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土家族聚居在湖南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湖北的來鳳、利川、鶴峰、鹹豐、四川的依恩等地。人口570.42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土家族自稱“比茲卡”(意為當地人),有自己的語言。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彜語支。大部分人說漢語,只有少數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國語,通用漢語。祭祖,信多神。
主要從事農業。編織和刺繡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傳統工藝包括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名“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壹。
土家族愛唱民歌,有情歌、哭嫁歌、搖擺歌、勞動歌、菜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甜鐘舞”和歌舞“茂谷寺”。樂器有嗩吶、木葉、《冬冬葵》、《打人佬》。
禮儀主要包括:見面時互相問候,家裏有客人時要熱情好客。如果大年初壹有去土家人家做客,主人會拿出雪白的糍粑來烤。當兩面金黃時,將它吹幹凈,填入白糖或蜂蜜,雙手奉上。
有些地方的招待客人糍粑還是有點講究的,就是把烤好的糍粑給客人後,客人不準吹灰,要拿就咬。這時,主人會把它搶回來,吹幹凈,蘸上糖再給客人。
擴展數據
土家族飲食文化
除了米飯,土家族的日常主食是最常見的壹種,主要由玉米粉組成,在鍋裏混壹些米飯,用木甑煮或蒸。有時候也會吃豆米,也就是綠豆、豌豆等。都是和米飯壹起煮著吃。
粑粑和團香也是土家族的時令主食,有的甚至吃到栽苗。在過去,紅山藥在許多地區壹直被視為主食。入冬後仍是部分地區的常備食品。土家菜的主要特點是酸辣。
民間家家都有腌制酸菜的酸菜壇子,幾乎和飯菜分不開。酸辣椒炒肉被認為是美味的。辣椒不僅是壹道菜,也是每頓飯都離不開的調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見,比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等。
特別喜歡吃混渣,就是將黃豆磨漿,不分漿渣,煮沸澄清,加入菜葉煮。民間經常壹起吃豆飯、玉米飯、渣湯。土家族壹般壹日三餐,閑暇時壹般吃兩頓;春夏農忙勞動強度大的時候吃四頓。比如在移栽季節,早上要加壹頓“早產”的飯,多是糯米團子或綠豆粉之類的零食。
據說吃湯圓為“過早”的飯意味著豐收和好運。土家族也喜歡吃油茶湯。
人民網-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