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基本上是土葬。古代巴人還有火葬、吊棺葬、船棺葬的習俗。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土司制度之前,土家族實行火葬。土葬從土司制度時期就開始了,葬禮由土司主持。土司祭祀死者時,在天窗上轉三圈紡車,念經送死者過天橋上天。然後裝成死人,圍著“哈哈臺”轉圈出去了。死者子女與土司壹同哀悼,土司唱喪歌,自吹自擂。突然,炮火沖天,哭喊呻吟,持續了幾天幾夜。然後裝著屍體的棺材被擡上山安葬。民國回歸祖國時期,土家族的葬禮由道士主持。死後三天、五天、七天,道士根據師傅的家世,制定不同等級的道場,有“小十王”、“大十王”、“壹夜素堂”、“壹豎桅”、“二豎桅”、“七豎桅”等名稱。壹般道場進行下柳床、開道、薦死者、祭祀、做飯、散花、講燈、燒棺、說靈、掃堂等具體操作程序。死者親屬穿著皮馬戴孝,跟隨道士舉行葬禮,並邀請人們唱孝經悼念死者。新中國成立後,土老四和道教徒停止活動,不在道場,在追悼會上唱喪歌。
土家族的節日民俗更多。從節日的內容來看,有五大類:祭祀性節日、紀念性節日、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和生產性節日。他的宗教信仰包括對自然的崇拜和對土地、巖石、山脈、河流和水的信仰。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的,到處都有白虎廟,有白虎神,經常祭祀。以及對祖先、鬼神的崇拜。
牛毛王節土家族把4月7日或17日,4月8日或18日視為牛毛王節。這壹天要殺豬,做壹大塊肉祭祖,設宴招待親朋好友和出嫁的姑娘。當地流行講“牛毛大王”的故事。據說古代農民耕田燒荒,所得甚少,到處餓死屍體。牛王如實告訴玉帝,自己勤快勤快,命令牛王下凡宣揚只允許三天吃壹頓飯。當他去陳蕃的時候,他知道三天很難生存,所以他換了壹天。牛王歸我,下帝大怒。他立即降職牛整天耕田吃草。牛王為民功不可沒,土家人稱他為牛毛大王。據說牛王下凡的時間是4月7日或17日,也有人把4月8日或18日作為牛毛王的生日來慶祝。這壹天,牛不犁地。用最好的飼料餵養。
趕年節是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族過年比漢族早壹天,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九。關於為什麽要前進,有幾個傳說:為了抗日。明朝嘉靖年間,他們的祖先跟隨胡宗憲征討日本。12月29日殺了兵,除夕趁敵不備,大獲全勝,後人效仿,成為家風。《明史》記載抗日有功是符合史實的。以及如何推進戰爭。過年做年糕,殺豬祭祖,做酒。除夕也要“守年”、“搶年”,即團圓飯後,手拿滅火器在屋前屋後走壹圈,稱為“出門”,有的還帶著獵槍上山,稱之為“模範營”,紀念祖先。雖然提前壹天“趕上過年”,但除夕還是要慶祝的。有的地方“初壹拜家神,初二拜夫君,初三拜鄰裏。”還有各種娛樂活動,如“打龍燈”、“蕩秋千”、“踩高蹺”、“唱高難戲”。