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封建帝王的陵墓。永樂七年(1409)五月起,修建長陵,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葬於四靈。在過去的230年中,先後修建了13座宏偉的帝王陵墓、7座帝王陵墓和1座宦官陵墓。* * *葬有十三個皇帝,二十三個皇後,兩個太子,三十多個妃子,壹個太監(世系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墓葬群,保存完好的皇帝墓葬數量最多。
有人想問,明朝的十六個皇帝為什麽叫十三陵?這是為了追溯明朝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死後葬於南京中山,史稱“明陵”。第二個皇帝朱允炆(他的叔叔朱迪)以“京南”(為皇帝解除危險)的名義派兵到南京,他的下落不明。有人說是和尚,但下落不明(這是明朝歷史上的壹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位皇帝朱祁鈺被他的弟弟英宗皇帝瓦拉俘虜,並在王太後和大臣們的要求下被授予皇位。後來英宗被放了回去,在親信的策劃下,上演了“奪門之變”,英宗復辟,重新做了皇帝。朱祁鈺被殺後,英宗拒不承認他是皇帝,並毀壞了建在天壽山區的陵墓。他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有兩位葬在別處,壹位下落不明,另外十三位葬在天壽山,所以被稱為“十三陵”。
知道了為什麽叫十三陵之後,再來說說它的民間傳說吧!
羞山:仁宗朱高熾死後葬在仙靈。陵墓中間有壹座小山梁,使恩殿和後面的方城明樓在院內互不相通。在它的前面,主要是恩典之殿,它是作為壹個庭院建造的,而在後面,它主要是壹個寶城和阿明建築,在前面,它進入庭院。這座小山恰好從正面擋住了陵園的明樓和寶城,被百姓稱為“羞山”。傳說墓主人仁宗皇帝生前曾誤進其父妃子的臥室,朝野認為此舉無禮。仁宗為了維護天子的尊嚴,向天發誓,矢口否認,說如果真有這種事,龍會把自己吃了。沒想到,壹龍從正殿飛下來,壹口吞了仁宗。大臣們急忙去救他,但只抓住了壹只靴子。唐玄宗只好把父親的靴子埋在陵墓裏。為了掩蓋這件事,真正的陵墓特意安排在這個山頭後面。其實墓地裏的這座小山,本名“玉案山”,與恥辱無關。選擇隔山布局的真正原因與墓地的風水有關。
定陵月碑:每個陵前都有壹個馱龜碑(四靈除外),即神力德碑。定陵石碑背面右上角有壹個白圈的痕跡,至今清晰可見。當地民間流傳著“定陵月亮碑”的神奇傳說。
宗申是明朝有名的昏君。他十歲登極,二十壹歲為自己建陵。陵墓建成後,他不上朝,25年如壹日,長年住在深宮,燈紅酒綠,其樂融融。壹天,當宗申睡著的時候,他突然夢見壹個紅臉、紅頭發、紅衣服的男人出現在他眼前。宗申吃了壹驚,急忙問道:“妳是誰?”那人說:“老實說,我是個火神。我們聽說了妳的愚蠢。我奉上天之命,懲罰妳,燒了妳的定陵!”當宗申聽到這些,他非常生氣。他依仗自己是所謂的“天子”,大聲喝道:“我們朱家還遠沒有累死。我們真的怕妳嗎?”帝陵自有加持。我諒妳也不敢,我怕妳沒有這個能力!"火神:"我們打個賭,好嗎?”宗申說,“隨妳便”。火神道:“燒起來了怎麽辦?”宗申說,“如果將來定陵著火,就讓我現在瞎了眼。”話音剛落,火神笑開了,然後消失了。宗申嚇了壹跳,從夢中醒來。他正要睜開眼睛四處看看,突然左眼被水淹沒了。很快,壹只左眼真的瞎了。宗申回憶起夢裏的情景,不禁神誌不清。此後,他壹直生病,幾天後就去世了。
宗申“死”了,葬在定陵。但奇怪的是,宗申的右眼總是睜著的,仆人們無論怎麽擺弄都合不上。宗申遺體下葬時,發現定陵石碑背面右上角立即出現壹個白色圓圈。人們無不驚嘆。更奇怪的是,據當地人說,這個白色的圓東西會在農歷的歲末年初發光,從此就叫“定陵月亮碑”。據說這個白色的圓形東西被宗申的右眼改變了,因為他害怕火神真的會來燒他的陵墓。盡管如此,定陵也沒有逃脫火災的災難。“月亮”不再發光。
龜碑:在十三陵中,除了思陵,每個墓前都有壹個龜碑。也就是神力美德之碑。在紀念碑下面,烏龜被用作基座。在神話傳說中,龜是龍的兒子。龍生了九個孩子,各有所長,其中壹個是烏龜。龜以長壽著稱,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早在奴隸社會,奴隸主就認為烏龜壽命長,自然知道的東西多。因此,龜甲經常被用來占蔔。它被燒裂後,壹直用紋路來判斷好壞,然後把占蔔的內容刻在上面保存下來。這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字。
