。山坡上布滿荊棘。這裏過去是農民放牧牛羊的牧場。把勞工的屍體扔了之後,這裏就沒人了。誰都不能走。運屍的車主是個好心人,自帶鐵鍬不小心把屍體埋了。但溝上土很少,屍體太多,沒法埋,他就用領墊把壹排排屍體蓋起來,野狗撕不爛。當車主再次來到這裏時,上次蓋著席子的屍體已經被野狗撕扯過,被啃得面目全非。
過了壹段時間,窯溝的山坡上又布滿了白骨,三寶煤礦學院總務科找到了壹個新的地點──離三寶坑6英裏的紮蘭營子河南岸,靠近後期的紅磚窯。當時是壹片沼澤,春夏不能進車,車主只好沿著岸邊扔,成群的野狗向四面八方聚集,撕咬、吞食工人的屍體。南河邊有壹條通往三寶的小路,此時行人幾乎斷絕。那年臘月,河東壹個賣席子的農民背著壹卷席子路過,被壹群紅眼的野狗看見了。他們以為席子裏的卷是死人,就把席子往前撕,嚇得農民棄席而逃。家住紮蘭營子的胡老太太說,那時候去三寶圩、走親戚都要繞道走,怕被野狗咬,怕氣味熏人。
據目擊者和知情老人說,從1936年到1945年的近10年間,有8000名勞工慘死。大部分人死後連席子都沒有,也沒人埋。他們都是荒野中的屍體。
太極南山萬人坑
太極南山的萬人坑形成於1938。在太極第壹個坑從修建到投產的兩年時間裏,死去的勞工被安葬在今天的太極劉公村附近。那時候是壹片荒地,附近住著人的祖墳。當地人在抱怨,因為更多的工人被埋了。1938年4月,太極二坑開工建設。墓地離坑口太近,只有500米。工人們在上下班的路上經過。由於害怕引起工人的不滿和反抗,他們利用這片墓地重新修建了勞工房,埋葬工人屍體的地址搬到了太極南山,也就是現在的太極南山萬人坑。
太極南山萬人坑,占地25.48畝。以前是山坡。這塊地是農民李的。山坡上長滿了蒿草,下方是耕地。
從1938開始,侵華日軍瘋狂掠奪太極煤田。1939年4月,壹號坑開始出煤,120385噸,19438+0941年,二號坑和三號坑相繼建成投產。近年來,由於侵華日軍發動的侵略戰爭正處於緊要關頭,對煤炭的掠奪更加瘋狂,對工人的迫害更加殘酷,被殺害的工人數量大大增加。當時,有壹個專門的人收集屍體在“國保廖”。人死了,先放在“死人庫”,再由專門負責拉屍體的大車拉到萬人坑。拉屍體的車夫鄧證實:有時候我壹天兩次把屍體拉到南山萬人坑,人的死是無法估量的。冬天,總有500多具屍體。40多人住在“國保遼”東廂房對面的炕上,壹個冬天就餓死了30多人。在另壹個房間裏,前壹天晚上有壹個因病死亡的人被拉了出來,第二天早上發現有27個人被煤煙熏死。他們被大車拉了三次,扔進了亂葬坑。他說看著那些勞動者死得很慘,每拉壹具屍體,心裏都酸酸的。(註:趙:侵華日軍殘暴對待中國人民的證據;鄧:拉屍車時看到的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血海深仇,第264和255頁。)
每年秋天,泰姬煤礦院都會雇人提前挖壹些坑,為冬天埋葬死者做準備。曾經在南山挖過萬人坑的李國慶回憶說:“我當時22歲和23歲,為太極南山萬人坑的碳礦挖了壹個萬人坑。我是在景觀修復的那壹年被外國承包商雇傭的。每年秋天都找10人挖坑。我們挖個坑,給三毛錢。每個坑寬壹英尺,深兩英尺。每年秋天挖兩三百個,開春前就滿了。以後小坑埋不了,挖了幾個大坑,堆著埋,埋了好幾層。有的坑裏埋了幾十個人,真可怕。”
