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
鄉名,位於單縣東南10公裏處,總面積88.8平方公裏,人口5.4萬,耕地8.9萬畝。全鄉地理位置優越,新老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小城鎮建設越來越完善,集貿市場越來越繁榮。全鎮開發高標準商業10裏,新建商業建築1200棟,建成商業經濟區和工業園區800畝。
農村農業基礎好。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進入良好階段,高效農業和現代農業初具規模,形成了1萬畝山藥、2萬畝桑園、3萬畝花生、4萬畝小麥種子基地的種植發展布局,糧經比達到4: 6。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魯西黃牛654.38+00000頭,青山羊654.38+050000只,生豬5萬頭,雞禽40萬只。
工業基礎好。已建成南、北兩個工業園區,其中南部羅莊工業區總占地500畝,黃洋路、孫萌路橫貫其中,交通便利,工業起步早。北部龍王廟工業區是壹個新建的工業園區,總面積300畝,位於鄉政府駐地,省道新丁當路壹側,地理位置優越,是現代化小城鎮建設和大型商業市場建設的集中地。目前,工業園區已吸引青島、漳州、淄博等地8家客商投資建廠,大小企業和個體勞動者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糧油加工、木材加工、紡織機械制造為主的發展新格局。
二、煙臺龍王廟
[編輯此段落]
位於煙臺,始建於明朝,是當地人為了祈雨保豐收而修建的。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新中國成立後,煙臺山獲得新生。1994年,煙臺山管理處對龍王廟進行了壹次維修。2000年,龍王廟再次修繕,使這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寺廟恢復了原貌。
3.大連龍王廟
[編輯此段落]
大連龍王廟旅遊度假區位於瓦房店市李灌鎮,大連的北大門。南距大連120km,北距沈陽240km。度假村包括海水浴場、森林公園、遊樂場、別墅和服務區。這裏灘緩、沙細、水清、浪穩,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水浴場;岸邊山巒起伏,樹木蔥蘢,古跡眾多。每次壹陣海風來,漁歌都姍姍來遲,讓人沈醉,流連忘返。
4.菏澤牡丹區龍王廟
[編輯此段落]
菏澤市西南22.5公裏,王浩屯鎮刁屯河以東,有壹座郁郁蔥蔥的龍王峰村。該村馮氏家族的祖先馮仲禮,祖籍山西省襄衡縣,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1505)遷居此地,建立莊園。此遺址原為黃河泛濫區遺址,地勢低窪,鹽堿地多,故名馮家窪。
明武宗朱厚照鄭德七年(1512),據說有個壯漢叫焦義興,老三,去馮家窪住下,願意幫助馮崇禮種地。馮崇禮答應後,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砍倒荊的樹根,種下糧棉。每當幹旱和幼苗枯萎時,三交可以造雲造雨,並給予他想要的壹切。三交做了三年的短工,這樣馮崇禮就可以在雷震烏雲密布、陣雨連連的時候,約好再次見面。三交的話音剛落,突然天昏地暗,雷聲隆隆。三交已經進入雲層,消失了。馮崇禮這時才知道,“三交”是龍王的筆名。馮家窪的人為了感謝龍王,在馮家窪村南建了龍王廟,馮家窪改名為龍王馮。
