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不發達,生產力低下。現代沒有那麽多眼花繚亂的洗漱用品,古人是怎麽保持個人衛生的?
今天我們就壹起揭曉答案。
1.牙膏和牙刷是怎麽做出來的?
關於牙膏
很多人都很好奇。古人技術條件有限。他們是如何清潔和保養牙齒的?真的像電視劇裏說的那樣,早上起床後用水漱口就行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古人不僅設備好,效果也不遜於現代牙膏。現在詳細聽我說。
眾所周知,鹽有美白牙齒、保護牙齒的作用。名醫孫思邈在《備珍女方》中寫道:“每旦放壹撚鹽於口中,溫開水擦扣齒數百次,五日之後,舌緊。”
但是,古人並沒有把鹽當成牙膏,而是有壹個獨家秘方——牙粉。據《普濟方》記載,牙粉是由豬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黃、木縷、墨旱蓮、槐角、阿莎麗、荷葉和青鹽燃燒而成。用這種中藥制成的牙粉,不僅擦牙有香味,而且有混濁。
這種具有清潔作用和藥用價值的牙粉是壹個整體,用過的人都說好!不然“明眸皓齒”這個詞是怎麽來的?(這句話純屬娛樂,沒有事實依據。)
除了牙膏,古人還用漱口水。他們使用的漱口水並不簡單。他們把它放在家裏,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比如鹽水,茶水,酒,藥水等等。
關於牙刷
起初,古人用最方便直接的工具刷牙——手指。後來有人發明了刷牙的楊柳枝,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晨嚼”。
做法是取壹小塊楊柳枝沖洗幹凈,然後用牙齒啃掉壹端,讓分支纖維露出來,咬成毛發,這樣壹把簡易牙刷就做好了。這類似於巴比倫發明的“嚼棒”,只不過嚼棒的另壹端有剔牙的功能,類似於我們現在用的牙簽頭。
做好牙刷後,刷牙前可以蘸壹點牙粉。這種牙刷制作簡單,成本低廉。
後來牙刷升級了,聰明的古人開始用動物的鬃毛制作類似現代牙刷的牙刷。大部分用的是豬鬃,硬壹點但是便宜壹點。富人用的是馬鬃牙刷,更柔軟,刷牙更舒服。
到了南宋時期,已經有了專門制作和銷售牙刷的店鋪,也有了專門銷售中藥配制牙粉的“牙粉店”。牙粉和牙刷已經成為社會商品。
第二,保持頭發清新健康的秘訣
秦漢時期,人們形成了三天洗壹次頭,五天洗壹次澡的習慣。因此,政府每五天休息壹天,這被稱為“洗澡”。
雖然這個洗頭周期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有點長,但是對於留長發的古人來說,三天洗壹次還是比較勤快的,而且飲食清淡,空氣也沒那麽差,所以頭發不容易臟。
那他們用什麽洗頭呢?他們用的是純天然DIY洗發水。
最初人們用淘米水洗頭。淘米水中含有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壹些成分,不僅可以幫助去除油漬,還有助於保養頭皮和頭發。
後來人們把皂莢、何首烏、茶籽等天然植物搗碎,用來洗發護發。《本草綱目》中記載,皂莢能去屑、止癢、消腫、解毒;何首烏能補血、烏發、保持頭發光澤;墨旱蓮可以使頭發變黑,脫發會馬上生...用這種天然健康的洗發水保養頭發,頭發又黑又厚,沒有頭皮屑,很癢。
第三,那些功能齊全的洗滌產品
洗頭號玩家:淘米水。周代時,人們用淘米水洗澡,據說不僅去汙,還能改善皮膚粗糙、手腳冰涼、腰痛、凍瘡等癥狀。
二號選手:皂莢。南朝小琪時期,有人出售皂莢,有十多種,用途很多。用於洗臉、洗澡,能有效清潔皮膚,消除汙垢,洗後潤滑清爽;用於洗衣,衣物不褪色、不變形、有光澤;用於沐浴,還具有祛風濕、治癬的功效。
三號選手:草木灰。這是古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發現的清潔用品。是焚燒稭稈後剩下的灰燼。《雞肋》中記載,南方女子會用草木灰洗澡或洗衣服。
四號選手:肥皂。這種肥皂不是另壹種肥皂。它是由壹種果實又大又豐滿的植物“肥珠”制成的。由於皂莢在浙江中部很少見,所以人們用脂肪珠代替皂莢,故名“皂莢”。秋天,人們采摘果實,煮熟後搗碎,加入香料和面粉,攪拌均勻,用手搓成球狀,用於洗澡、洗臉、洗衣服。
……
還有壹些護理產品也有同樣的功能,這裏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壹下。
第四,人類的法律和自然
看了邊肖的介紹,妳對“古人如何保持個人衛生”有所了解嗎?他們使用的所有化妝品都來自天然原料。
邊肖認為,古人崇尚自然,是因為自然給了他們各種生存的資源。人類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遮風擋雨是在大地上進行的,吃的食物是在大地上生長的,日常的洗漱用品也是來自大自然...更何況人也是自然的壹部分。
古代人對自然的尊重,不僅體現在節日祭祀天地山神的儀式上,還體現在文學藝術上,古代文人喜歡遊山玩水,創作山水畫,吟誦山水詩,甚至生活的地方也要模仿自然。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特點是追求自然之美的再現,利用巖石、植物和建築因地制宜,體現了壹種宜人、閑適的自然美。
老子的《道德經》裏有壹句話:人練地,地練天,天練道,道自然。其中“法”字可以理解為遵從的意思。這四個短句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認識到人類應該遵循自然的規律,也就是“人要順應自然”,這樣人類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因為如此,古人很早就劃分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壹個節氣都代表著氣候、物候和時間,它將時間的概念與自然的概念緊密聯系在壹起,比如春雨、初霜、千年、芒夏等節氣的名稱,本身就是自然現象。二十四節氣對指導古代農業生產和預測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動詞 (verb的縮寫)可持續發展
古人敬畏自然,現代人征服自然。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空氣汙染,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大自然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因此,我們應該重拾祖先“順應自然規律,維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成果。
先秦時期,古人就有環保意識,主張取之有度,用之有度,反對燒田竭水捕魚。先民們從哲學的角度論述了尊重自然規律的重要性,這是對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的深刻洞察,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先導。
中國作為壹個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肩負著同時實現現代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雙重使命,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先破壞,再建設。而是要吸收先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生態意識,自覺地將社會經濟活動納入自然系統的良性循環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發展。
如果妳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關註我!每日更新給妳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