《報國》中,有的人死前被擡到“死銀行”,有的人死前被拖到萬人坑。1943秋天的壹個傍晚,正在給地主放牛的李老漢,聽到山溝裏有呼救聲,就趕著牛下山了。過去,我看到壹些野狗圍著壹個光著胸脯和肩膀的年輕人狂吠。這個年輕人手裏拿著壹塊石頭在和野狗搏鬥。李老漢用牛鞭趕走了野狗,救了小夥子壹命。這個年輕人在病死之前被拖進了壹個亂葬坑。
北票煤礦的5座萬人坑中,至今只有太極南山萬人坑保存完好。1967年5月,北票礦務局對太極南山萬人坑進行了全面發掘整理。發掘整理工作力求保持原貌,不動屍骨。在25.48畝的山坡上,已發掘出6500多具勞工遺骸。只要把表面挖開,就能看到閃閃發光的白骨。
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侵華日軍在幾個不同的階段,以幾種不同的形式掩埋和處理了勞工的屍體。其中有幾個是單坑,兩個坑之間的距離不到壹米,有壹個薄薄的皮棺,可以稱之為“排列式”,這是初級階段。後面是壹個人多的坑,裏面是壹口薄皮大棺材,壹口薄皮大棺材裏裝著三四到五六具屍體。同樣是70平米的面積,挖出了31塊骨頭,100多塊,200多塊,還有壹個60平米的坑,挖出了240塊骨頭,把骨頭敲下來,層層疊疊。之後就被扔到溝裏了。這種形態的出現是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1943到1945。這壹時期是日本侵略者垂死掙紮的時期,也是對工人迫害最殘酷的時期,也是工人被殺害人數最多的時期。據拉屍體的馬車夫說,壹車拉不動了,又加了壹車。這種情況下,就不再有坑可埋了。先是在山坡下建了壹個小房子做“煉人爐”,大車拉的屍體堆在壹起。先澆上“洋油”,再架上柴火,火煉,火化。最後,我覺得這種火化費時費力,就是隨便扔到大溝裏,把屍體倒在溝底,讓雨水沖走。挖掘過程中,在這條溝的底部發現了700多塊骨頭。
被挖出的勞動者的屍骨,有的張著大嘴,似乎在呼救,也似乎在咆哮;有些人舉起手臂,好像在喊叫或抗議;有的彎腿拱腰,好像在蠕動或掙紮;有的臀部傾斜,雙手向前拉,好像要沖出屍群,想要活命。可見這些都是因為沒病而被逼死,或者是因為有病沒死而被拖去萬人坑。
在出土的勞動者遺骸中,有幾種姿勢特殊的遺骸。有的人頭上有個洞,說明是被鐵錘之類的鐵制工具打傷而死的。被催促幹活的人有的在工人家裏挨打,有的在坑下被監工打,有的被指“思想犯罪”,被礦警和憲兵打。有些骨頭缺了壹條腿,有些骨頭缺了壹只胳膊。他們有的是被礦警和憲兵用利器和刀片砍斷的,有的是在井下事故中被砸成骨折後被醫院醫生砍斷的。有的骨頭腰間纏著兩根鐵絲,有的骨頭腳上有腳鐐,有的骨頭有骨頭,下肢四處骨折。雖然遺體已經埋在地下20多年了,但是在挖掘的時候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骨折處的血跡。這些工人死得多慘,導致他們死亡的日本侵略者有多兇殘!
在出土的骨頭中,有壹具女性的骨頭。這是壹個老婦人的骨頭。她的兒子被抓去當勞工,很快就被摧殘致死。阿姨來看兒子,卻看不到兒子。唯壹的希望沒了,只好乞討為生。她穿著單薄的衣服和褲子,掙紮著沿街乞討,所到之處訴說著自己的委屈,壹遍又壹遍地控訴日本侵略者和大內閣領導人的罪行。她的手凍僵了,腳腫了,身體凍得麻木了,含著仇恨的淚水死在了路邊。這就是女性骨骼的起源。
太極南山萬人坑發掘出的屍骨有6500多塊,加上被水沖走、被人提煉、被野狗吞食的屍骨有10000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