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婚俗
——新娘換了鞋,打著紅傘從娘家壹路走到婆家。
俗話說,來自中國不同省份和產地的人在舉行婚禮儀式時都有自己獨特的婚禮習俗。雖然由於文明的發展或婚禮的簡化,壹些有趣的傳統禮儀被省略了,但這些古老而有趣的婚禮習俗仍然具有很大的閱讀價值。如果妳的另壹半和妳有不同的籍貫,妳也可以借此機會去看看他家鄉壹些特別有趣的婚禮儀式。
上海的古代習俗非常重視傳統,復雜的六禮儀式,包括收禮、問名、納妾、收禮、邀約會、婚禮等,也都遵循傳統,壹絲不茍。因為舊社會的青年男女沒有機會自由見面和談戀愛,所以求婚、訂婚甚至婚期都要靠媒人充當中間人,聯系男女,協辦婚禮。所以婚禮結束後,送媒人人情是必須的。
在舊的農村地區,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為新娘做禮服,所以許多農村女孩結婚時會穿紅色的禮服或紅色的套裝,而不是禮服。
新郎出門前,必須在娘家吃壹碗蓮子百合熬制的甜湯(糖水),代表了女方家希望女兒婚後能過上甜蜜無憂的生活的願望。
婚禮過程中,女方家屬於小康之人(即父母子女均與丈夫和睦的人)的女長輩或女司儀撐起壹把紅傘陪伴新娘,以保其不遭邪氣。
新娘出門,女主人要帶壹雙嶄新的繡花鞋。新娘上了轎子,要馬上換上新鞋,意味著新娘離家出嫁時,不會把屬於娘家的東西帶到婆家,意味著把未來的生活托付給丈夫。
如果女方家沒有為親友辦酒席,或者請柬有遺漏,事後要給這些親友送喜糖(即印有“喜”字或用紅色包裝的糖果),正式通知大家女兒出嫁。
福建婚俗
——手帕會帶壹副碗筷到婆家過壹輩子。
訂婚必須由男方本人及其父母陪同。彩禮相當簡單,當眾給女方,女方回贈手帕,算是終身訂婚。
結婚前夕,新娘會和姐妹們壹起守夜,壹個是敘舊告別,壹個是表示“旺盛”。第二天中午,女方家辦了“喜酒”。宴席結束後,母親、姑姨、姑姐們圍著新娘哭,不許放鞭炮。
新娘出門多穿禮服,但也可以用全套紅色禮服代替。
新娘嫁妝越多,女方家財越厚。為了讓女兒嫁得漂亮,女方會準備大量貴重的禮物,在婚禮當天隨新娘壹起送到男方家。有時送禮隊伍會由幾輛車和壹大群親朋好友組成,場面壯觀。
在新娘的嫁妝中,除了中國傳統的禮儀用品和金器之外,家用電器、大型家具甚至自行車或摩托車都是新娘家給的。此外,新娘會帶壹副新的碗和筷子,以示從現在開始,她會把它們送到婆家吃飯。
新娘進門後,要給男家所有親戚敬茶,哪怕是幾歲的孩子。順序取決於世代的年齡。敬茶時,長輩會給新婚妻子金器(多為戒指)。給女長輩敬茶時,會在頭發上別壹個發卡,回贈壹枚戒指。
婚禮結束後,將舉行宴會來問候親朋好友。傳統上,男性和女性家庭將舉行單獨的宴會。比如男家會在新婚之夜擺酒,女家會在第二天晚上擺酒席。親戚朋友多或者村民多的時候,婚宴可能會持續好幾天。
婚後第三天,夫妻雙方回到家中,壹般不留宿。婚後滿月,娘家請他回去住十天半月,叫“玩滿月”。
第二年正月,娘家請春酒,新娘要和丈夫壹起出席。新女婿上門後,娘家親戚輪流設宴。事後,新女婿給各家發了壹包紅棗或冰糖作為答謝,至此,婚禮過程全部結束。
安徽婚俗
——前壹天晚上,新郎住在女孩家,新郎新娘交換鞋子。
在安徽合肥,婚禮上還保留著壹些古老的習俗。在婚禮的前壹天晚上,男方家會設宴招待家裏所有的人,然後新郎會祭拜他的祖先、父母和長輩。之後,新郎帶領的婚禮隊伍會敲鑼打鼓,前往新娘家。
當婚禮隊伍到達新娘家門前時,新娘家照常關門,並要求新郎燃放鞭炮,這被稱為“催門炮”。新娘家的親戚朋友向新郎索要“開門錢”,即開門酬謝,然後反復要求新郎和他們壹起進屋。