皇帝用烏龜做紀念碑是有原因的。皇帝自稱是真龍之子,烏龜不僅是龍的兒子,而且有負重的能力。讓他背老子的牌位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那塊巨大的石碑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怎麽立在龜背上的?具體方法書上沒見過,但有“烏龜看不見碑”的傳說。日本刻本《文海皮沙》中有壹個故事: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建碑時,因龜太高,碑立不起來,令負責工程的人擔憂。有壹天,他夢見神人對他說:“妳要建這座碑,就要看不見碑,碑也就看不見烏龜了。”醒後想想就明白了。到了工地後,他讓人在龜背上扛土,把龜埋了,然後沿著土坡把碑拉起來,等碑立起來後再把土搬走。雖然這個歷史故事很迷信,但按理說“烏龜看不見碑”這種“打樁法”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萬子曾孫:相傳永樂七年(1409),明成祖率文武大臣、風水師到昌平縣北巡時。當他到達龍牧村時,成祖看到村裏有人在工作,他想:今天不是個好日子,為什麽會有人結婚呢?於是,他停下來,問結了婚的人為什麽今天結婚,日期是誰選的?家裏人不知道是皇帝屈尊來了,只告訴他是村裏的和尚姚選的日子。叫人找到姚,問他為什麽選擇這壹天。姚笑著說:“我知道今天不是吉日,但我相信今天會有壹些尊貴的人來到別墅。龍虎相碰,惡靈便退。這叫化幹戈為玉帛。”當成祖看到他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時,他想,這個和尚很有才華和知識。妳為什麽不讓他幫我去看陵墓?於是,他把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告訴了姚,並請姚和他壹起去選擇陵墓,並把他命名為被選中的陵墓。
明帶著姚等人從十三陵的水庫北上。壹路上,風水先生們各顯神通,扔下書本,指出龍尾就是龍頭,說赤山、虎山是青龍、白虎,可以起到鎮守陵區的作用。明成祖壹再點頭。只有姚沒有言語。明問姚,“選擇陵墓。妳看,這土地能埋我幾代子孫?”姚曰:“此處山明水闊,風聚,可葬帝曾孫。”傳說這是壹個暗語,就是告訴成祖,當萬歷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到來時,明朝將滅亡。當然,明成祖聽不懂這種暗語,但他下令圈地八十裏,將黃土改為天壽山,破土修陵。
十三陵無字碑:北京昌平縣城北有壹座天壽山。這裏有美麗的森林和流動的綠水,地下躺著明朝的十三位皇帝,統稱為十三陵。
天壽山原名黃圖山,明朝皇帝朱迪不辭辛苦來到這裏,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以便為自己選擇壹塊風水寶地作為他的寢宮。估計他連兩只蒼蠅都沒放過。經過嚴謹的論證,朱迪覺得萬年之後躺在這裏會更舒服,於是將黃圖山改為天壽山,意為“長壽之域”。畢竟皇帝墓的名字不能太“土”。
作為壹個懷舊的地方,十三陵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和遺跡,但令人驚訝的是,除了長陵外,所有墓前的石碑都是空的。按照常理,皇帝去世後,不管他的政績好壞,負責題字的文臣都應該用自己的意圖寫出氣勢磅礴的文字。否則死去的老皇帝的靈魂也會命令嗣帝砍下文官的頭顱作為祭品。然而,事情總是不壹樣的。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戰功卓著,也是壹個殺人不眨眼的皇帝。許多忠臣良將死於他之手。有壹天,他似乎突然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了,希望給後人留下壹個教訓,便對身邊的大臣們說:“皇陵上的墓誌銘都是大臣們粉飾的,不能教育後人。”言下之意,希望蓋棺的時候能有個公正的說法。所以國子監的學士們再也不敢寫皇帝的題詞了。皇家學者都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不管妳拍不拍始皇帝的臉,脖子上的頭都有動的危險。於是,學者們以毛的《明訓》為擋箭牌,把寫碑文的任務推給了後嗣皇帝。因此,孝陵(太祖)的碑文是明太祖朱迪寫的,而長陵(成祖)的碑文是明太祖朱高熾寫的。毛的陵墓遠在南京紫金山,所以只有十三陵中的長陵有碑文。
自仁宗皇帝在位以來,為什麽嗣帝不再寫碑文?原來仁宗以後的皇帝,陵前都沒有亭子和碑,直到世宗(嘉靖)才開始建亭子。亭子建成後,有大臣上書世宗皇帝,請他為長眠天壽山的七位皇帝題字。可惜這個嘉靖皇帝癡迷於魔法,整天想著如何成仙,私生活不檢點,沈迷於酒色,性情喜怒無常。光是內廷皇後就做了三個封號,整天忙著這些事。他哪來的這麽多題字?
嘉靖的德行是,不僅大臣們有意見,連宮女都想謀殺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宮女案”。嘉靖皇帝有個妃子叫曹石,很受寵。嘉靖經常去她那裏享受。曹石自然感激不盡,但身邊的丫鬟們卻陷入了困境。嘉靖生性暴虐,經常因為壹些小錯鞭打辱罵下層民眾,十分不雅觀。時間長了,所有的宮女都懷恨在心。有壹天,嘉靖正在曹石宮裏睡覺,恰巧曹石又去了偏殿。幾個宮女戰戰兢兢的在壹旁等著,想著國王每天被虐的樣子,想著他逃跑的命運。他們不禁心生邪念,悄悄拿繩子套住嘉靖的脖子,想掐死他。出於恐慌,幾個人嫌廚師太多,弄了半天也沒送嘉靖的命。其中壹個宮女見事情辦不成了,想賠罪,急忙去通知皇後。等皇後急匆匆地帶著壹群太監和宮女趕來,這場驚心動魄的謀殺就結束了。
長陵沈蚤功碑
碑高7.9米,上有“大明長陵聖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