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史?班吉。七宗實錄:世祖十五年,四月夏,毛毅在修會縣“盤古王廟”供奉。
3.明永樂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縣劉蘇又重修(二十年後崩)。弘治十四年,知縣周中易小易大,易用石,易畫泥和金鐵,歷時四年完成。
4.清康熙二十七年,寺毀於河,於是南遷河西,有“盤古墓在水中,石棺綁鐵鎖”的傳說。然而,新建的盤古寺規模已經大大縮小。
5.民國五年,盤古毀於火。主持和尚信苦(兩根鐵絲穿在腳後跟的筋骨之間,用鏈子連在壹起,表示有罪,戴上鐐銬),遷居天津投奔翟華。天津巨商寧世福等八家施舍,故民國八年重修,歷時十年。不僅大廳比以前小了很多,而且由於缺乏資金,壹些工序沒有按預期完成。
9月1937,18日,幾名日軍占領盤古寺山頂,向百姓開槍,然後進駐偽軍建立據點。1946年秋,青縣人武部攻占盤古據點,整個盤古廟毀於壹旦。可謂“建在戰爭中,毀在戰爭中。”
6.1987年秋,盤古人自發成立了“盤古寺籌備委員會”。借壹個村民,把它打造成“盤古寺”。1992年,盤古墓重修,建盤古墓碑亭。2005年,再次粉刷和修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盤古寺三大殿被拆除,木材用於修建縣衙劇場。剩下的房子成了新成立的盤古人民公社的辦公室。2008年,在道路拓寬的過程中,剩余的房屋也被拆除。)
盤古的現在和毀滅前
現在盤古可以簡單地用壹首詩來描述:
盤古山灘
王家巖縣人
曲徑通幽是孤村古廟殘跡,隔壁臨潭流水洶湧。
陶靜看不到鯰魚洞,但是懸崖很陡,妳可以找到鴛鴦灘。
大漠中,斷碑橫草,老樹在雲端。
夕陽西下,漁人去了,月夜寒。
目前盤古廟有壹兩個村民把守。信眾進入盤古祠堂,首先看到的是盤古的聖像,是“望之如暖”。畢,就看到神龕兩邊的對聯,即
第壹部分:日日日趙靜日比卡日花朝天地。
底線:彭越嶽越嶽越羅月甘明昆
這幅對聯是彜族的老祖先戴寫的。它的含義也是從盤古開始的。相傳盤古開天辟地,為了讓宇宙光明永恒,在太空中設置了十月十日,以太陽為太陽,以月亮為陰,意為陰陽,亦夫妻。這是第壹副對聯中“朝”字的意思。讓他們輪流值班,日出為晝,月亮為夜,第10輪。當我到達夏的時候,十幾天並排出來了,植物都被烤焦了。這時,壹個窮國後羿射下九個太陽,救出了酷熱中的百姓。這就是傳說中的“後羿射日”。天上掉了老公的九個月亮,自然是關上門,不再包容。只剩壹天,壹個月了。
盤古被消滅之前:
在被破壞之前,盤古寺看起來像北京紫禁城的三大殿。它覆蓋著石頭,磚,木結構和黃色琉璃瓦。它非常壯觀,20英裏外都能清楚地看到。
前殿是盤古殿,又稱正殿。它建在壹個由藍色石頭建成的高臺上,周圍有白色大理石欄桿。它占地三分之壹,有十八級臺階。它叫做十八層地獄。大殿高三尺六尺,象征三百六十周,有檐椽壹百零八根。由36天72處覆蓋,每天從殿的前後左右數椽子。每椽掛銅鈴,按工、商、角、簽、羽五音擺放,有“清風鳴鐘,天動逍遙”之譽,殿頂黃瓦,有“光照殿頂”之稱。七彩龍、鳳凰、獅子、河馬等動物擺放在四個斜脊上,造型、精神各異。拱四角外伸,幼燕若在空中,猶如天宮瓊閣落於塵埃,往往呈相反之勢。
寺內有壹尊盤古像,高10尺8寸(據說盤古8000歲)。以鐵作畫,額頭覆葉(頸上十葉為天幹,腰上十二葉為地支)。龍眉虎眼清亮,對準海口,耳朵大,輪子大。看著看著,就像壹副精細的樣子,既傳遞了拓荒者的偉大力量,又表現了善良和溫柔。寬廣的胸襟可以容納天地,乳汁可以滋養生命,可謂形神完美,人間奇葩。
據《皇朝誌》記載,康熙三十六年,為盤古寺建禦碑。上圖註:明鐵鑄繪金盤古像建於弘治470年,形制外觀完好,內部無任何銹蝕。
中殿,又稱戒隱寺。青磚青瓦,古樸莊重。大殿正面有壹尊貼金泥塑的“釋迦牟尼”像,兩側十八羅漢,妙趣橫生,四壁繪有玉亭,若影若雲。佛後有墻,壹殿分兩宮。後宮後面是南蓮池,北蓮池,普天菩薩觀音菩薩代替了煉石補天的女媧,不過都是女的,只加了壹個玉女和壹個金童。
後殿,又名“三教之廟”。青磚灰瓦,古樸典雅。廟中於改龍王,加孔子老子,中間老先生,左龍王,右孔子。
三大殿的祭祀布置融合了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體現了原始的純真。
三教寺前有兩棵洋槐,又粗又厚。在花期,盛開的朱穎反射陽光,新葉像洋蔥。殿後掛鐘,古槐枝繁葉茂。三大殿兩側松柏參天,碑林犬牙交錯。禪室、經學室、倉庫也在東側。
盤古寺群占地十八畝,紅墻環繞,高九尺。山門對聯:
(上)創世,排行三才而立。
