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庫紮:是西雙版納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它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壹個牛日(哈尼族的吉日)開始,持續3-5天。節日期間,人們停止在山上的工作,在家吃喝玩樂,或者出去走親訪友。節日期間,還有賽馬、打陀螺和竹筒舞。
好色接待:漢族稱之為“黃米節”或“二月年”,哈尼族用這個節日祭祀蒼摩米女神的使者布谷鳥和比庫。因此,在聽到布谷鳥和比庫的第壹聲啼叫後,在豬的壹天舉行節日,節日在壹天後結束。
紮賚特旗:這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為是在農歷十月舉行,所以又叫“譯蠟真人”,即十月,為期六天。大年初壹,每個寨子都要殺豬。不管豬的大小,肉都是按戶平均分配的。
十月:哈尼族以農歷十月為壹年的開始,十月過後,慶祝新年。節日持續五六天,最長達半個月。有條件的人想殺豬做糯米。親戚朋友之間互相拜訪,如果有媒人,請趁這個節日請媒體給媒人,嫁出去的姑娘去娘家看看。
嘎唐帕節:是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主要節日。“嘎唐帕”是哈尼語,意為萬物復蘇或萬象更新。該節日於每年10月2日至4日舉行。節日期間,有展示哈尼族習俗的娛樂節目,如長竹竿舞、蕩秋千和弩射。
新米節:每年農歷6月24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在這壹天,卡多人要從收獲的新糧中“嘗出新的”大米,這被認為是增強體質。同時也有慶祝“五谷”“六豆”豐收的意思。
母親節:農歷二月的第壹個牛日,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傳說很久以前,有壹位卡多媽媽,忍辱負重,把兒子養大。兒子長大後打罵母親,導致母親羞愧地投河自盡。後來,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的遺憾,將母親去世的那壹天定為“母親節”,紀念母親,壹直沿襲至今,成為傳統節日。
老人節:每年的臘月十五,哈尼族的青年男女穿著傳統服飾,以獨特的舞蹈和豐盛的宴席為村裏的老人慶祝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