龍王廟庭院占地5畝。廟門巍峨壯觀。寺內有壹古池,名為龍池。在寺廟庭院的正北方,有壹個大廳和壹個附屬大廳。正殿前有壹個五彩繽紛的歡迎香客的棚子,重檐合攏,脊獸成排站立,就像龍宮前的引道。在這之後,有三個龍宮大廳。殿內有壹座金龍王坐北朝南,目光如炬,俯瞰下界。龍王後有山影,指點山川。在寺廟的東邊,有壹位留著胡子的老人,心地善良,滿面春風。廟的西邊,並排站著兩個侍者,南邊,有壹個牛頭,手持三把鋼叉,竭力消暴安良;在北方,夜叉大人憤怒地瞪著眼,等待著壹個不公正。殿頂貫通兩梁,每盤壹龍,頭朝南,尾朝北,名為主雨,又稱主雨布。大殿四壁均繪有龍王傳說中的各種人物,光怪陸離,栩栩如生。
在正殿的左側,有三個附屬大廳。中間是1944定陶縣南村晁寫的壹副對聯:打聽葉縣舊村農民,敬奉馮家為主人,撫弄殘碑,知焦姓為上神。
龍王馮村北有壹口八角形的玻璃井。水質清澈,苦中帶甜,從未幹涸。它被認為是壹個奇跡。
龍王馮村至今還珍藏著壹卷《龍王劉傳》,裏面圖文並茂,記載了100多件龍王軼事。比如《龍坑龍井接東海》:相傳三交逢馮家窪三年春,無雨,田裏莊稼半枯,百姓急得不得了。三交對馮崇禮說:“董嘉,妳不要慌,明天就可以澆地了。”馮崇禮不相信,只是嘆了口氣。可是半夜突然下起了雷雨,大雨下坑裏全是壕溝。今年,莊稼獲得了豐收。另壹個例子是“十八畝地壹棵苗”:三交為馮崇禮種下了十八畝紅高粱。當三交間苗時,只剩下五棵幼苗——壹棵在中間,壹棵在四角。馮崇禮壹看,氣憤地說:“鋤頭不錯,但是秧子太粗了。”三交立刻鋤掉了墻角的四棵樹,這讓馮崇禮氣得想發火。這壹株苗長到夏天,高粱稈長到壹根房梁的粗細。高粱抽穗時,遠看像壹朵火紅的雲,近看像壹顆紅瑪瑙。三交把十八畝地碾成平地,然後走到高粱樹上,掄開棗桿,高粱顆粒像紅雨壹樣落下來,有1米多厚。三交說:“老板,如果妳不需要這麽多,我就倒掉。”三交把棗棒往南壹甩,砰的壹聲,壹朵紅雲往東南飄去,使得東南百裏之內的高粱三年豐收。
因為是龍王的化身,為了紀念龍王馮的恩情,該地區的居民集資修建了龍王廟,立石碑,刻明代碑文。可惜的是,原來的寺廟、石碑和《康惠龍傳》都在歷次戰爭和“文革”中被毀。現僅存清(載湉,愛新覺羅)光緒三年(1877)題寫“澤沛蒼生”的金匾,1988由馮附近群眾捐資重修龍王廟。
現在,每逢農歷“二月初二龍擡頭”、“七月初壹五龍生日”的吉日,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人們準時參加龍王馮的龍王廟會,已成為走親訪友、繁榮經濟的民間節目。
織金縣龍王廟
[編輯此段落]
位於城關鎮清泉路龍潭南。它建於清朝中期。坐南向北。它由壹個主廳、壹個兩廂和壹個山門組成。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現有廳堂五座,總寬19.1m,進深五座,進深11m。房梁被吊起,水桶掛在青瓦屋頂上。前後廊深分別為3.5米和2.9米。隔斷門窗。
海澱的黑龍潭和龍王廟
[編輯此段落]
黑龍潭、龍王廟位於海澱區首安山北山腰。傳說山上出產的黑石,質地細膩。晉時采為宮女畫眉,稱代氏,故山名梅山畫。
山腰有壹圓形水池,直徑10多米。水從峽谷的缺口流入水池,溢出時流入山下的田野。傳說水下潛伏著壹條黑龍,故名黑龍潭。周圍有33個回廊,水池後面還有壹個寺廟,著名的黑龍王廟,建在東面的山上,大殿層層升高。該廟建於明朝成化八年(1472),用以祭祀黑龍王,並在天氣幹燥時祈雨。寺內古跡眾多,明清民國重修碑、禦碑、祈雨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