(2)教育世界,增長人民,首要的是壹切為王。
山門正對著墻,高10尺,彩瓷上繪有八仙渡海圖,栩栩如生。
盤古廟會每年舉辦兩次,分別在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始於三國魏朝)廟會延期四天,或十點或半個月有歌手、說書人、馬戲雜耍人。期間,善男信女、寺院僧人、商人遊客雲集於此。
盤古迷哦重建計劃及面臨的問題。
無論過去有多麽輝煌,現在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壹片廢墟和壹個個由壹個個單獨的房間組成的小廟。這讓村裏的人感到難過和內疚。重建盤古廟,為盤古重建金身的呼聲壹直在民間流傳。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努力下,青縣人民政府通過了“以‘精神投資’為先導,啟動青縣經濟騰飛”的決議,重建盤古寺,振興盤古文化。
盤古重建藍圖:
主體工程占地270畝,四周九尺紅墻。第壹個是盤古寺(近代被毀前的規格),第二個是瓦宮、王宇殿、淩霄殿、風神閣、道源、書院、觀音殿,最後是盤古文遠。並設立“茶香齋”、“靈秀齋”、“潑墨亭”、“太史宮”。
山門加對聯壹副:
第壹部分:眾生皆有根,生命之根,精神之根,合而為壹。
底線:萬物之源始於欲望,天始於欲望,地始於創新,分為兩部分。
重修“盤古墓”再挖“盤古湖”,建“四季春”山,開放“遊園”,每年舉辦兩次盤古廟會。
田中角榮和盤古寺
1940年秋,有消息說壹個日本軍官去盤古廟燒香,通知盤古廟附近的遊擊隊要活捉他們。於是行動展開了,壹切都很順利,但是當我們追到寺廟的時候,壹個叫田中的軍官找不到了。原來,盤古的鐵像是空心的,田中躲在盤古肚子裏得救了。
後來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向周總理提出要去河北青縣盤古寺許願燒香。田中角榮死後,她的女兒繼承了田中的遺願,重建盤古寺。上世紀90年代,她給了青縣政府壹筆巨款重修盤古寺,但青縣政府挪用了這筆錢,最後只在縣城建了壹個盤古市場(後更名為青縣蔬菜批發市場),盤古寺的修繕也就擱置了。
現在妳跟盤古村的老人提起這件事,盤古的老人會很樂意給妳,推測田中角榮的後人壹定會為盤古廟的正式修繕出力。
盤古碑
明弘治建議左長實翰林博士審閱馬正的著作。
盤古,先人也。生於混沌之初的鴻蒙系統並不是第壹個做出判斷的人。野外窯洞,草衣木食,汙敬飲。這時候還沒有三彩五嶽之名,還沒有三皇五帝之作,還沒有三陵五典之書,列在太乙、舒泰、太師、太素。盤古,生而三才,贊兩器,與和孫五帝同生。他建造了自己,從壹開始就開始了,人類從壹開始就開始了。故有雲:壹口氣,天地無分,兩器相判,道在聖人。盤古用之,自然導致占蔔,而有結,有網制。為什麽不怪盤古作惡?自然有雷,但是有衣服,有天籟之音,為什麽不從盤古來呢?著名的五帝學者黃三知道從古到今有三皇五帝,卻不知道有盤古家族。真是浪費!從側面聽來,萬物以天為基,人以祖為基。沒有我的祖先,怎麽開人?怎樣才能讓人知道我的存在,而不知道我的祖先的存在?浩瀚無垠,俯仰無垠,知之者蓋少人,誰像誰。綠是真的,所以是空的。城南五裏,蹤跡可尋。第壹怕莊烈之言涉空,史史皆虛。其實洞裏有廟,溝裏有墓,和以前壹樣突兀;有壹個國家有自己的國家。那些都是年輕人看到聽到的,都能理解。小時候走著走著,還記得陳蓉古老的樣子,很酷,很引人註目。土僧傳說:楊仆等人所建,弘治五申視之為印,陳景春壹家所制為俑,新的尚未備。我在周侯下車的時候,孫提倡,搞了個大革新。易小易大,易石易處理,易泥易畫易金易鐵,讓千古堅硬的根基壹改就改。祈願下雨,祈求天晴,報應如環。這是誰的成就?可以說是沒有記憶,這樣才會永久,才會後來。記住它,敢於記住它,並且記住它;盤古有廟,年輕人期待;盤古有年輕人仰望的形象;盤古有溝,年輕人出國旅遊;盤古有墓,年輕人敬仰;盤古有門,少年見而聞;盤古有心,少年振聾發聵;盤古出名,年輕人出名。
十七歲,弘治甲子春正月立石。岑溪石廟景區有壹尊盤古像...它直到三月的第三天才開門。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壹些民族中,仍然存在著崇拜盤古的各種儀式和神話。妳可以去那裏看看...盤古王廟位於花都區獅嶺鎮北部,背靠盤古王山而建。盤古王廟位於盤古王山麓中段,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光緒二十七年(1909)焚毀重建,壹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