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族融合,特別是中原人的南遷,農耕也傳到了南方。南方地理優勢極佳,農耕水平大幅提升,在江南地區享有盛名。魚米之鄉?作為壹個農業大國,歷代皇帝都重視農業,就連清朝的皇帝也在春節期間選擇壹個好日子在田裏耕作。
但古代農耕技術有限,糧食產量不多。輕重甲記錄:?壹個農民的生意,年底耕壹百畝地,收壹百畝地,不過二十裏?,“新唐書?《崔宏利傳》記載,崔宏利出使河陽,管理河內琴渠,灌溉千頃良田,年收入八萬胡。
先秦時期畝產約為100斤,而最盛的唐朝,畝產只有300斤。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災年,基本沒有收成,還要交稅,讓古代人苦不堪言。作為壹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糧食問題是重中之重。
袁隆平從1960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天然雜交水稻?獲得了第壹代雄性不育植株的種子,經過兩年的培育,4株成功繁殖出第二代,1975,征服?種子生產關?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雜交水稻逐步得到推廣。
2011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2018年,袁隆平的R&D團隊在迪拜熱帶沙漠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現在嗎?向良友900?再次創下畝產紀錄,達到1149.02公斤。
正是因為袁隆平爺爺幾十年的辛勤勞動,我們才免於饑荒。目前水稻種植面積已達2.45億畝,僅雜交水稻就有2億畝。玉米、大麥、小麥也有不同規模的種植。按理說產量應該夠了。為什麽要買全世界的大米?而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
印度的耕地占世界第壹,達到654.38+0.43億公頃。但由於印度種姓制度,農田掌握在高種姓手中,他們擁有全國65.438+0.4%的土地,而最低種姓只擁有65.438+0%的土地。貧富差距很大。
擁有大量農田的高種姓所擁有的糧食無法銷往全國各地,於是就有了大米可供出口。看起來農業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有三分之二的饑餓人口。然而,為了維持基本運轉,印度不得不出口大米。
雖然中國糧食產量大,但是大豆和小麥根本不夠吃。去年中國進口了6300萬噸大豆,進口了大量的糧食,可以穩定糧價。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在85%左右,還沒有完全自給。如果不是因為不進口糧食,會造成國內糧價上漲。
還有壹個原因,就是環境。在工業化過程中,實際上可耕地並不多。如果不進口糧食,就意味著開墾新的土地,對環境也有壹定的影響,所以中國需要大量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