當晚,新娘的家人會舉行宴會招待新郎,並與親朋好友飲酒。酒席前,新郎要磕頭迎客,同時向女族長頂禮,清點人數。新郎當晚將住在嶽家。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壹個吉祥的結婚日),新郎的侍從在女方家門前放鞭炮,稱為“妝催”。新娘打扮完畢後,會和新郎壹起前往男方家。
出門的時候,新娘會大聲哭,表示不想離開父母,家人也會哭著道別。在哭聲中,新郎的哥哥或至親先送她,稱為“送別”。
新人到男方家門口,男方家會讓兩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女人交換新郎新娘的鞋子。因為“鞋”與“謝”諧音,所以此舉有“白頭偕老”的象征。
新郎進入男方家,親朋好友會背誦吉祥的句子,在地上撒上花生、紅棗等水果,稱為“撒喜果”。之後的拜天地、祭奠、飲酒等婚禮儀式,與其他地區的婚禮儀式大同小異。
青島婚俗
青島有許多古老的習俗和禮儀。隨著社會的進步,壹些復雜的風俗禮儀也被摒棄。下面簡單介紹壹下青島現在的婚俗,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新娘出門時不要揮手回禮。
新娘出門不要哭。壹方面不吉利,另壹方面會破壞妝容。
下車時,新郎新娘要從同壹側下車,不要分開下車,否則會不吉利。
懷孕的人不應該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餃子時,碗裏要留偶數。
北京婚俗
——新郎用空箭射新娘,新娘必須先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人說情,要先找媒人問清楚女方家的名字,把男孩和女孩的出生年份和年代對上。只要雙方生肖不沖突,就可以結婚。
訂婚確定後,男方家會選個吉日,帶本婚書。男方家會給女方家送衣服、首飾、酒、水果蛋糕等禮物,稱之為“禮物”,但這只是“小禮物”。婚禮前壹個月,會送“大禮”,壹般是食物、衣服、酒、活鵝。
臨近吉日,男方家還會給女方家送“促妝”禮物,包括豬肉羊肉、掛面、年糕等。其中“肉”是指女方家要骨肉分離,讓女兒出嫁,而年糕是指女兒出嫁後會壹步步爬得更高。
女方家在男方家“催妝”後,會馬上把嫁妝送到男方家去裝新房。
新娘到了男方家門口,新郎會手持弓箭,在新娘腳邊晃三下,驅趕邪靈。然後新娘才能跨過火盆進門。
然後,新郎新娘雙方拜天地,進新房“算賬”,壹起吃“童牧師”(餃子)、長壽面,並舉杯暢飲。
婚後第三天,新叔叔陪著新媳婦回到門口,給公公婆婆下拜。
海南苗族[咬手]
海南苗族人“咬手”,“伸手給哥哥咬壹口,越咬越見姐姐的情意。青山不常有跡,見那牙印如見人。”
這是壹首流傳於海南苗族的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意的獨特方式。逢年過節,尤其是三月三,青年男女在檳榔樹、芒果林、小溪、草坡下唱著優美動人的歌曲,表達自己的理想、興趣和願望,尋找自己的如意郎君。
後來,小夥子拿起弓箭和魚叉到河裏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煮飯和魚,直到太陽落山。如果小夥子喜歡他愛的姑娘,晚上就會在姑娘的“Longboudoir”(女青年住的小屋)外面用弓、鼻笛、樹葉唱開場歌。女生不唱關門歌,就開門出來,在草地上或竹林裏點篝火,互相跳舞,表示對對方的好感。這時,女孩聽了小夥子的求愛,害羞的拉著小夥子的手咬了壹口。如果咬得很輕,很有禮貌,年輕人就會明白這個女孩是在拒絕,或者暗示她有合適的人。如果女生咬的很用力,甚至有出血的痕跡,說明女生對他很投入,願意接受小夥子的愛。
“咬手”許下諾言後,拿出自己喜歡的手書,戒指、耳環、竹帽、腰籃等,送給對方,作為壹生相伴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